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周公旦:從定鼎到建都,他的一生是如何影響周朝的?

字數:2793   加入書籤

A+A-




    通史演義!
    第二天,番使來道歉並告辭回國,成王問翻譯說“他們來這裏有多少路程?”譯使回答說“距離這裏有一萬二千裏,他們來這裏走了三年多,才到達京師。”成王命令周公姬旦製作指南車,並賜給番使帶回本國。這樣,他們隻用了一年時間便回到了自己的國家。成王對周公說“四夷來朝見,各地路途遠近不一,您作為天地的輔佐者,要調查天下的地理環境,找出哪塊地方居中適中,適合作為建都之地,以便四方諸侯來朝貢。”周公姬旦回答道“洛陽地處天下中心,古時先王曾經有意在此建都,但最終未能實現。這九鼎是禹王所鑄,是用來鎮守國家的。後來失去國家的時候,這些鼎被遷移到商朝,紂王失國之後,武王便將它們帶回了鎬京。”
    到成王時期,九鼎被遷移到了洛陽,並最終定在了郟鄏,位於河南洛陽。成王將鎬京定為宗周,意為周朝的根源和宗廟所在,將洛邑定為成周,作為周朝的都城。成王命令太史令梅仲宣卜卜世代久遠的事情是否會如何,於是梅仲宣到神前進行卜卦。梅仲宣卜卦後回答說“這是帝嚳的孫子,鼎基高大,可以傳世三十代,曆經七百年。”明代的東平居士創作了一首詠史詩,說“鼎入王畿蓍定時,卜年七百旋稽疑。後來八百蒼姬錄,天耶人耶裕卜期。”
    周公旦在完成定鼎之後回到王城,成王非常高興。他設宴招待周公,但周公謝絕了宴請,回到了自己的住處。這天晚上,周公夢見一條蟠龍從天上降下,潛入了深淵。周公姬旦說“這個夢意味著我的壽數已經不多了。”內臣問道“塚宰怎麽知道呢?”周公姬旦回答說“蟠龍是沒有翅膀的,如果有翅膀就是飛龍了,而飛龍是天子的象征。我作為塚宰,與天子隻相差一等,所以我是蟠龍。現在蟠龍卻降臨深淵,我身為天子旁邊的人,也跟著降臨深淵,這就意味著我將會去到龍歸之所,所以我知道我的壽數已經不多了。”之後,周公病倒無法起身。
    周公病得很重,成王和群臣前往他的府邸探望,問道“叔父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如果他不幸去世,國家大政將會由誰來掌握呢?”周公姬旦回答說“國家大政,召公、畢公等人在朝中,陛下不必過於擔心。我去世之後,隻希望陛下能夠親近賢人,遠離奸佞,關注國家民生,這樣天下就會自然而然地太平了。”周公姬旦又告訴同僚畢公等說“我去世之後,希望你們能夠全力輔佐陛下,不辜負做臣子的職責!”說完後,周公流下了眼淚,成王和群臣也跟著哭泣起來。之後,成王駕車回到了宮廷。當天晚上,周公姬旦去世了,享年八十二歲。他在周朝製定了許多禮儀和音樂,堅守忠誠和節操,成為後世人臣的楷模。當天,天色昏暗,風霧迷漫。後來的史官有詩讚頌道“喈彼姬公,為周砥柱。製禮作樂,定安遵居。輔弼幼王,盡心所事。掃蕩流言,大節安舒。節彼太廟,巍然中立。後世人臣,惟公是式。”
    周成王聽到報告後放聲大哭,對伯禽說“你父親一生辛勤勞苦,朕無法報答,如今他去世了,賜給你魯國作為祭祀之地,允許你使用天子的禮樂,以此來表示朕對你叔父的恩情。”伯禽感激地接受恩賜,前往魯國。
