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越國的逆襲:他們如何從吳國內部瓦解?
字數:6209 加入書籤
通史演義!
夫差殺了子胥之後,任命伯嚭為相國。他想增加越國的封地,但是句踐堅決拒絕了。於是,句踐回到越國,密謀著如何對付吳國。夫差對此毫不在意,自認為更加囂張。他派出幾萬兵士,修建了邗城,挖掘了溝渠,向東北方通往射陽湖,向西北方使江淮水相連,向北方達到沂水,向西方達到濟水。世子友知道吳王又要和中原國君會盟,想要極力勸諫,但又擔心觸怒吳王。他考慮用諷諫的方式來啟發父親。一天清晨,世子友懷裏藏著彈丸,手裏拿著弓,從後園走來,衣服和鞋子都濕透了。吳王覺得奇怪,就問他怎麽回事。世子友回答道“我剛剛在後園散步,聽到秋蟬在高樹上鳴叫,便走過去看。我看見秋蟬飛來落去,長時間地鳴叫,自以為很成功,但是卻沒有察覺到螳螂已經爬到了樹枝上,伸直了身體,準備捕捉秋蟬吃掉。螳螂全心全意隻想著秋蟬,卻沒有注意到黃雀在樹上徘徊,想要啄食螳螂。黃雀全心全意隻想著螳螂,卻沒有注意到我手持彈弓,想要打下黃雀。我全心全意隻想著黃雀,卻沒有注意到旁邊有一個空坎,一不小心就失足跌進去了。因此,我的衣服全都濕透了,被父王嘲笑了。”吳王說“你隻貪圖眼前的利益,不顧及後患,這是天下最愚昧的行為了。”世子友回答道“天下還有更加愚昧的行為。魯國承襲了周公的後代,又有孔子的教誨,不去侵犯鄰國。可是齊國卻無緣無故地謀劃侵略魯國,認為魯國終將會被吞並。但是他們不知道吳國已經集結了境內所有的士兵,派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從千裏之外攻擊了齊國。吳國大獲全勝,以為齊國已經被消滅了。但是他們不知道越王已經選出了一支死士,自三江口出發,穿越五湖之間,攻滅了吳國,摧毀了吳國的宮殿。這才是天下最愚昧的行為!”吳王憤怒地說“這是伍員剩下的話,我已經聽得厭倦了,你又撿起來說,是要妨礙我的大計嗎?如果你再多說,你就不再是我的兒子!”世子友嚇得立刻退出去。夫差於是讓世子友和王子地、王孫彌庸一起留守國家,自己親自率領國內的精銳部隊,從邗溝北上,和魯哀公在橐皋會麵,和衛出公在發陽會麵,然後相約各國諸侯,在大會於黃池,想要和晉國爭奪盟主的地位。
越王句踐聽說吳王已經出征,於是就和範蠡商量,派出二千名熟悉水性的士兵,四萬名精銳戰士,六千名貴族,從海上通道進入長江,襲擊吳國。前鋒疇無餘先到達吳國郊外,王孫彌庸出城迎戰,沒打幾個回合,王子地帶領部隊從側麵夾攻,疇無餘戰馬失蹄被俘。第二天,越王句踐率領大軍到達了吳國的邊境。世子友想要堅守城池,但王孫彌庸說“越國人還沒有放棄征服吳國的想法,而且他們長途跋涉到這裏已經很疲勞了。如果我們再打敗他們一次,他們必定會逃走。即使不打敗他們,我們還可以堅守。現在出擊還來得及。”世子友被他的話所動搖,於是派遣彌庸率軍迎戰敵軍,他自己則率領部隊緊隨其後。句踐親自站在陣前,督戰指揮。雙方軍隊剛一交戰,範蠡和泄庸就率領兩翼的部隊大聲呼喊著衝過來,氣勢如風雨般猛烈。吳國的士兵都是精銳勇猛,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因為他們都跟著吳王出征了,國內剩下的都是沒有經過訓練的士兵。而這些士兵麵對的是越國經過數年訓練的精銳部隊,他們的弓弩劍戟十分鋒利。再加上範蠡和泄庸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將,吳軍怎麽能抵擋得住,結果吳軍大敗。王孫彌庸被泄庸殺死。世子友被困在越軍中,無法衝出去,身上中了好幾箭,擔心被俘受辱,於是自刎而死。越國的士兵直接來到了吳國城下,但王子地緊緊關閉城門,並派遣民夫上城守衛。與此同時,他派人前往吳王那裏求援。句踐留下水軍在太湖上駐紮,陸軍駐紮在胥閶之間,他還命令範蠡燒毀了姑蘇之台,火焰燃燒了整整一個月。其他的吳國大船都移動到了湖中。吳國的士兵不敢再出城作戰。
