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商朝的衰落與複興:曆史的輪回?
字數:4899 加入書籤
通史演義!
在祖乙丙申年登上王位時,相都又遭受了河水泛濫的災害。祖乙說“先王不幸兩次遭受河決之害,兩次遷都。現在我又遇到了這種橫流,不知道哪裏可以避免這場水災?”群臣上奏道“耿地離河道較遠,而且地勢較高,或許可以建立都城,使國家長久安寧。”祖乙聽從了他們的建議,遷都到耿地,現在的浦州城東北河泮縣就是那時候的耿地。不過幾年時間,耿地的宮殿又被水淹沒,雖然沒有相城那麽嚴重,但依然讓祖乙十分害怕,他想再次遷都。這時,一位叫做巫賢的人提出了建議“水災和火災都是天災,如果我們修德,那麽天災就可以被避免。”祖乙接受了巫賢的建議,於是讓他成為相國,並開始修德行仁。這樣做讓天下人都非常欣慰,各諸侯國也都紛紛歸附,商道也重新繁榮起來。祖乙在位十九年後去世,他的兒子祖辛繼位,享國十六年。祖辛的弟弟沃甲繼位,享國三十五年。祖辛的兒子祖丁繼位,享國三十二年。沃甲的兒子南庚繼位,享國二十五年。最後,祖乙的兒子陽甲繼位。
在陽甲還未繼位時,商朝的諸位王子為了爭奪王位,相互爭奪。他們聲稱“天子之位,每個人都可以爭取。自從祖丁王以來,嫡長子繼承製度已經廢除,如今也必須確定一個正統的繼承人。”由於爭論不休,無法達成一致。滿朝的文武大臣們說道“河亶,陽甲王以上,他的子弟已經沒有了,隻有孫子存世。祖乙王子祖辛,父子倆已經繼承了王位,沃甲為國君,又有兒子南庚繼位。如今看來,無論是論資排輩還是論血緣關係,都應該讓祖乙的兒子予踐繼位。況且當年祖乙是一位中興的賢明君主。”群臣一致讚同。於是,陽甲得以繼位為王。在陽甲繼位後不久,各諸侯國都聽說商朝內部存在爭奪皇位的鬥爭,他們都說“連自家的骨肉都能成為敵人,更何況其他國家呢?”因此,他們都不來朝貢了。陽甲在位七年後去世,他的弟弟盤庚繼位了。
當時商道已經日漸衰落,而且耿都又遭遇了河水泛濫。盤庚說“如果這種水災一直存在,怎麽能讓帝王居住呢?不如回到舊都亳城。”然而,臣民們已經在耿都生活久了,不希望再次遷徙。他們說“古代的先王曾經因為水災而從囂城遷到亳城,現在我們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就像是水往低處流一樣自然。”盤庚於是寫下一篇告示給臣民們你們認為我為什麽要驚動萬民來遷都呢?現在我們的國家局勢動蕩,人民流離失所,沒有安定的生活。你們這些百姓如果不能繁衍生息,我將秉承天命來照顧你們。我並非憑借威嚴來統治你們,而是我要盡全力維護你們的生計和繁榮。”
盤庚的溫和善良的態度讓百姓們都非常喜歡,浮言也停止了。於是,他們最終決定遷都。盤庚帶領大家穿過南邊的河流,到達了毫城,改變了商朝的國號,稱為殷朝。於是,盤庚遵循先祖的治理方式,治理天下。各諸侯國的貴族們都說“商朝又有了一位賢明的君主。”於是,他們都來朝貢,商道也重新繁榮起來。盤庚在位二十八年後去世,他的弟弟小辛繼位。
然而,殷朝的興盛隻持續了二十一年,小辛去世後,他的兒子小乙繼位。小乙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已經了解到百姓生活的艱難,於是他勸告民眾努力從事農業生產,強調為人要忠誠厚道。然而,在小辛執政期間,國家麵臨的問題已經積重難返了。
