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 原來如此

字數:4338   加入書籤

A+A-




    “嘿!”
    一個身影推開休息室的大門,壓低聲音卻完全無法控製自己的好奇和雀躍,如同猴子一般安靜不下來,用呼喊吸引注意力之後就迫不及待地詢問到。
    “你們看到棚內的那個帥哥了嗎?那是誰?”
    男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討論女人,女人們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也討論男人,盡管表現方式不同,但荷爾蒙的沸騰與翻滾卻是相似的。
    “他!就是那個他!”
    “那個降落傘!”
    “啊,花瓶。”
    “對,就是那個花瓶!”
    “今天早早抵達拍攝現場,我聽劇務組的斯科特說,他前來劇組參觀了一下,後來還研究了走位。”
    “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他是誰,還以為是哪位高管的公子。”
    “但他真是迷人。”
    “對,對對對,有種‘天才雷普利’的氣質。”
    “啊,我就說嘛,為什麽有點熟悉,就是‘天才雷普利’,裘德-洛,對吧?”
    轟!
    一片騷動。
    瞬間爆發出能量之後,穿透攝影棚薄薄的門板,驚動外麵,所有人連忙閉上嘴巴,一個個麵麵相覷,但眼睛裏和臉頰上的亢奮雀躍卻揮之不去。
    又或者說,八卦?
    短暫沉默片刻後,再次以低沉而躁動的方式洶湧起來,因為不能大聲尖叫而激動地開始踮起腳尖跳躍。
    “呀,好看是真心好看。”
    “就是就是。”
    “這花瓶確實好看,看來,大衛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什麽大衛,應該是瑪塔,她就期待著一個花瓶呢。”
    “一個花瓶,就算沒用,但擺在那裏也是賞心悅目的。”
    “誰知道呢,也許我們劇組也能夠像隔壁那樣出一個喬治-克魯尼(george-clooney)。”
    喬治-克魯尼,職業生涯也是從小屏幕起步的,憑借著“急診室的故事”裏扮演性感的外科醫生走紅,隨後客串“老友記”,演員事業才打開了局麵。
    這個周末,一個堪比愚人節笑話的消息傳播開來,整個“老友記”劇組都已經知道了客座嘉賓的緊急變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猜想也有自己的觀點。
    但現在,真正地看到真人,觀點悄無聲息地發生改變——
    原來如此。
    本來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的事情,似乎全部都變得合理起來。
    至少,對眼前這一小撮女人來說是這樣,眼神裏流露出心領神會的歡快。
    “喬治-克魯尼?不至於吧,你們真是少見多怪,你以為誰都能夠成為喬治-克魯尼啊?花瓶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啊……說的也是,有格溫妮絲-帕特洛(gw)那樣的花瓶,但也有布拉德-皮特那樣的花瓶。”
    “看來,今天的工作可以一飽眼福了。”
    “就不知道這個花瓶什麽性格,如果太木訥太笨拙就大煞風景了。”
    “誒,真的假的?我就喜歡老實一點的花瓶帥哥。”
    “本-阿弗萊克(ben-affleck)那一類型嗎?”
    “什麽,本-阿弗萊克老實?你對老實這個形容詞是不是有什麽誤解?”
    “我覺得她是對阿弗萊克有誤解。”
    “哈哈,哈哈哈。”
    嘰嘰喳喳地,按耐不住亢奮——
    某種程度上,電視劇劇組和普通上班族也沒用區別,盡管工作內容不同,但他們也是固定朝九晚五盡職盡責完成自己工作的螺絲釘,沒有想象中的光鮮亮麗。
    對他們來說,也需要一點新鮮的八卦刺激一下神經。
    特別是周一。
    和千千萬萬社畜一樣,劇組工作人員也一樣厭惡乃至於憎恨周一,又是繁忙而緊張的一周拉開帷幕。
    而且,最近因為季終的收視率壓力,整個劇組上上下下彌漫著一種緊繃,周一也就更加難熬起來。
    最糟糕的是,不止“老友記”劇組,附近周圍正在緊鑼密鼓拍攝的其他電視劇劇組,一個兩個都半斤八兩,以至於午休或者香煙休息時間,攝影基地的陰影裏始終彌漫著怨聲載道,工作氣氛著實不太美妙。
    也許,唯一能夠稍稍緩解周一壓力的就是八卦了。
    這不,一個兩個都湊了過來,哪怕根本不感興趣也利用這個借口摸魚一下,延緩開始工作的時間。
    “老友記”的故事背景是紐約,主要發生在一間名為“中央福利(central-perk)”——不是“中央公園(central-park)”的咖啡廳裏,自然而然地,觀眾認為劇集應該在紐約拍攝。
    然而,並不是。
    從第一季第一集開始,“老友記”就在洛杉磯伯班克華納兄弟拍攝基地的二十四號攝影棚展開拍攝。
    劇集裏的一切場景,全部都在攝影棚裏完成拍攝。
    一切,都在洛杉磯發生。
    這也是好萊塢的魅力之一,隻要他們想,他們就能夠在洛杉磯的攝影棚裏搭建出人類想象力所能夠觸及的一切場景。
    比如,一座城市。
    而且,不止如此,“老友記”還有一項特別壯舉。
    罐頭笑聲,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情景喜劇裏都可以聽到,製作組以這樣的方式營造出一種輕鬆氣氛,並且用罐頭笑聲來帶動觀眾發笑的衝動,笑聲往往能夠帶動笑聲,哪怕不是那麽成功的包袱也一樣。
    “老友記”也不例外。
    但伴隨著劇集的輝煌,越來越多觀眾深深愛上這部劇集並且將自己代入其中,真心實意地希望能夠拜訪“中央福利”。
    於是大衛-克萊恩想出一個點子,開放拍攝現場旁觀申請,允許觀眾們親自坐在攝影棚裏觀看拍攝,製造真實的笑聲。
    當然,製作組依舊會在後期添加罐頭笑聲保證節目效果,但必須承認,喜劇是一種需要呼應的表演,現場的真實笑聲往往能夠激發演員的表演狀態,甚至偶爾還能夠迸發出火花,製造出意外的場麵。
    盡管拍攝現場旁觀觀眾人數並不多,也就是一百五十人而已,但依舊成為“老友記”檢測劇集質量的一個直觀指標,現在已經成為劇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後來,這一模式也被其他情景喜劇劇組借鑒,在好萊塢流行起來,比如“生活大爆炸”。
    正是因為如此,“老友記”的拍攝流程稍稍不同,演員們需要按時抵達片場,進行走位、對戲的排練,稍稍熟悉整個拍攝流程之後,再放觀眾進場,準備拍攝。
    拍攝,和現場直播終究不一樣,還是允許出錯允許重拍允許反複拍攝的,但為了保證拍攝效果的質量,演員和劇組成員們還是需要拿出直播的態度來。
    出錯?可以。
    但還是需要盡可能減少出錯的次數,並且保證每次演出的化學反應,確保現場觀眾能夠享受其中,而不是一場戲份反反複複拍攝三十遍,樂趣也就演變為一種煎熬,這絕對不是喜劇希望製造的效果。
    對安森來說,這是一項特別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