接著說,吳王夫差和魯、衛兩位君主一起來到了黃池,他們派人邀請晉國的定公前來參加會議,晉定公不敢不前來。夫差讓王孫駱和晉國的上卿趙鞅商議各國在盟約上的排名順序。趙鞅說“晉國一直是夏盟的主持者,有什麽需要讓的呢?”王孫駱回答“晉國的祖先叔虞是成王的弟弟,吳國的祖先太伯是武王的伯祖,我們的尊卑關係隔了好幾代。何況晉國雖然主持過盟會,但是在宋國和虢國的盟會中已經降到了楚國的地位,現在卻想要壓在吳國之上,這怎麽可能呢?”於是雙方爭論不休,連續幾天都沒有結果。突然王子地秘密報告傳來,說“越軍已經侵入吳國,殺了世子,焚燒了姑蘇台,現在正在圍攻城池,形勢非常危急。”夫差大吃一驚。伯嚭拔出劍來殺了使者,夫差問他“你殺使者是為了什麽?”伯嚭說“事情的真假,我們還不清楚,留下這個使者會把這個消息泄露出去,齊國和晉國可能會趁機生事,大王怎麽能安然回去呢?”夫差說“你說得對。但是吳國和晉國爭奪盟主的地位還沒有定下來,現在又有這個消息,我是回去呢,還是繼續開會,和晉國爭先呢?”王孫駱上前說“這兩種選擇都不行。如果不開會就回去,別人會看出我們的緊急情況;如果開會卻讓晉國爭先了,我們的行動就會受晉國的控製。我們必須爭取主持會議,才能保證沒有問題。”夫差問“想要主持會議,計策從何而來?”王孫駱低聲說“事情非常緊急,請大王擂鼓挑戰,以挫敗晉人的士氣。”夫差說“好主意。”當晚,吳王下令,半夜裏讓士兵們吃飽喝足,馬兒也要喂飽,然後帶著兵符,快速行進,距離晉軍隻有一裏遠,就結成了方陣。每一百人為一行,每一行都有一麵大旗,一百二十行才能組成一麵旗幟。中軍都是白色車、白旗、白鎧甲和白色羽毛,看上去像是白茅吐出的嫩芽一樣,吳王親自拿著大鉞,握著素色的旗幟,站在中間。左軍麵向左邊,也有一百二十行,都是紅色車、紅旗、紅鎧甲和紅色羽毛,看上去像火一樣,太宰嚭負責指揮。右軍麵向右邊,同樣也有一百二十行,都是黑色車、黑旗、黑鎧甲和黑色羽毛,看上去像是墨水一樣,王孫駱負責指揮。這支隊伍共有三萬六千名帶甲士兵。黎明時分,陣勢已經穩定,吳王親自拿著鼓槌敲打鼓麵,軍中萬鼓齊鳴,鍾聲、鐸聲、丁寧、鳴金之聲,一齊響起。三軍的呼喊聲和聲響震動了整個天地。晉軍被嚇得大驚失色,不知道吳軍為何如此,於是派大夫董褐到吳軍中去請命。夫差親自對他說“周王有命令,讓我主持盟約,統一中原,以彌補諸侯的缺憾。現在晉君違反命令,爭著當盟主,拖延不決,我怕使者來回奔波,所以親自在邊境上等你們,你們到底聽從還是不聽從,今天就要決定了!”董褐回去報告晉侯,魯國和衛國的國君都在場。董褐私下對趙鞅說“我觀察吳王的口氣強硬但麵色蒼白,心裏似乎有很大的憂慮,可能是越人已經侵入了他的國都。如果不答應他先行,他肯定會對我們施展毒手。但是我們也不能白白地讓他得逞,我們必須讓他放棄王號的地位才能答應他。”趙鞅把這話告訴了晉侯,晉侯就派董褐再次進入吳軍,傳達晉侯的命令說“你以周王的命令來宣布諸侯,我們怎敢不尊敬地奉行!然而,吳國是以伯爵的名號封國的,為什麽要稱自己為吳王呢?如果您能夠放棄王號,改稱公的話,我就會聽從您的命令。”夫差接受了晉侯的建議,下令撤軍,與各諸侯在一起,放棄了王位,改稱吳公,並率先進行了歃血儀式。晉侯排在第二位,魯、衛等各諸侯依次進行。會議結束後,吳國軍隊就從江淮水路返回。但是,在途中接到了緊急報告,士兵們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家國被攻擊了,心裏很害怕,而且長途跋涉已經讓他們疲憊不堪,沒有鬥誌。與此同時,吳王仍然率領軍隊與越國作戰,結果吳軍遭到了重大失敗。夫差害怕了,對伯嚭說“你曾經說越國一定會忠誠於我們,所以我放回了越王。現在的事情,你必須去向越國求和。否則,你曾經承諾的那把鋒利的寶劍還在,我會把它送給你!”伯嚭於是去到越軍中,向越王磕頭請罪,請求原諒吳國的罪行。他答應的犒軍禮節,全都按照越國過去的規矩。範蠡說“吳國還不能滅亡,我們暫且答應他們,作為太宰的恩惠。從今以後,吳國也不會再強大了。”句踐於是答應了吳國的求和,撤軍回國。這是周敬王三十八年的事。
