第2366章 你是崔家人
字數:4469 加入書籤
《尚書》中對於通奸的判罰: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
李慎記不得是什麽時候看到過這句話,所以他一直記得。
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不明白怎麽宮刑吧。
大唐是一個開放性非常大的國度,對於男女包容性很大。
女子可上街,過節可遊船,在特定的日子女子還可以去挑選自己的如意郎君。
雖然也受到一些德行上的限製約束,但還沒有到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地步。
就如李慎的姐姐李孟薑,哪年也是認識了周道務。
唯一有約束的就是通奸之罪了,男女在成親之前不可同房,要保持最基本的禮義廉恥。
自古以來通奸都是大罪,先秦時期,始皇帝曾言,通奸者,皆可殺之,不罪。
也就是說在秦朝,通奸的者人人得而誅之,還不會受罰。
而到了大唐就變成了徒刑兩年。
李慎當然知道這條法律,但他覺得也要看情況而定,王連誌趙大娘兩情相悅,隻要成親可以不予追究。
但眼前的兩人確實不能容忍,這崔姓男子已有家室,且並非西州府人,而是來西州做生意的商賈。
宋氏是西州府人士,同樣已經成親。
兩人通奸罪大惡極。
“紀王殿下,我與宋氏也是兩情相悅,互相愛慕,還請紀王殿下開恩啊。”
崔姓男子見李慎不為所動,也學起了剛剛那一套。
“王爺,此事還是按照律法行事為好,不然事後回去恐有枉顧國法之嫌。
招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王玄策低聲勸阻。雖然他也覺得通奸十惡不赦,但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大唐的律法就這麽規定的,他們也沒有辦法。
李慎眉頭緊鎖,思考片刻後對著衙役一擺手。
這兩個人物對他來說隻是微不足道而已,殺了都沒有關係。
但李慎不想惹麻煩,現在他的麻煩已經夠多了。
“你是崔氏的人?”
李慎看向崔姓男子。
“是,小人崔浪是崔家人。”男子點頭,剛剛確實嚇的不輕。
“你是清河崔家,還是博陵崔氏?”李慎愣神問道。
“回王爺,小人清河崔氏人。”崔浪回道。
“清河崔氏.....”李慎念道著一句後,沒有了下文,把玩著手裏的令牌,在想事情。
清河崔氏,五姓世家,關攏八大家族,傳承最為悠久,實力在五姓之中也是最為強大。
當年魏征就把清河崔氏排在了第一位。
“崔仁智應該是清河崔氏的吧?”想了一會李慎突然問道。
“這個.....是的。”崔浪還是承認了。
“嗬嗬,你應該知道本王與崔仁智可是故交,相交莫逆。既然你是清河崔氏,本王自然要對你多加照拂。”
李慎笑了兩聲,當著所有人的麵說了出來,他的話讓看熱鬧的眾人想入非非。
莫非紀王跟崔家相交,想要對這個崔浪從輕發落?
不過知情的崔浪卻心頭一顫,狗屁的相交莫逆,身為家族裏的人,當然聽說過紀王的事情。
崔仁智身為禦史台禦史,是第一個對紀王發難的人,也是一直在跟紀王過意不去的人。
看著李慎冰冷的眼神,崔浪心裏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林氏,你兒到何處去了?”李慎看向老婦人。
“啟稟紀王殿下,小兒去年被征召了徭役,跟隨大軍去了西邊,如今已快有一年時間,生死未卜。”
老婦人說著眼中含淚,十分擔憂。
他們家也是本地人,去年西征軍來到安西,就開始征召青壯作為徭役。
她的兒子就被征召走了,至今未歸,也不知道是生還是死。
“林氏莫要擔憂,本王曾前往龜茲,我大唐軍大獲全勝,已經開始班師回朝。
相信要不了多久你兒就會回來與你們團聚。
隻可惜......唉~~~”
李慎說道著看了一眼宋氏,歎息一聲,回來後發現自己的女人與他人通奸,不知道會是什麽心情。
聽到李慎說自己兒子快回來了,老婦人立刻欣喜激動起來。
李慎再次看向崔浪冷聲道:
“崔浪,你勾引有夫之婦本應徒刑兩年,但宋氏的郎君身份不一樣,所以本王叛逆死罪。”
“死罪!!”崔浪大驚失色。
“紀王殿下,你不能啊。”
“哼,本王有什麽不能的?”李慎冷哼一聲。
“紀王殿下,她郎君不過是一個徭役而已,身份低賤,為何要因此判小人死罪呢?
小人不服!”
崔浪大聲的爭辯著,對方郎君的身份有什麽不一樣的,蠻夷,徭役,窮人。
怎麽能夠跟自己相比,為了一個徭役就要殺自己,是不是有些過了。
“你不服?”李慎聞言站起身,一步一步的走到崔浪麵前。
就在崔浪沒有防備的情況下,李慎突然伸出手,“啪!”的一聲。
李慎一巴掌打在了崔浪的臉上,巨大的慣性直接將崔浪打倒在地。
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在場眾人始料未及,這紀王居然親自上場打人了。
李慎掏出了手帕擦了擦手之後,將手帕甩在了崔浪的身上。
居高臨下俯視崔浪:
“低賤?哼!你在本王眼中同樣低賤,別說是你,就是崔仁智來了,他在本王眼裏跟你沒什麽區別。
你口中的低賤之人,對本王,對朝廷而言,要比你更加有用處的多。
他的身份同樣也要比你高貴的多。”
李慎說到這抬起頭看向外麵那些看熱鬧的百姓朗聲的道:
“徭役並不低賤,相反他對大唐對朝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值得讚許的。
若是沒有徭役,我大唐的將士們何來的糧草?更何況他們還要運輸各種器械,幫助大軍攻城略地。
他們都是有功之人,與大唐的將士們一樣,值得我們愛戴。
從今以後,凡欺壓徭役家屬者,罪加一等。”
“紀王殿下說的好。”
“紀王殿下仁慈。”
“多謝紀王殿下恩典。”
聽到李慎的話後,外麵很多百姓紛紛叫好,西征軍征調了十來萬徭役。
在場的眾人幾乎家家都出了人。
朝廷征召徭役是以就近原則,不會讓人長途跋涉。
西州府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有點晚了,有一章不知道哪去了,又重新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