話分兩頭,當時後稷姓姬,他在唐堯、虞舜、夏禹的時代逐漸發跡。後來後稷去世,他的兒子名叫不窋。等到後來夏朝逐漸衰落,國君不再重視農業生產,於是將不窋的官職罷免了。不窋失去了官職後,感到很苦惱“夏朝不再注重農業生產,追求的隻是短期的利益,我在中原也沒有用武之地,不如去別的地方看看。就算他們不重用我,不聽我的理論,我也更喜歡過一個清閑自在的生活。”於是,他便離開了夏朝,在戎狄之間定居下來。在殷商時期,西方的少數民族被稱為戎,北方的少數民族被稱為狄。如今在慶陽府的安化縣,仍然有一個不窋城,這就是古代安化縣的遺址。傳到了孫子公劉的時代,這位公劉雖然身處西戎北狄之間,卻能夠繼承後稷的事業,教導民眾重視農業。他教導人們選擇適宜耕種的凹地,利用潦水和沮水灌溉,跨越渭水,以取得財富和民生所需。經過幾年的努力,公劉使得百姓豐衣足食,行住都有充足的資糧。民眾非常歡喜,於是公劉將邑城遷到了邠地。邠地是古代西戎的地界,即現今的陝西邠州。那個時候,不僅百姓生活富足,公劉自己也非常富有。在他遷徙國都的時候,居住在邑城裏的百姓有了充足的積糧,行走在道路上的人們有了足夠的裏糧,車馬器械也一應俱全,非常氣派。當時,一部分百姓對故土有著深深的眷戀,另一部分則舍不得公劉離開。有些人說“我現在穿著衣服、吃著飯菜,都是公劉仁慈的教導。如果我跟著他走,我怎麽可能會沒有衣食?我為什麽要留戀這些農田呢?”而那些不願意離開的人則說“雖然我們很難舍棄公劉的仁義,但我們的先人墳墓都在這裏,我們怎麽能夠離開呢?”最終,那些願意離開的人帶著家人一起前往邠州。當天,就有一些詩人思念公劉的恩德,創作了歌頌公劉的詩歌。這些詩歌經過多次傳唱,到了商朝的時候,傳到了小乙王時期。小乙王是太王古公亶父,繼承了祖宗的基業,成為了諸侯。古公亶父在邠州,繼承了後稷、公劉的事業,鼓勵百姓從事農業生產,不必多說。而且,他積德行善,得到了國人的崇敬。
邠州這個地方接近戎狄,因此北狄的薰鬻部落貪婪地覬覦邠州的富裕,經常派兵侵犯。當時古公亶父的兵力和糧食都很充足,足以與他們作戰,但古公擔心傷害百姓,所以不願意與他們廝殺。薰鬻卻以為古公亶父害怕他,變得更加囂張。古公和他的臣子商量後說“我覺得狄族喜歡的是牛和馬的皮革,還有鑄造的錢幣,我們不如送給他們一些,這樣他們就不會再來騷擾我們了。”於是,他們準備了幾十輛牛皮和馬皮,還有幾輛銅錢,獻給了狄族首領。狄族首領收下這些禮物之後果然停止了侵犯。沒有過多久,北方的狄族又發起了一次攻擊。古公說“狄族不僅喜歡錢幣和皮革,他們還喜歡犬和馬。”於是,他們又準備了數百萬頭犬和馬,獻給了狄族首領。狄族首領果然收下了這些犬馬,又撤走了他的軍隊。狄族看到古公這樣做,好像被騙了一樣。但是過了快一年半載,他們又來了。古公說“狄族不僅喜歡犬馬,他們還喜歡珠寶。我聽說虞舜治理天下時,強調德行和品格,將黃金藏在高山深處,將珠寶扔進了五大湖中,目的是要讓人們遠離貪欲和邪念,避免引發紛爭。”我想狄族也喜歡珠寶,不如我們再多準備一些珠寶送給他們。”於是,他們準備了滿滿一車的珠寶,獻給了狄族首領。狄族首領非常高興,再次撤軍離開。然而,狄族卻貪心不足,過了一年半載又來了,問“這次你們有什麽禮物給我呢?”古公的臣子們看到北方的狄族再次侵犯,非常憤怒,說“這些狄狗欺人太甚,他們太貪心了,不知道我們的主人以仁德之心容納他們,他們竟然還敢來侵犯我們?我們一定要出城殺死這些狄族,抓住他們的首領,以報複屢次的侵犯之仇。”古公說“有民才能有君,作為君主,我必須為民謀福利。何況你們認為我是罪魁禍首,無法避免殺戮,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狄族隻是想要邠州,我現在就把邠州讓給他們,避免再次發生戰爭。我打算搬到岐山去。”百姓聽了非常悲傷,流下了眼淚,問道“君離開我們,我們該怎麽辦?”古公亶父說“你們在我這裏和在狄人那裏有什麽區別嗎?”百姓回答“我們不願意啊。”古公亶父多次用好話安撫百姓,讓他們離去。然後派人對狄人說“你們的軍隊暫時後退三舍,我明天就把那塊地全部讓給你們。”狄人非常高興,果然後退了三舍。古公亶父於是收拾行囊、馬匹,和妻子薑女一起,在天亮時出發。他們越過梁山,沿著西路水滸,一直來到岐山腳下。邠國的百姓扶老攜幼,全國上下一同來到岐地,就像回到市場一樣,擠擠撞撞地前進。其他鄰國的人聽說古公亶父如此得民心,也紛紛前來歸附。三個月後,城郭建設完畢;一年後,這裏成為了一個城邑;兩年後,這裏成為了都城,百姓數量是邠地的五倍。
