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第576章 隆恩浩蕩

字數:3258   加入書籤

A+A-




    頓時,趙構也沉默了,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做。 vw

    如果不想看著大宋衰弱,那隻能選擇走奪取皇位之路;如果眼睜睜的看著趙桓登基為帝,趙構不確定是不是正確的決定,無法相信趙桓一定會支持自己,必定會使絆子。

    那個時候趙桓是皇,他不過是臣子,要是真的發生爭端,又或是稱帝,怕是後世必是罵名。再說了,大宋乃是程朱理學觀念甚重,也是傳統觀念。如果他真的奪取皇位,怕是他人會說他趙構弑兄奪位,哪怕日後大宋日益強盛,恐難以掩蓋這等醜聞。

    如果是在唐朝,那個時候民風開放,百姓思想也沒有僵化。現在宋人思想太過於僵化,以致於有些事情根本想都不敢去想。即便是當權者不說什麽,百姓的輿論也會讓當事人承受不了。

    趙有恭的話又是事實,難以反駁。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人,要是真的到了那個時候,趙構算是背負罵名也得如此做。畢竟,個人榮辱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大宋江山社稷,百姓安居樂業。

    曆史的趙構是宋高宗,也是南宋的皇帝。現在的他還真的沒有想過登基稱帝,要知道成為皇帝,有些事情身不由己,宋徽宗便是一個例子,不像現在這樣逍遙自在。

    最後,趙構想了一個折的辦法,算是趙桓登基為帝,他也不必擔心自己會受到排擠。隻要手握大權,算是趙桓為皇,也無濟於事。因為那個時候的趙構無人敢動,故而趙構決定如此做。

    趙有恭欲言又止的歎息一聲:隻怕到時候有些事情不是你想怎麽做怎麽做,逼不得已的情況下,你隻能選擇一條自己不願意走的路。即便你不願意,為了大宋江山社稷,也得硬著頭皮走下去。

    二哥,你是不是隱瞞了一些事情趙構見趙有恭突然發問,這讓他有些好,要是平日裏趙有恭甚少提及國家大事。即便是私下裏暢談,也很少談及皇位的事情,這一次卻提及,讓他有些詫異。

    趙有恭訕然一笑,道:未雨綢繆,哪裏還有什麽隱瞞的事情

    趙構疑惑的看了一眼,又見趙有恭不說明,趙構也不願意強迫他說出來。但是,他心裏猜測趙有恭的確是有事瞞著自己。

    次日,趙構一行人馬不停蹄地啟程趕路,直奔汴京城。

    啟稟皇,殿下等一行人來了

    來人,傳朕旨意,讓所有百官到城門迎接;汴京城百姓全部夾道跪迎宋徽宗傳下聖旨後,立即讓侍衛準備龍輦出皇宮,親自迎接趙構入城。並且,隨行的還有留守在京城的王爺,連太子也不例外,全部出了皇宮宮苑。

    宋徽宗洋洋得意的坐在龍輦內,前麵六匹駿馬駕馭著,車身鑲嵌有金銀玉器,寶石珍珠;車身還雕刻有龍鳳圖案,盡顯皇家的尊貴豪華氣派。太子乘坐的是由四匹駿馬拉著,一品大員也是如此。

    但是,除了皇太子外,其他大臣全部都是乘坐轎子去的。因為,今日並未朝,眾人靜靜地等候著皇聖旨。為了迎接趙構入城,給予至高無的禮遇,宋徽宗罷朝,讓群臣在府等候聖旨,故而群臣這幾日在府都是穿朝服,以備不時之需。

    趙構抵達至汴京城外,便遠遠地看見一行隊伍等候自己。眾人都是有苦難言,硬著頭皮向前走去,越走越近才發現這次有些不同以往。因為他們看見了皇乘坐的龍輦,那金燦燦的明黃色讓人難以忽視。

    眾人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當今皇親迎,這是莫大的榮光。

    之前,趙構等人都是乘坐馬匹,穿的都是鎧甲,行如風,未曾緩慢過。現在皇親自迎接,他們的動作都慢了許多,每一次向前行走,都是沉穩且穩重的步伐。

    趙構等人快要抵達,宋徽宗傳令讓等候在城門的樂師奏樂,隨之而來的便是炮仗聲。宋徽宗也親自走出龍輦,站在百官身前,穿著龍袍頭戴龍冠,麵帶微笑地看著趙構。

    緊接著,趙構也從馬背下來,眾人與他一起紛紛下馬來,一步步的向前走去。

    兒臣參見皇

    臣等見過皇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著趙構開口,趙有恭也緊隨其後,其他人則異口同聲,然後眾人一起稱呼萬歲。宋徽宗大喜過完,還未等眾人全部跪下,他已經前去了,將趙構趙有恭二人扶起來,笑道:眾卿平身

    謝皇眾人恭敬地謝了一聲,然後筆直挺挺的站在那裏一動不動,等候宋徽宗的旨意。

    瘦了許多,也精神了很多

    宋徽宗第一眼便看見趙構整個都瘦了,連趙有恭也都瘦了一圈。隻不過他們二人的精神卻好了許多,尤其是趙有恭身的氣質與他的父親更像了,心裏有些感慨卻有些興奮,不禁暗暗的點點頭。

    眾位將軍為國效命,臨危受命奔赴前線,與遼廝殺整整一年之久。在這一年裏,朕無時無刻的都在欣慰。因為諸位將軍讓契丹,乃至女真人都見識到我大宋的強盛。宋徽宗慷慨激昂的讚道,朕雖無過戰場,也知戰場的慘烈,更知道諸位將軍的忠心。今日,朕為諸位將軍凱旋而歸,甚是喜悅,故賜禦酒,聊表朕之心意

    來人,酒

    謝皇眾人再一次道謝。

    宋徽宗的旨意下,一名太監拿出一壇好的宮廷禦酒,這等禦酒一般是特殊且重要的時候才會拿出。但是,現在大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此乃真正的大喜事,故而宋徽宗直接命人拿了出來。

    眾人正準備等待接過酒碗,可是拿給他們的不是太監,也不是宮女侍衛,而是宋徽宗親自將酒碗交到眾人手,然後親自為他們斟酒,這等大禮讓他心裏一驚,尤其是種老宗帥等老將,更是老淚縱橫,情不自禁。

    朕,敬你們

    宋徽宗親自斟酒,又敬酒,眾人連忙一飲而盡,當即謝恩。宋徽宗又命人斟酒,整整喝了三杯,這才作罷。雖說後麵兩次不是宋徽宗親自斟酒,可是他對眾人的關心以及敬重,足以讓眾人備受恩寵,隆恩浩蕩。

    3838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