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趙雲

字數:3658   加入書籤

A+A-




    得知關羽成了橫行並州的流寇之後,張飛、耿庸等人都忍不住咧嘴——這就是自己一行要去見的豪傑嗎?
    這種賊寇真值得去見嗎?
    耿庸開口道:“大兄,你想的是建功立業,而這位關……關壯士則是賊寇,兩者完全不搭啊。”
    耿庸、耿奇兄弟都是涿縣人,兄二十二歲,弟二十歲,好勇鬥狠,粗豪任俠,父母族人不能止。跟隨劉備已經數年,也算是劉備這個小團隊的核心人物。
    劉備道:“以訛傳訛,也是有的。關君胸懷壯誌,絕不會如此目光短淺,甘心做一個盜賊。”
    張飛年方十九,而身長八尺有餘,“雄壯威猛”,勇武為眾人之冠。夏侯博、耿庸、耿奇、張式等不論長幼,都對張飛很服氣。
    張飛有些擔心地對劉備道:“大兄,你可別從賊啊。”
    劉備笑道:“益德放心,我隻是有些疑問想與關君探討,我乃宗室之後,豈會從賊?”
    這是劉備的心裏話。
    他鄙視賊寇,從賊的事想都沒想過。但他對關羽這個“賊”的好奇,遠大於鄙視。
    毅然不遠千裏來找關羽,一是因為關羽那宛如親見的斷言和篤定,二是因為關羽那理所當然的信賴和認可。
    劉備並不是生來就那麽自信和堅定的。另一個時空,十年後,北海相孔融派太史慈向劉備求救,劉備受寵若驚:“孔北海竟然知道世間有劉備?”
    他在與諸多英雄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變得自信。因此當曹操放他去徐州攔截袁術,他直接斬殺徐州刺史車胄而反,麵對曹操手下將領來討,他自信地道除了曹公爾等皆非敵手。
    後又跟袁紹、劉表、孫權等都打過交道——天下英雄,不過如此,我亦不弱於人!
    而現在年紀輕輕、還不夠自信的劉備,接到一個千裏之外、名震天下的豪傑的推許,告訴他“天下將亂,正如莽時”,認可他“匡扶漢室,舍君其誰?”,他心中能不震動?
    這驅使著他毅然南下,來尋關羽。
    進入常山後,劉備作為輕俠領袖,自然也對常山地界的輕俠比較關心。
    在亭舍住宿時,與亭卒攀談,詢問常山可有什麽豪傑。
    亭卒開始見劉備白身一個,不甚禮遇,後對答幾句,覺得甚是投機,態度轉變了許多。見劉備動問,便興致勃勃地道:
    “本縣有一壯士名喚褚燕,身高不足七尺,然而剽悍俠義,捷速過人,國中輕俠、少年爭附之。可否稱得上豪傑?”
    張飛感興趣地問道:“這位褚君可有什麽任俠事跡?”
    亭卒道:“去年有盜賊劫質張氏幼子,而張氏曾有恩於褚君。褚君獨至山中,願以身相代。盜賊感動,遂釋放張氏子,而深敬褚君,自此不至本縣劫掠。”
    劉備若有所思。
    樂弘年才十七,沒那麽多城府,衝口而出:“這褚君恐怕與盜賊乃舊識吧?”
    亭卒一怔,臉色不太好看。
    劉備輕斥樂弘道:“阿弘,無憑無據,亂說什麽?”向亭卒道歉:“舍弟年幼無知,童言無忌,王君勿怪。”
    亭卒王泰道:“罷了。君等非是本國人,不識褚君,也是正常。若有機會相見,定然不會像這位……這位壯士如此說了。”
    常山是國,非郡。首任常山王為本朝明帝劉莊之子劉昞。現任常山王劉暠,為劉莊七世孫。本朝諸侯國王無權,國政由國相主持。
    現任常山相為南陽人馮巡。馮巡乃南陽名士,治政清平無為,與劉備等剛經過的中山國相、漁陽人張純大不相同。張純性格剛強,國中豪強皆憚之。
    張飛感興趣地問:“這位褚君如今可在縣中?或許我等可以登門拜訪一下。”
    王泰搖頭道:“卻是不巧。褚君去博陵郡訪友未歸。”
    博陵郡在常山國東北方向,是一個小郡,僅轄五縣。最開始是先帝桓帝劉誌即位後為其父蠡吾侯劉翼所建之陵,曰博陵。先是一縣,後增為郡。
    張飛有些失望。
    劉備問王泰:“貴縣可還有其他豪傑?”
    王泰想了想道:“本縣還有個少年豪傑,年齡雖小,弓馬刀槊,無不精通,勇武不遜於成年豪傑。姓趙,名雲。”
    劉備問道:“這位趙君多大年紀?”
    王泰道:“約莫十四五歲。”
    十四五歲?那還是要聽父母之命的,不可能跟自己天涯遠遊。
    劉備隻得按下心思,爽然若失,仿佛錯過了什麽特別重要的東西一般。
    次日繼續啟程。從真定開始就要改往西行了。
    眾人加快腳步趕路,不一日就到了太行八陘之一的井陘。
    從這裏穿過太行山,就能到達並州的太原郡。
    井陘乃是山中峽穀,道路崎嶇,車行不易。還好一行人是以馱馬為主。
    從涿縣到晉陽近千裏,且有時在路上碰到陰天下雨,山路濕滑,很不安全,便隻得暫住。
    劉備一行人足足走了一個月時間,望見晉陽城時已是三月中。
    城中,太原太守委進正與並州刺史張懿爭執不下。
    張懿被朝廷下詔責備後,一心戴罪立功,想再組織諸郡兵征討關羽。
    這次朝廷沒讓他調南匈奴兵,虎牙營騎兵也已回京兆,張懿隻能以州兵和三郡兵為主。
    委進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張公,關羽已成流寇,在漢胡之間流竄,來去如風,連其出沒地點都無從知曉,如何征剿?
    上次出兵,我郡數百步騎,折損一成有餘,撫恤尚無著落。
    現在南匈奴精騎不出,僅靠我們三郡,即使堵住關羽,也是一場惡戰,屆時必有損傷,撫恤如何安排?
    不如以守為主,堅壁清野,關羽抄掠不得,遭饑挨餓,必然衰弱。那時將其討滅不費吹灰之力。豈不妙哉?”
    張懿含怒道:“委君說得輕巧,三郡之地,如此之大,如何堅壁清野?
    君之策還不是坐視關羽抄掠?其越抄掠,糧穀越多,隻會更強,怎會勢衰?
    我奉朝命,必去剿賊。君莫非要抗命不成?”按刀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