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文風昌盛之地

字數:4709   加入書籤

A+A-


    琅琊有很多聞名遐邇的大家族。
    比如助秦一統天下的王翦家族,祖籍琅琊;蒙恬家族,祖籍琅琊。
    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也出自琅琊。
    魏晉時期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都是琅琊人。
    雲氏、顏氏、蕭氏、胥氏等人才輩出的世家大族,也都出自琅琊。
    這個地方,已經不是“人傑地靈”能夠形容的了。
    隻是五胡亂華之後,北方山河破碎,戰亂不止,漢人衣冠南渡,琅琊再也不複往日風光。
    正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琅琊這地方,終究是沒落了。
    而眼下,琅琊還是初升的朝陽,沒有經曆後世一係列的戰爭、動蕩。
    它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等著灑下種子,等著長出參天大樹、蒼莽森林。
    而這一切的開始,就是琅琊王氏。
    嶽川盤坐在王氏主宅中,梳理宅院中的土壤、水流、草木等。
    長時間不住人,家中的水井需要淘洗。
    有嶽川在,淘洗都免了,直接處理的幹幹淨淨。
    井中的淤泥、枯枝落葉、死蟲子都被清理一空,周邊水脈也給梳攏一遍。
    “老師,真是怪事。家中水井大半年沒有使用,裏麵的水依舊清亮透徹,我嚐了一口,很是甘甜,比以前好喝多了。”
    又掬了一捧水,王競擇繼續感慨道:“好喝!真是好喝!我從沒喝過這麽好喝的水!”
    說罷,王競擇盤膝坐下,怔怔出神。
    “老師,究竟是水變好喝了,還是我思鄉心切,感官上出現了偏差?”
    嶽川想了想,“應該是二者兼有之吧!”
    王競擇也想了想,但是沒有想出個所以然來。
    隻能提著水桶進屋。
    “老師,您到院中小坐一會兒,我把房間清理一下。”
    “何必這麽麻煩!”
    嶽川抬手一指,屋中積攢的浮塵瞬間動了起來。
    仿佛一張灰色的幕布被掀起,又好像一條灰色的河流在匯聚。
    連同屋裏的蛛網、枯枝敗葉、蚊蠅屍體等,都被一股腦清理幹淨,化作一團灰色的圓球,停在院中。
    隨即,一把火燒起,圓球在大火中化作灰燼,被蠕動的土壤吞噬。
    “這……”
    嶽川淡淡一笑,“小法術,不值一提。”
    隨即,嶽川拿出煤油燈、火耗子等物放在屋中的桌案上。
    “你不是要寫請柬,邀請琅琊各大家族嗎?現在可以開始了。”
    王競擇再看向桌案時,上麵已經擺好了筆墨紙硯。
    “老師,您既然有這些神奇的手段,為什麽一路上從不顯露呢?”
    “哈哈,時機未到!時機未到!”
    “現在時機到了嗎?”
    “到了!到了!”
    嶽川之前沒想好怎麽攻略琅琊,而現在想好了。
    在五胡亂華之前,華夏有很多文風昌盛的地方。
    比如琅琊。
    再比如潁川。
    都說曹魏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這其中固然有曹老板眼光獨到,善於發掘人才,更重要的是曹老板坐擁潁川,頂尖的讀書人、中庸的讀書人、普通的讀書人。
    各種層次的文人一抓一大把,根本不愁無人可用。
    類似琅琊、潁川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陳留、弘農等。
    這些地方都有傳世的書香門第。
    但是五胡亂華之後,衣冠南渡,這些地方的人集體遷徙到江南。
    從此,琅琊、潁川等北方文風昌盛之地一蹶不振。
    倒是江南變得文風昌盛。
    到了明朝,還鬧出南榜北榜的事情。
    這件事在整個科舉曆史上都是比較罕見的。
    朱元璋時一次科舉,共錄取了五十一個人,這本來沒什麽,可是五十一人全部都是南方人。
    北方的舉子心中不滿了,因為北方無一人上榜,而主考官劉三吾就是南方人,就說這場考試有徇私舞弊。
    這件事鬧到老朱麵前。
    朱元璋可是殺人如麻的狠人。
    於是,負責此次科舉的所有官員被處死,七十八歲高齡的主考官也被流放。
    最慘的還是狀元郎。
    此人憑真才實學考上的,然而才當了二十天狀元就死了,還是車裂。
    你說冤不冤?
    朱元璋也認識到了南北考生的差距,便施行南榜北榜,因此這件事又被稱為“南北榜案”。
    嶽川上輩子的世界裏,也有類似的事情。
    比如,全國高考的考卷。
    沒有全國統一試卷、也沒有全國統一分數線。
    這種事情確實不公平,但是這種不公平自古以來就有。
    有的省份,讀書考試就是行,有的省份就是不行。
    這道理就跟乒乓球一樣:全國總冠軍含金量高於世界總冠軍。
    某些省的狀元含金量就是高,而且不是一般的高。
    不服氣也不行。
    有句紮心的話:別人三代努力,憑什麽被你十年寒窗打敗。
    如果別人三代人都十年寒窗,甚至三十代、五十代人都十年寒窗苦讀呢?
    全國統一試卷、統一分數線,很可能出現某一地域甚至某一家族集體屠榜,到時候又要鬧一出“南北榜案”。
    南方很多家族從魏晉時代就是書香門第,他們的旁支在各地開枝散葉,把家中重視文教的傳統一並繼承過去。
    這種家庭,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不假,但他們祖祖輩輩未必都是文盲。
    相反,他們多多少少都有文化修養。
    即便真的天資魯鈍,沒有讀書的能耐,他們也明白讀書的重要性,會傾盡一切資源供家中子女讀書。
    即便最困難的時期,南方很多宗族依舊會傾全族之力,供族中優秀子弟讀書、做學問。
    就問,那些祖祖輩輩文盲,說子女讀書無用,抽煙喝酒打麻將卻不給孩子交學費,甚至讓孩子輟學搬磚的父母,他們憑什麽望子成龍成鳳?
    雞窩裏確實可以飛出鳳凰。
    可如果這隻鳳凰不是生在雞窩,而是生在鳳凰窩中,它是不是可以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這個問題確實紮心。
    但這的確是事實。
    學習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也從來不是子女的事,而是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等一代代心血澆灌的結果。
    這一代人讀書沒有讀書名堂,但是至少可以為下一代夯實讀書的基礎,營造讀書的環境,讓他們能夠心無旁騖的做學問。
    嶽川現在要做的,就是提前兩千五百年,開啟琅琊對文教的重視。
    不但是讀書做學問,還有學法術。
    喜歡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請大家收藏:()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