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謠言
字數:3642 加入書籤
昭禾公主!
三年後,
這日,朝堂上,觀察使傳來岷南消息,說是錢東一代又有海水倒灌,良田被淹沒了,百姓怨聲載道。然而此時這東雀國正處於向北方擴張之際。聖上正愁此時無人能當大任前去岷南賑災。為將糧草撥去北方戰事,還是送去岷南賑災。
“兒臣認為百姓乃社稷之根本,倘若置百姓生死於不顧,必定傷了民心,動搖社稷根本。”
堂下一白袍公子說道,
隻見那人生的儒雅俊秀,眼射寒星,劍眉似漆,襲一身白袍,腰係玉帶,發束金冠,當真是玉樹臨風。正是那燕允王元淳。
“燕允王,莫要逞那口舌之能,這岷南海水倒灌曆年有之,州官自有應付的辦法。而這北方戰事吃緊,若不繼續增派援軍,恐要前功盡棄,萬不能叫先前的將士白白送死啊!聖上!”一身著紺色朝服,胡子花白的老臣向聖上哭訴道。此人正是皇後的父親,當今國相趙明全。
“這岷南曆年災害,已積聚民怨,,倘或不及時賑災,待到民怨沸騰時,恐造有反賊趁亂起義,倒時則一發不可收拾。”這元淳亦是據理力爭。
原本,他就不讚成聖上北閥。因這幾年,東雀國接連遭受災害,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隻是那皇後一黨,擔心兵權被分釋出去,便一味進言聖上,攻打北方匈奴。
“燕允王,對那岷南民情如此了解,想來是有心要替聖上分憂了”那國相道,
“啟稟父王,兒臣願往岷南賑災。”
“哦?元淳,當真願去這岷南賑災?”聖上問道。
原來這岷南地處東雀國最南邊。此去,路途遙遠,且多瘴氣,又因這連年災害,造成那的悍匪眾多。一直是這朝廷內患,隻是苦於戰事一直未能斬草除根,這兩年愈發猖獗了。因此此次賑災,可謂艱險無比。
“兒臣願往岷南賑災,隻求能為父王分憂。”
“好、好,元淳此去艱險,將朕的羽林衛分撥二百人隨行。”
“謝父王”
從正德殿出來時,
“小王爺,方才國相,明擺這激你入坑,為何你還往裏跳?”李承宇道,此人正是紫氏大哥,現在燕允王門下任玄庭中將。
若此時我不做些什麽,將來恐更加難以服眾。今日他在朝堂之上既已替我指了條路,我走便是。元淳心想,我本就手無實權,這幾年全憑父王寵愛,如今我輔佐太子監國,這國相總對我總是百般阻撓,多加幹涉。便微微一笑道“若此時我不做些什麽,將來恐更加難以服眾。今日他在朝堂之上既已替我鋪了條路,我走便是。”
“我說小王爺,你這又不當太子,何苦來的,去那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李承宇仍然不解的道。
元淳聽了並未答話,心道,為了國舅府中那個可愛的人兒!這又算什麽。
“說來,也不知那新羅嶼國新主是何意,這父親去世守孝三年倒尚可說的過去,如今喪期已滿,還遲遲不見來迎娶我妹妹。”李承宇見小王爺未答話,忽想起早間在早點鋪吃飯時,聽到的閑言碎語。他知道小王爺一直對他這個妹妹很是上心,便說道。
“這新羅嶼國新主,不能小覷。”元淳,
這新羅嶼國,近年默默的休養生息,不斷擴充實力。如今我朝北方戰事吃緊,又添災害不斷,確實是一個威脅。如今遲遲不來迎娶,不是是不是想反悔,解除當年的聯盟。元淳倒是期望他不來迎娶紫氏,這次賑災倘若平安回來,便向聖上奏請將紫氏賜婚於自己。
一來、自己已有能力應付朝堂事物。二來,有自己的威信及自己的勢力,便不需借助這和親換來的新羅嶼國勢力。
這日,元淳來到國舅府梨雨院,見紫氏仍然不出來見他。原來,自那元淳搬出國舅府,這紫氏便不再與他相見。
因這次賑災凶險,恐生不測,便來道別,見紫氏仍然不肯見自己,邊將銀鈴一封信托彩玉轉交紫氏。
於是,這元淳便帶著二百人馬與賑災糧草向岷南出發了。
這夜,紫氏讓秦嬤嬤取來黑色大氅,二人提著燈籠,出了國舅府,從昌安大街繞道六尺巷,又走了一段田間小道,方才到了這地王廟。
“地王爺保佑我哥哥與淳兒平安歸來”
良久,這紫氏方才與嬤嬤回府。
那嬤嬤一邊幫紫氏解那大氅一邊說道“要說這小王爺對姑娘,別人不知道,我們這身邊人瞧得真真的,要我說,姑娘心裏也是又小王爺的。”
“嬤嬤,這話以後不許再說了”
“哎,姑娘早些歇息吧,”
紫氏在燈光下看著元淳寄來的信,陷入了沉思,
“朝思暮想,盼你回信”
後又小心翼翼的折好,放入抽屜,
那日他來求見,她不肯見,他便在門外立了良久,想說等他回來求聖上將他賜婚與自己,忍了一忍,還是沒說,隻說等他回來,又重要的事要對他說。
不知為何,她似乎也報存了那麽一些希冀。
直到那日,國舅爺似乎也察覺道什麽。與她說,眼下皇後一黨忌憚燕允王,礙於聖上,未敢怎麽樣,但是這聖上不能一直擔保這小王爺,眼下元淳正在培養自己的黨羽,不能前功盡棄。
又說你二人即便逃走。如今那新羅嶼國新主,一直為說退婚,那必然是對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那新羅嶼倘或怪罪,皇後一黨,必然是將你父母送出去。
紫氏才將這一絲希冀掐斷。
“你聽說了嗎,我見外麵傳聞說咱們姑娘是。”
“是什麽?”
“是妖女,說她在那次中秋家宴上,將那新羅嶼國世子迷的五迷三道的”
“這不延遲迎娶,分明就是想退婚,這姑娘家家,哪裏耗的起”
“這已經過了三年,還不來迎娶,豈不白白耽誤我們姑娘了嗎”
“可不是,據說,這個世子以及收了幾房,”
“可憐我們姑娘了哎”
紫氏在這假山的桃花樹下,將那話一字不落的聽了去,心中,奇怪,何人散布的謠言?用意是什麽?
原來這坊間早有傳聞,國舅府的小郡主容貌驚為天人,儀態不凡,若能得以窺探一眼,隻要看一眼她的眼睛,便要被勾去了魂魄的。莫不是這新羅嶼國國主聽信了謠言?遲遲沒來迎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