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這該死的熟悉感

字數:5481   加入書籤

A+A-


    龍陽毫無意外的拒絕了許石。
    但許石並不氣餒,帶領使團人員每日在薑國大街小巷遊走,認真學習薑國文字。
    文字、語言這種東西,人家真要學,根本不是什麽難事。
    許石自己學就算了,還拉著秦國使團一起交流經驗。
    沒辦法,使團都安排在一起,住在隔壁。
    使者的任務不就是跟其他國家拉關係、套近乎、攀交情嘛?
    雖然吳國和秦國一個在東南,一個在西北,八竿子打不著。
    但是,許石郎有情、妾有意,發生點關係不是很正常嗎?
    許石想跟秦國使者拉關係,秦國使者也一樣。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於是秦國使者跟著許石一起惡補了一下薑國的文字、文化。
    尤其是《薑十三夜戰八方七次郎》這種番外,上頭得很,聽了還想聽。
    於是第二天,秦國的使團人員也跟著上街溜達,在胡說八道茶館包兩張桌子,點上各種小吃,開聽。
    第一次來,有點拘束,多聽少說。
    可是聽了一上午,也沒聽到想聽的橋段,秦國使者有點急了。
    拿出幾個銅錢,點播。
    “講那個啥,薑十三夜戰八方。”
    台子上的胡七、胡八想了半天,好像沒有這個劇情。
    “要不,講薑十三一夜七次郎也行。”
    抱歉客官,這個,也沒有。
    “內個什麽,薑十三娶親呢?”
    什麽?薑十三成婚了?
    其他聽眾們紛紛鼓噪起來。
    一部分人說不聽別搗亂,一部分人則認為真有這一章,跟著起哄要聽這個。
    無語半晌的秦國使者隻能自己動手。
    回到住處後自己翻厚本的《大俠薑十三》,還有畫冊。
    然後他們發現,薑國的文字挺好學的。
    而且不知為什麽,薑國的文字跟秦國的文字有那麽一絲絲奇妙的相似,那種感覺說不出來,就是覺得有點像。
    很多字分明第一次見,但是看過一次就記住了,仿佛這個字原本就該長這樣兒。
    還有文字的讀音,也有那麽一點點熟悉感,朗朗上口。
    能作為使者出使他國的,就沒有笨蛋。
    相反,秦國使節非常聰明,也非常有才華,他立刻明白了薑國文字的好處。
    易學、易懂!
    而且筆畫簡單,便於書寫。
    配合字典、鋼筆,能快速推廣文字,增加秦國讀書人的數量。
    來的時候,國君隻是交代,買行軍丹就行了。
    但是現在,使者覺得,自己可以像吳國一樣“求取真經”,把薑國文字和文化一並帶回秦國。
    回想起宴會上的菜品、酒水,以及各種器具,秦國使者心神搖曳。
    如果秦國也能用上這些東西,該多好!
    還有龍陽殿下即興高歌的文章,真的太好了,老秦人正需要這種豪邁而灑脫的文章。
    再一次送走上門“交流心得”的許石,秦國使者回到屋中,向一個十多歲的少年人恭敬行禮。
    “捷公子,臣有一言……”
    少年人點了點頭,“你是想說龍文嗎?”
    使者點頭,自己雖然是使團領隊,但暗地裏使團一應事物都是公子捷做主。
    這是國君最寵愛的子嗣,秦國的儲君。
    嬴捷此時左手字典,右手鋼筆,一筆一劃的書寫文字。
    “我想給父親修書一封,隻說了一件事,用我國文字共計四百七十六字,其中借用楚國文字三處,借用晉國文字六處,借用大周文字十七處。”
    “但是我換成薑國文字,用薑國行文方式書寫,隻需要兩百七十八字,字字精準,無需假借。而且龍文筆畫簡單、便於書寫,耗時也更短……”
    嬴捷放下鋼筆,長長歎息一聲。
    “依照字典,用大周文字與龍文一一對照,簡便易學。兩天半的時間,我就能流暢書寫,如果學習兩年半,豈不是也能像王子陽那般出口成章,揮筆成書?”
    使團領隊搖了搖頭,“據我所知,王子陽閉關百日便創造了龍文。公子天縱奇才,何須兩年半?半年足矣!”
