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小賢哭了?
字數:4036 加入書籤
“世一啊,我們高中喜歡看你的書的人很多,比我在初中的時候要多很多。”
允珍雖然已經習慣了,但是還是感覺有點自豪,學校裏的同輩和前輩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熱議的話題,就是自己弟弟寫的書。
在世一的意料之內,因為自己寫的小說並不是文學作品,閱讀難度低,而且代入感強,即使平時看書少的人也願意去看。
“我們學校有一個讀書社團,他們招新的時候我去看過了,書架上你出版的幾本書都有,而且聽前輩說都是你的迷弟迷妹,也算是你的粉絲後援會。”
世一和允兒聽到迷弟迷妹都笑了,世一可比他們小了四歲呢。
允珍反應過來也是嗬嗬笑著。
然後世一聽著高中裏允珍說的有關他的事。
不過小說再火,還是比不上偶像團體在學校裏的熱度,但是能做到僅此於偶像團體或者明星,就已經非常厲害了。
此時在允珍嘴裏描述的就是這個狀態,作家十九或者說他的作品在學校的熱度僅此於明星偶像了。
世一聽了自然喜滋滋的,就算去除了允珍的濾鏡和誇張,也不會相差太大,起碼在看書的群體中是熱度top級別的。
過了幾天,世一收到了小賢的來信,其實很早就收到了,那次是林父意外把世一的也拿走了,之後看到了才還給世一。
但是信紙上有水的痕跡,不少地方都有點皺。
看來小賢看完四謊就馬上寫了,說不定邊哭邊寫呢。
自己似乎間接地弄哭了小賢了。
現在的小賢怎麽樣了,自從上次鋼琴比賽之後就沒有再見過了,書店也沒有在遇見了。
小賢會埋怨自己寫死了女主嗎?
會埋怨最後的結尾充滿遺憾嗎?
世一懷揣著許多思緒讀起了小賢的來信。
小賢還是一如既往禮貌地在開頭問候作家。
然後就是問作家寫劇情的時候心裏狀態是怎麽樣的。
而且看到最後她才明白,女生的死在男主遇見女主的時候就是必然。
她還心疼喜歡男主青梅竹馬的學長。
當看到他說出“但是在喜歡和不討厭之間,可是相隔了數億光年都不止的距離啊!”
她在書外也著實為他心疼。
她喜歡書裏很多句子,喜歡“我沒信心做你的戀人,但我願意化作你身邊的友人a,陪伴你度過美好的青春”的男主。
喜歡“也許前方永遠是黑夜,但即便如此我仍然要前進,因為星光縱使微弱依然會為我照亮前行的路”女主。
喜歡書裏的每一個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有他們有血有肉的故事。
她說她永遠都不會忘卻這個故事。
最後還感謝了作家,寫出這麽令人動容的故事。
小賢在信裏寫的很亂,情緒並不穩定,沒有平時的有條理。
但是世一比以往更加認真的想要回複這份信的內容。
和她說自己寫這本書的感觸,對於女主離世的痛苦,男女主最後沒有合奏的遺憾……
他和讀者一樣感同身受,他也愛著每一個角色,所有的角色在他眼裏都是活生生存在的人。
……
有煥比賽最後流暢毫無保留地彈出《引子與回旋》,就是對小薫這份喜歡和付出最美的回應,他在告訴那個四月裏出現的女孩,我喜歡你。
……
小賢用了兩頁紙表達了對這部作品的喜歡。
於是世一難得正經地寫了整整三頁回應小賢對四謊的喜歡。
然後世一把信紙折起來放進信封,準備寄出去。
把小賢的收了起來放進下麵的抽屜。
抽屜了已經有不少的小賢來信了,自己都好好的攢著,以後說不定有機會給小賢看,看她一臉震驚和不可思議的神情。
小賢的來信讓世一想著。
可能有很多讀者都有和小賢一樣有很多感觸和感想,但是小賢可以直接寫信給作者看表達自己的情緒。
要不要也延伸一下,也做活動,讓大家投稿讀後感?
世一被自己的想法整笑了,讀後感都想出來了,搞得自己是文學作品一樣,說不定要被anti。
不過估計在青春編輯那邊直接斃掉了。
但是思來想去也不知道可以用哪種形式做活動,並且能讓青春雜誌社願意去做。
讓讀者對著自己想要聊天的人物說一句話,把這些話留出版麵專門記錄?
世一想了想,可行度還是挺高的,當即就發短信給了青春的編輯。
青春雜誌社是第一編輯組組長對接世一,名字叫徐星容。
沒有任何猶豫,直接發送了,作家的意見我們會好好考慮的。
心裏想著作家的想法還真是多呢。
他然後立即找來了負責營銷的組員來商談這件事情。
距離四謊發售了14天了,銷量也已經達到了5萬,不過開始有些疲軟了,也可以做一場宣傳活動再刺激一下。
徐組長指了指他剛才在寫字板上寫的“對主角說一句話”的活動。
“這是作者提出來的營銷方法,我想了想或許可以刺激疲軟的銷量,也可以增加粉絲粘性。”
“趙賢淑,你來製作具體營銷方案,具體思路後續再找我。”
“林南鶴,你負責製作現在四謊的當前形勢以及預期,然後增加活動後的銷量對比。”
“金泰煥,你負責走流程,以及收集材料。”
徐組長沒有大張旗鼓的開會討論,而是直接把工作安排下去了。
做好了方案之後,就要拿著方案和材料走流程申請,然後開會討論,然後執行下去。
當然主要領導看好或者相當認可的話,流程就會快很多,執行力也會加強。
有時候徐組長倒是很頭疼,要是無法說服主編或者其他組長的話,他的很多想法都無法執行下來,處處受製,有時候需要走漫長的流程。
什麽時候才能獨攬大權啊。
比起金主編來說,他的權利要小了不少。
世一麵對徐組長的回信已經習慣了,大部分情況都是這麽回的,說明他自己無法做決定。
隻能走流程看領導意見,而且畢竟是大公司,經過的領導層和開會討論也比較多,不如前鋒雜誌社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