    這時,周公已經去世,成王擔心四方百姓不能順服於王化,於是對召公奭說“你應該去巡視南方,代替朕宣揚教化,以使百姓安定。”召公奭接受了成王的命令,離開朝廷。第二天,整裝待發的召公奭一行到達嵩山下,忽然聽到深林中傳來鵲鳥的叫聲,一群鳩鳥在巢中起舞。召公問旁邊的人“前麵林中的鳥聲這麽喧鬧,是什麽鳥呢?”身邊的人回答說“靠近山林才能了解鳥的叫聲,我們不知道它們的叫聲,怎麽知道它們的種類呢?您最好找住附近的樵夫問問,就知道它們的種類了。”召公聽從建議,叫來了樵夫問道。樵夫回答說“長著白色翅膀,頭上有綠色的鳥是鵲,羽毛有斑點和棕色的鳥是鳩。”召公問道“鳩和鵲都是不同的鳥,為什麽它們會組成一隊,飛到同一個巢裏呢?”樵夫回答說“鵲具有聰明巧手的特性,能夠建造巢穴。而鳩的性格較為愚笨,不會建造巢穴,所以它們隻能共同居住在鵲的巢穴裏。”召公問道“鳩和鵲是不同的鳥類,為什麽鵲肯讓鳩和自己住在同一個巢裏呢?”樵夫回答說“當今的天子以仁德治理天下,所以他的教化甚至能感化禽獸。”召公聽後非常高興,於是獎賞了這位樵夫。
    車馬隨後行駛到了雍縣,守臣陳君率領左右手下出城迎接。召公進入城內,陳君把他邀請到公廳坐下。召公問君陳說“你治理雍縣,百姓和睦,農業和手工業也很繁榮,能否具體說明一下有關司法的改革措施,讓我了解一下?”君陳回答說“我這個小官無能,是天子的教化和您宰相的恩蔭讓我有所作為。這個小縣有三項不同尋常的改革措施。”召公問“那你所說的三件異政是什麽呢?”君陳回答說“這個小縣有三項不同尋常的改革措施。第一,縣郊外有一群野雉,孩子們和它們玩鬧,野雉不會驚飛,孩子們也不會捕捉它們。這是第一項不同尋常的改革措施。第二,每年秋天豐收季節,稻穀長出一株多穗的,這也是一項不同尋常的改革措施。第三,雍城南山上有一種叫做“驅虞”的野獸,體形像老虎,全身黑色,性情溫順,每天在郊外活動,不捕食蟲子和動物,也不會傷害人類。它白天出去,晚上回來,每個人都可以接近它。這是第三項不同尋常的改革措施。”聽到君陳的回答,召公命人準備酒宴來慶祝。
    第二天,召公出城前往南郊,鼓勵百姓從事農業生產。他命令所屬官員都跟著去,陳君也跟隨到了南郊。在南郊的路上,沒有亭榭可以遮陰,隻見道旁有一棵甘棠樹,綠葉茂盛,樹冠像傘一樣遮住了陽光。陳君便邀請召公下馬,坐在甘棠樹下,並讓人招來四周的農民,前來聽勸。一會兒,一個個農民拿著鋤頭和擔子,前來跪下。召公問農夫“近年來五穀收成如何?”農夫們紛紛跪下,回答道“我們能年年有好的收成,都是因為您和其他官員的福蔭。我們鄉村的小民們,能夠衣食無憂,女人織布,男人耕田,安居樂業。”召公接著問“你們是怎麽看出來的呢?”民眾中有一位年紀較大、能說會道的人,前來告訴召公。這首詩說道“青山綠水白雲鄉,春到田疇老幼忙。女事桑麻無凍苦,男耕田畝有餘糧。公租早送柴門閉,村酒釀成晚稻香。惟願皇王千萬歲,小民飽暖樂陶唐。”
    召公聽了非常高興,便命人拿來酒和食物,重賞那些農民。他對他們說“今天我給你們講了些話,你們回家後,應該盡孝敬長輩,過好自己的生活。” 農民們紛紛致謝,然後離開了。召公一行則駕車回京。想要知道後麵的事情怎麽樣,請等待下一回的詳細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