第二年,魯哀公在大野狩獵時,叔孫氏的家臣鉏商獲了一隻奇特的野獸,身體像麋鹿,尾巴像牛,角上還有肉,覺得很奇怪就殺了它,然後向孔子請教。孔子觀察了這隻野獸,說“這是一隻麒麟啊!”看著它的角,發現上麵仍然係著一條紅色的繩子,認出它曾經被顏母所係,歎息著說“我的道義恐怕要到頭了!”於是讓弟子們把它取來埋了。現在在巨野故城東麵十裏處有一個土台,周圍有四十多步寬,當地人稱之為“獲麟堆”,就是麒麟的葬地。孔子取過琴來彈奏唱歌說“明王作兮麟鳳遊,今非其時欲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
所以,孔子取用了《魯國史書》,從魯隱公第一年開始,一直寫到魯哀公捕獲神獸麒麟的那一年,共涵蓋了二百四十二年的曆史。經過筆削編纂,創作出了《春秋》這本書,將它與《易經》、《詩經》、《尚書》、《禮記》、《樂經》一起,統稱為“六經”。在那一年,齊國的右相陳恒了解到吳國被越國打敗,外部沒有強大的敵人,內部也沒有強大的家族,唯一阻礙他的就是闞止。於是他讓自己的族人陳逆、陳豹等人攻殺了闞止。齊簡公逃亡,陳恒追上去把他殺掉,徹底消滅了闞氏家族。陳恒立簡公的弟弟驁為國君,這就是齊平公。陳恒獨自掌握大權。孔子聽說齊國發生了這樣的變故,於是齋戒三天,沐浴後朝見魯哀公,請求出兵攻打齊國,討伐陳恒弑君的罪行。魯哀公派遣使者去通知三家(魯國的三個權勢家族),孔子說“我隻知道有魯國的國君,不知道有這三個家族。”陳恒也害怕諸侯來討伐,就把魯國、衛國的侵地都歸還了,北麵與晉國的四位卿大夫結好,南麵又向吳國、越國行聘禮。然後重新整頓陳桓子在陳國時的政治,散發錢財,運送糧食,以周濟貧窮的人,國人對他心悅誠服。於是逐漸清除鮑、晏、高、國幾家公族以及陳國宗室的子孫,而把國政分給他的親族,作為他的封邑。又從國內挑選身高七尺以上的女子,收進後宮,宮女多達百人,放縱她們的賓客隨便出入宮中,陳侯與其親信的賓客淫亂不堪,生下七十多個男孩,想以此來壯大陳氏宗族。齊國的都邑大夫和卿大夫,沒有不是陳氏的親族。這是後話。
衛國的世子蒯瞆在戚地,他的兒子衛出公輒帶領國人反對他,大夫高柴勸諫但沒有被聽從。蒯瞆的姐姐嫁給了大夫孔圉,生了一個兒子叫孔悝,繼承了孔圉的大夫職位,為衛出公服務,掌握著衛國的政權。孔家的小官渾良夫,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孔圉死後,渾良夫與孔姬通奸。孔姬讓渾良夫去戚地,探望她的弟弟蒯瞆。蒯瞆握著渾良夫的手說“你能讓我回到國家成為國君,讓你穿上華麗的冠冕乘坐高貴的軒車,我願意為你效勞三次而不辭勞苦。”渾良夫回去後,把這話告訴了孔姬。孔姬讓渾良夫穿上女人的衣服,去迎接蒯瞆。夜晚,渾良夫和蒯瞆都穿上了女人的服裝,由勇士石乞和孟黶駕車,乘坐著溫車,假稱是婢女妾室的人,混入了城中,躲藏在孔姬的房間裏。孔姬說“國家的大事,都掌握在我的兒子手中。現在讓他在公宮裏喝酒,等他回來後,我們就可以用威力逼迫他,讓國家的事情得以解決。”孔姬讓石乞、孟黶、渾良夫都穿上盔甲,手持劍,準備好了。他們把蒯瞆藏在一座台子上。過了一會兒,孔悝從朝廷醉酒歸來,孔姬把他叫來問道“在父母那邊的親戚中,誰是最親近的?”孔悝回答說“父親這邊是最親近的伯父和叔父,母親這邊是最親近的舅舅。”孔姬說“你既然知道舅舅是母親最親近的親戚,為什麽不接納我的弟弟?”孔悝回答說“廢除兒子立孫子,這是先君的遺命,我不敢違背。”