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四十萬,坑殺?

字數:4534   加入書籤

A+A-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民奉萬物以養君,君無一仁以報民!”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民非牛馬,孰能無愛!”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君非民父,民非君子,君民者,魚水也!”
    “君代天而牧民,當為民逐水草、驅虎豹!”
    “虎毒不食子,君暴總虐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為君者,當為人民服務!”
    對於本次《論語》中的金句,天下人大致是讚譽的。
    畢竟天下諸侯國有一個算一個,總共才多少國君,他們能發出多少聲音?
    而在國君之下,是十倍的宗親,百倍的貴族,千倍的士族,以及萬倍的民眾。
    限製君王權力,這是宗親、貴族、士族共同的心願。
    沒有人希望君王可以一言決生死,尤其是決定自己的生死。
    還有一個原因是,周天子的權力都被削弱到不出王畿了,更何況國君。
    隻是如何限製君權?
    別說幹,就是說都不能說,提都不能提。
    誰提誰死!
    現在,《論語》給了眾人冠冕堂皇的理由。
    “國君啊,隻有楚人那種蠻夷才喜歡虐民、害民,咱不能跟楚國一樣啊,咱得好好為人民服務啊。”
    “國君啊,你也不希望自己成為老楊君那樣的人吧?”
    “國君啊,你再這樣下去是要上《論語》的!”
    無論諸國君王會不會有所改變,總之,口號該喊還是要喊的,目標該定還是要定的。
    一個國家最可怕的不是定了目標不去實現,而是連喊口號的心思都沒有了。
    強盜蒙著臉搶劫,說明他還有羞恥之心,說明這個國家還有王法。
    可如果強盜不蒙麵了,開始明火執仗掠奪,這個家國走到盡頭了。
    對於《殖民說》,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熱衷研究,奉若經典。
    無論何時,傳宗接代都是最樸素的願望,兒孫滿堂更是最平淡的幸福。
    君王希望自己子嗣眾多,江山穩固。
    嬪妃也希望母憑子貴,生出嫡子繼承家業。
    尤其是各國聯姻,大國後宮都是“萬國造”,對於後宮而言,自己的孩子繼承王位,自己地位穩固不說,母國也勢力增強。
    怎麽生孩子,怎麽生出更優秀的孩子,怎麽保障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這就是必修課。
    毫不客氣的說,最優秀的女人隻在兩個地方——青樓和後宮。
    青樓中的女子,尤其是那些頭牌、花魁,都是要臉蛋有臉蛋,要身段有身段,而且琴棋書畫、詩酒花茶樣樣精通,比之大才子之流不遑多讓。
    很難想象,這麽多優點和特長會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後宮中的女子,就更不用說了,尋常人進去都活不過三頁。
    佳麗三千,後位卻隻有一個,大逃殺能吃到雞的,哪一個是傻白甜?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國君一大家子都鑽研《殖民說》,那些奸佞之臣還不得挑燈夜讀?
    要是國君提問,自己說不上來,還怎麽當國君的近臣?
    尤其是晉國趙氏這種急著生孩子的家族。
    上次的《馬政》令趙無恤在北地大放異彩,趙簡子有種直覺,《殖民說》肯定也會重新照耀趙氏。
    民間同樣如此。
    對於生兒子這種事,老百姓是最執著的。
    哪怕到了21世紀,依舊有一大群人到處打聽生兒子的“偏方”,買陰轉陽的“妙藥”,更何況是重男輕女的古代。
    但是也有許多有識之士看到了《殖民說》的長遠利益,比如秦國。
    肅穆的宮殿中,秦王正襟危坐,聽群臣奏報西擊犬戎的戰果。
    吞並西戎,拓地千裏,這是可喜可賀的大好事。
    但老秦人都看到了背後的隱憂。
    世上有三種犬戎,一種是被殺了,一種是逃跑了,一種是既沒跑掉也沒殺掉但是隨時有可能跑掉或殺掉。
    “君上,戎人與我國有血海深仇,數百年來害我國民,殺我國君,如今秦國勢強,戎人勢弱,自當斬草除根,永絕後患,以此四十萬戎人頭顱祭奠先君!”
    “臣讚同!四十萬戎人,大都是老弱婦孺,養之徒耗錢糧,而我國本就缺糧,多年來屢次向晉國購糧,若再增四十萬口,所需錢糧更多,若晉國不售糧與我,國內必生饑荒。”
    “臣請奏,盡坑戎人!”
    朝堂上,長年與戎人作戰的武將清一色支持斬殺戎人。
    雙方的仇恨太大了!
    秦人從立國開始,就一直在和戎人戰鬥,光是國君都死了好幾個,更何況下麵的將領、士兵、民眾。
    好不容易打垮了戎人,肯定要把他們殺得雞犬不留。
    但是,有遠見的文臣反對這麽做。
    “君上,中原諸國藐視楚國,稱其蠻夷,又鄙薄我國,以虎狼相蔑,若我國再坑殺四十萬戎人,必定被中原諸國口誅筆伐,君上與諸臣之名,怕是要登上《論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頭鐵的武將喊道:“背一世罵名,得千秋之功,有何不可!”
    “吾輩正愁不能青史留名!”
    “都記某頭上!”
    見罵名嚇不住這些大老粗,甚至讓他們變得更加激動,文臣立刻改變說辭。
    “君上,我秦國地處西陲,國弱民寡,田地荒蕪,而今又得千裏新疆,國愈大而民愈寡,正需移民實邊,開墾西域,興建城池,修築邊防,防止戎人卷土重來。”
    “君上,《論語》有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若坑殺四十萬戎人,徒增四十萬墳塋,便是拓地千裏,又有何益?”
    “戎人久居苦寒,民風剽悍,可擇其上者充軍,擇其中者充工,餘者牧羊,無論男女老幼,皆可為國效力!”
    “以老弱婦孺為質,其青壯者必效死力!”
    這句話打動了國君。
    四十萬戎人,這可都是財富啊,能給自己幹活,給自己交稅的。
    因為是戰俘,所以多幹點活,多交點稅,很合理吧?
    來年秦國就能多出許多羊,自己也能敞開的吃羊肉。
    武將怒罵道:“不出十年,四十萬戎人變六十萬,不出二十年,六十萬變百萬,不出百年,戎人五百萬。到那時,這秦國究竟是老秦人之秦國,還是戎人之秦國?”
    “對!我等將士浴血奮戰,是為老秦人拓土開疆,不是把自己死了埋了給戎人騰地方!”
    此時秦國還很弱小,國民剛剛跨越一百五十萬大關。
    一下子摻進來四十萬戎人,確實是大問題。
    一時間,坑殺的聲音又壯大起來。
    喜歡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請大家收藏:()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