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萬卷書

字數:5084   加入書籤

A+A-


    琅琊各大家族的人離開後沒有各回各家,而是湊在一起開會。
    隻是這次來的人更多。
    原本參會的隻有少數幾個大家族,現在他們把旁支遠親、姻親表親都一股腦拉了過來。
    為首的幾個大家族拿出一摞書簡,挨個分發出去。
    “這是王家那位聖賢隨口念誦的文字,被我們家中子弟誦默,你們仔細品讀,看看接下來如何做決定。”
    被邀請過來的人紛紛打開竹簡。
    一時間,滿屋子都是“妙哇”、“妙哇”的讚歎。
    借著這個機會,幾大家族將聖賢的要求說了出來。
    “我們打算賭一把,拿出家中所有藏書,換取聖賢講道。你們也都是琅琊一份子,是與我等共進退,還是怎麽?”
    聽到這話,中小家族紛紛遲疑起來。
    小家族原本就沒有多少藏書,略一思索就同意加入。
    賠了不心疼,賺了吃三代甚至三十代。
    倒是那些小有家底的中型家族為難了。
    大家族冒的起這個風險,就算栽跟頭了也能很快東山再起。
    自己不一樣。
    這些藏書是自己家族向上晉升的底蘊。
    有些家族甚至懷疑,這是葛氏、雲氏、徐氏等聯合起來做局,目的就是竊取自己手中藏書。
    想及此處,有人當場放下竹簡,“家中還有要事,不能奉陪了!”
    立刻又有幾人表示退出。
    葛氏族長哼了一聲,“你們要退出,可以!那麽煩請你們徹底退出琅琊地界,永生永世不要回琅琊!”
    “什麽?讓我們退出琅琊?”
    起身的人全都震怒。
    “我們家族祖祖輩輩都是琅琊人,你憑什麽趕我們走?”
    “我就在琅琊不動了,你能把我怎麽樣?”
    “要動粗嗎?那就試試!”
    “大家夥都看著呐,葛氏、雲氏、徐氏、顏氏咄咄逼人,他今日趕走我們,明日就能趕走你們……”
    “對!琅琊是琅琊人的琅琊,不是他們一家一姓的琅琊!”
    幾個大家族的人冷眼旁觀,幾步辯駁,也不製止。
    過了一會兒,外麵傳來“嘎吱嘎吱”的車輪轉動聲。
    “稟告老族長,葛氏諸脈共籌集書兩千一百二十五卷,帛二百五十六卷,另有甲書、骨書五箱半。”
    “稟告家主,雲氏諸脈共籌集書一千八百卷,帛四百一十卷,另有薑國紙書八十七卷。”
    “稟告家主,顏氏諸脈所有書籍籌集完畢!”
    “稟告家主……”
    屋中,葛氏、雲氏、徐氏、顏氏等大家族腰杆越來越硬,氣勢越來越足。
    反倒對麵,那些中小家族全都氣息微弱,更有人悄悄坐了回去。
    葛氏老族長抬手向外一引。
    “葛氏藏書,向諸位公開三日,三日後,葛氏藏書將獻與王氏。”
    “雲氏藏書,向諸位公開三日,三日後,請諸位做出抉擇!”
    “徐氏奉勸各位,不要敝帚自珍!”
    “顏氏請心不誠者退出琅琊!一應田宅屋舍牛羊器具,顏氏以高於市價兩成接手。”
    聽到這話,眾人瞬間醒悟。
    這些大家族不是隨口說說,而是動真格的。
    不願獻出藏書,就是不願與琅琊人共進退,除了變賣家產搬出琅琊,沒有第二條路。
    有些家族心中盤算著,高於市價兩成變賣家產,拿了錢財到其他地方重新置辦田產屋舍。
    自己,不虧啊!
    一時間,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有人慌裏慌張跑到外麵,如饑似渴的閱讀。
    有人馬不停蹄跑回家中,然後與各大家族交易田產屋舍。
    城中的事情迅速傳遍琅琊全境,甚至向周邊蔓延。
    越來越多的人連夜收拾行裝,帶著幹糧往琅琊城。
    看書!
    他們想看書!
    或許,這是他們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觸摸書籍的機會。
    即便看不懂書上的文字,至少也要遠遠地看上一眼。
    然後驕傲的告訴子孫,自己知道書長什麽樣。
    三天時間很慢!
    卻又很快!
    第三天時,琅琊各個家族開始收起書籍。
    前來看書的人雖有萬般不舍,卻還是禮貌地將書放下,並且向收回書籍的人躬身行禮。
    有的人甚至跪倒在地,將書簡高舉過頂,恭敬地奉還。
    沒有讀過的人並不是文盲。
    相反,他們都有過簡單的啟蒙教育,隻是無書可讀。
    所以,他們比其他人更加知道書籍的珍貴,知道琅琊各大家族這三天的舉動有多麽仁慈。
    各種書籍被裝入箱中,隨即搬到車上。
    “嘎吱嘎吱”。
    一駕駕馬車、牛車停在王氏門前,隨即,一箱箱書籍往院中搬運。
    尾隨看熱鬧的人都震驚了。
    “什麽?這些書都送進了王氏?”
    “王氏?就是那個被田氏滅門的王氏嗎?”
    “這是怎麽回事?葛氏、雲氏、徐氏、顏氏他們為什麽這樣做?”
    不僅是幾個大家族,陸陸續續又有許多觀望中的家族將自家藏書送了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琅琊所有家族有一個算一個,都在這件事情中做出了選擇,選擇了站隊。
    拒不交出家中藏書的,將會遭到琅琊所有家族的排擠。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變賣產業,離開琅琊。
    這一點琅琊人自己會瞪大眼睛,無需嶽川監督。
    此時,嶽川和王競擇一起,翻看著院落中的書箱。
    “沒想到,你們琅琊的文風如此昌盛,家家藏書,而且藏書如此眾多!”
    “老師所言極是!我也沒想到,葛氏一家就能拿出兩千卷書!按照他們統計的清單,這一批書怕是要超過兩萬卷,甚至能達到三萬卷。”
    這些書必定會有重複。
    比如,葛氏各分支在分家時,可以從主家抄錄一些名人書籍。
    但是在長期的發展中,各分支的成員對這些書籍進行注解,或者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
    這些東西逐漸積攢,就形成了“家學”,這個東西是私密的,絕對不會公開。
    家學淵源一詞,也就是這麽來的。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人教版課本,爺爺上學的時候,把自己的筆記、資料、試卷等整理起來,裝訂成冊。
    然後二爺爺、三爺爺、四爺爺……大伯、二伯、三伯、四叔……大哥、二哥、三哥……
    幾代人之後,就積攢了幾十份上百份學習資料。
    後輩上學的同時,又專心研究這些學習資料,隻要用心,怎麽也不可能考的太差吧?
    看著眼前一箱箱書籍,嶽川心中感慨。
    人教版課本每隔十多年就換一次版本,高考的出題範圍也周期性變動。
    但是古人科舉考試,出題範圍基本逃不出四書五經。
    貧農子女第一次讀書,跟擁有幾百年科舉底蘊的書香子弟同場競技,得額外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取得相同的成果?
    喜歡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請大家收藏:()繼承土地廟,從教黃皮子討封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