且說當日狄人見古公亶父真的把邠州讓給他們,入了邠城,卻發現城內空無一人,百姓都走了,牛羊犬馬也都被趕走了。狄人非常憤怒,想要前來搶奪。狄主說道“他如此得民心,我們若去搶奪,他們齊心反抗,我們不是更吃虧嗎?”於是,他們在城中搜索了一些帶不走的物品和一些剩餘的糧食,然後離開了。古公亶父在歧山一帶修行德行,施行仁政,勸導百姓從事農業生產,使得人民生活富足。他削弱了戎狄的力量,修建了城郭宮室,定居下來。設立了五官有司,分別是司徒、司馬、司空、司寇、司士,民眾都歌頌古公亶父的功德。最後,改國號為周。
話分兩頭,再說殷商的小乙王在位二十八年後去世,他的兒子武丁繼位。
元祀時期,井盤擔任宰相。小乙王去世後,武丁為父守喪三年,期間不問政事,一切國家大事都交給塚宰處理。武丁為父守喪期滿後,依然沒有談論政事,隻是默默地思考著如何複興殷朝。他心裏一直想要找到一位賢能的宰相來輔助自己治理國家,然而觀察滿朝文武,竟沒有一位讓他滿意的人選。有一天晚上,武丁夢見上帝帶著一個人來到他麵前,對他說“這位是賢能的輔佐之才,名叫說,他會輔佐你治理國家。”武丁聞言,連忙跪拜謝恩,並仔細打量這個人。醒來後,他命令畫師根據夢中所見的形象畫一幅畫像。畫像完成後,武丁發現確實與夢中所見的形象一致。接著,武丁將這幅畫像拿給群臣百官觀看,卻沒有一個人與畫像相像。他知道這個人並不在朝中,於是命令畫師多畫幾張畫像,派人四處尋找,甚至遍訪天下。
話分兩頭,當時傅說住在傅岩,傅岩位於北海之州,虞、虢兩個國家的邊界。這條路經過一條澗水,由於水流的衝刷,道路受到了損壞。官府派人修建了堤壩來保護這條澗水。所有被囚禁在官府的人,都被命令去服勞役,這些人被稱為胥靡。胥靡的意思是兩個人相互聯係在一起,一起做傭工。傅說隱居在傅岩,由於貧窮無法自給自足。在胥靡中,也有一些富有的人因為違法被關押在監獄裏,還沒有擺脫罪名,也在服役。傅說就雇傭其他人來代替這些人的胥靡勞役,幫助他們擺脫困境。他自己也替一個胥靡築堤,以換取食物。這時候,那些按照地圖來尋找傅說的人,看到胥靡們在那裏築堤,有一個人說“前麵人很多,我們一起去看看。”另一個人說“那些築堤的全是罪犯,能有什麽好人在裏麵呢?”又一個人說“不是因為有什麽天賜的好處嗎?是位優秀的輔佐之才,隻是因為澗水破壞了道路,也去看看,回去好對人家講述。”就這樣,有十幾個人都來到築堤的地方。其中一個眼光敏銳的人看到傅說在築堤中,說道“那個胥靡好像畫像中的模樣。”其他人也紛紛看了一眼,有人說有點像,有人說略微有點像。大家不要無休止地閑聊了,把畫像拿出來看看吧。有些人在沒有看畫像之前覺得沒有什麽相似的地方,但是看了畫像之後,他們發現傅說的相貌和畫像非常相似。於是,十幾個人不分青紅皂白,一起圍到傅說身邊,齊聲問道“老兄,你名叫說什麽?”傅說自己心裏想著“我隻是因為貧窮而被迫代替別人服役,不是胥靡的真身,這些人怎麽會問我的名字?”雖然有些尷尬,但他並沒有在意,繼續築堤而不顧他們的叫喊。十多個人都說“好像,好像,他的名字怎麽不是呢?別管那麽多,還是請他去見君王吧。”傅聽說到這些人讓他去見君王,想必其中有緣故,於是開口回答“你們喊我傅說有什麽事嗎?我本人就叫傅說。”十多個人齊刷刷地跪下,說道“君王夢到上帝賜給他一個賢相,名叫說。滿朝文武都沒有這個人的形象,也沒有一個名叫說的。剛剛我們看到您和大畫像上的圖像一模一樣,所以喊了一聲,如今果然名字和相貌都一樣。請您趕緊去掉樁杵,我們去通報官府,準備馬匹,送您去京都麵見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