    嬴捷說道:“然而世間如我這般英才鳳毛麟角,更多的是平庸中人。兩年半能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也算高效!”
    使團領隊驚喜道:“所以……公子同意引入龍文,學習薑國文化?”
    嬴捷將兩封書信遞給使團領隊,“信已經寫好了,送回櫟陽吧!”
    看著分別用秦國文字和薑國文字書寫的信,使團領隊感覺手上如有千鈞重。
    “公子,若國君不同意……”
    嬴捷嗬嗬一笑,聲音平淡的說道:“那便厚積底蘊,以待明君!”
    使團領隊一想也對,“薑國都不一定同意,也輪不到我們反對。”
    晚上的時候,龍陽再次設宴,款待兩國使者。
    菜品更豐富,酒水也更美味,故事也更好聽了。
    這次,龍陽邀請兩國使者展示自己的文化。
    許石早有準備,立刻讓手下來了一段吳國的劍舞。
    有單人獨舞,還有兩人對舞,甚至群體劍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舞蹈是以人的肢體作為表達的工具,並加以身體的舞動來進行語言上的傳達,是一種最古老的藝術表現形式。
    劍舞的誕生是以舞蹈作為基礎,並依附於劍和劍術的出現而產生的,當劍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人的審美觀有所提高時,模擬劍術的舞蹈就會相應的應運而生。
    可以這麽說,劍舞是劍和劍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然的曆史產物。
    吳國使團之所以會劍舞,是因為闔閭好這口。
    闔閭愛劍是出了名的。
    曆史上記載,闔閭死後,用包括扁諸、魚腸在內的三千把劍陪葬,後來秦始皇、項羽、孫權等名人都過來碰運氣,挖掘墓中寶劍。
    劍估計是沒挖到,就挖了個大坑,廣約45米,深約6米,終年不幹,清澈見底,也就是著名的虎丘劍池。
    春秋時期,劍舞的形式已有所顯現。
    《孔子家語》有言:子路戎服見於孔子,拔劍而舞之。
    也就是說,子路身著軍服去見孔子,並且給孔子表演了一段劍舞。
    此時文人都會隨身佩劍,意興所致擊劍而歌,就跟抱著一把吉他即興發揮一樣。
    隻是闔閭玩得更專業、更係統,也更高雅。
    為了這次出使,直接把自己宮裏的舞者一股腦送過來了。
    行路千裏,就為這半刻鍾的驚豔。
    吳地劍舞呈現出剛柔並濟、吞吐自如、飄逸靈動的審美特征,加上劍本身所體現出的陽剛之氣,在外在形態與神態上達到一種完美的契合。
    男子舞劍則剛中帶柔、輕靈穩健,在穩健與飄逸兩個極點之間尋找到一個契合點,達到瀟灑飄逸,突出俠士之氣。
    吳地女子身形嬌小、動作婉轉、體態婀娜,劍舞剛柔並濟、吞吐自如、飄逸靈動,極具觀賞性、娛樂性,令人賞心悅目。
    龍陽看得目不轉睛,大黃看得神遊天外。
    龍葵不滿的說道:“還看還看,有什麽好看的?難不成能讓你悟道啊?”
    龍陽點頭,“是啊,我悟了!”
    大黃跟著說道:“我也悟了!”
    嶽川被嗆得咳嗽連連。
    臥槽,劍舞是計劃的一部分沒錯,但你倆悟道不是啊,別總是打亂計劃啊。
    許石看到嶽川的眼色,立刻起身離席。
    “王子殿下喜好敝國劍舞,我王也喜愛貴國文字、書籍,不如兩國文化交流,互通有無。”
    龍陽沉吟片刻,最終緩緩搖頭。
    說實話,他迫不及待想要點頭答應,但是為了引秦國入甕,必須得拿捏一下。
    “接著奏樂,接著舞,莫要為此等俗事攪擾諸位雅興!”
    不知為什麽,秦國使團心中深深地失望,仿佛自己表白被拒一樣。
    使團中的嬴捷也忍不住思考,怎樣才能幫吳國使團打動王子陽呢?如此一來,自己也能跟著沾沾光了。
    喜歡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請大家收藏:()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