孔悝於是起身上廁所。孔姬讓石乞和孟黶在廁所外等候,等孔悝出來後,他們左右兩邊扶著他,說“世子召喚你。”孔悝不容分說,被他們推上台來見蒯瞆。孔姬已經在一旁,喝道“世子在這裏,孔悝你怎麽不拜!”孔悝隻得下拜。孔姬說“你今天願意聽從舅舅的話嗎?”孔悝回答說“一切聽命。”孔姬於是殺了一隻豬,讓蒯瞆和孔悝歃血立盟。孔姬讓石乞和孟黶留在台上看守孔悝,然後以孔悝的名義召集家中的武裝力量,讓渾良夫率領他們襲擊公宮。衛出公輒喝醉了酒,正想睡覺,聽說發生了叛亂,就讓身邊的人去召孔悝。身邊的人說“製造混亂的,正是孔悝!”出公輒大驚,立即拿起寶貴的器物,駕駛輕便的車子,逃往魯國。那些不願意跟隨蒯瞆的群臣,都四散逃跑了。
仲子路是孔悝的家臣,當時在城外。他聽說孔悝被搶劫,就急著要進城去救援。他遇到了大夫高柴,高柴剛從城裏出來,告訴他“城門已經關閉了!現在的政局已經不在你手中,你不必去冒險。”仲子路說“我既然已經接受了孔家的俸祿,怎麽可以坐視不管呢?”於是他趕緊趕到城門,結果城門真的已經關閉了。守門的人公孫敢對子路說“國君都已經逃走了,你為什麽還要進去呢?”子路說“我討厭那些接受別人的俸祿,卻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躲避的人,所以我要進去。”正好這時有人從城裏出來,子路趁機衝進城門,徑直來到台下,大聲喊道“仲由在這裏,孔大夫可以下來了!”孔悝不敢回應。子路想要拿火把台燒了。蒯瞆害怕了,就派石乞、孟黶兩個人拿著戈下台來對抗子路。子路拿著劍來迎戰。但是石乞和孟黶兩個人一起用戟攻擊子路,還砍斷了他的冠纓。子路受了重傷,快要死了,說“按照禮節,君子死也冠纓不能歪著戴。”於是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冠纓後死去。孔悝把蒯聵扶上國君的位子,這就是莊公。莊公立次子姬疾為世子,任命渾良夫為卿。
當孔子在衛國時,聽說了蒯瞆的叛亂,他對弟子們說“柴恐怕要回來了,由可能要死了。”弟子們問他為什麽這麽說,孔子回答“高柴明白大義,一定能保全自己。但仲由(子路)喜好勇敢,不顧生死,他對生死的取舍沒有把握,所以可能會死。”話還沒說完,高柴果然匆匆趕回來了,師生們相見,既悲傷又高興。衛國的使者接連不斷地來拜訪孔子,他們對孔子說“我們的國君剛剛即位,非常敬仰夫子,所以想獻上一些美味佳肴。”孔子兩次鞠躬表示接受,但打開來看,卻是肉醬。孔子立即命令蓋上,對使者說“這難道是我弟子仲由的肉嗎?”使者吃驚地回答“是的。夫子是怎麽知道的?”孔子說“如果不是這樣,衛國國君肯定不會拿這個來見我。”於是命令弟子將肉醬埋掉,悲痛地哭泣說“我曾經擔心仲由可能會不得善終,現在果然應驗了!”使者告別離開後,沒過多久,孔子便病重不起,享年七十三歲。這時是周敬王四十一年夏季四月己醜日。史臣在讚美中說“尼丘誕聖,闕裏生德;七十升堂,四方取則。行誅兩觀,攝相夾穀;歎鳳遽衰,泣麟何促。九流仰鏡,萬古欽躅!”孔子的弟子被安葬在北阜之曲,他的墓地占地一頃,周圍的樹上沒有鳥雀敢停留。曆經多朝的封賞,孔子被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現在,他被稱為大成至聖先師,天下各地都建立了孔子的廟宇,每年春秋兩季都會進行祭祀,子孫世代相傳,被封為衍聖公,這個傳統沒有中斷。這些情況就不再細說了。
衛莊公蒯瞆懷疑孔悝是出公輒的同黨,醉酒後趕走了孔悝,孔悝逃奔到宋國。莊公發現自己的府庫都空了,於是召來渾良夫商量“有什麽辦法可以重新得到那些寶器?”渾良夫秘密建議說“出公輒也是您的兒子,為什麽不召他回來呢?”不知道莊公是否真的召回了亡國之君,下次再繼續看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