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內帑出銀給你們平賬
字數:5614 加入書籤
一百五十萬兩以上。
這次,不止是皇帝,就連薛鳳翔兩人都震驚的看向了黃嘉善。
他們兵科雖然有監督兵政的責任,平日裏也沒少從軍餉中分潤,辦差也隻是風聞奏事,很少有人真的跑去兵部巡查。
再說了,去看兵部也不給他們看具體的賬目啊。
現在聽到光是三邊就欠了這麽多,頓時有些發蒙。
“朕知道了。”
緩緩的將肺部的空氣吐出去,朱由校感覺自己的肩膀上的擔子更重了。
萬曆這個人死鳥朝天的坑犢子玩意兒,說明亡於萬曆一點兒都沒錯!
“欠著的就先欠著吧,這賬要一點一點的理。”
朱由校無奈的說道。
“陛下,京營牽扯到兵部、兵科、五軍都督府以及地方諸多鎮守,將官多是世襲,和朝中勳貴也有牽扯。此事要慎重。”
瞬間就猜到了皇帝想要幹什麽,黃嘉善謹慎的說道。
“慎重?”
聞言,朱由校冷笑了一聲。
“京營牽扯到天下安穩,牽扯到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京營爛了,這天下也就爛了!朕不管牽扯到誰,誰敢掘大明的根,朕都要殺了他。”
“可是。。。”
黃嘉善剛想說什麽,張之極帶著人走上高台,拱手到。
“陛下,這是兵馬名冊。”
“按朕的規矩辦,廢除軍籍,悉數編入民籍。老弱病殘單獨整理一營,糧餉減半,精壯編入虎賁、豹韜兩衛。”
從張維賢的手中接過兵馬名冊,他沒翻開看,而是示意張維賢說給自己聽。
“回陛下,通州衛滿編五千六百人,實有四千三百人,占役五百人,老弱三千七百人,精壯隻有一百多人。”
“帶錦衣衛,挨家挨戶,去將老子的兵給老子找回來!”
將平時掛在腰間當裝飾的永樂劍砸向了張維賢,朱由校衝英國公喝道。
雖然早知道京營腐爛問題,但沒想到嚴重到這個地步。
“給你天子劍,誰敢阻攔,先斬後奏!”
“微臣領命!”
被小皇帝身上的煞氣所鎮,張維賢連忙躬身道。
“陛下,臣查出來了。”
張維賢前腳走,孫傳庭後腳就走上高台。
“臣找通州衛僅剩下的幾個將領聊過了,他們說,去兵部討餉時,兵部侍郎張鶴鳴推辭說,指揮使未至,一錢銀子都沒給。”
“至於南海子發餉之事,他們也是聽乞丐說的。”
“讓錦衣衛抓了張鶴鳴,下詔獄!”
“陛下。”
聽到張鶴鳴就要這麽下詔獄了,韓爌連忙站出來道。
“自薩爾滸之戰後,兵部事務繁雜,難免有所疏漏,請陛下暫且寬宥一二。”
“事務繁雜,有所疏漏,哪就是能力不足了。”
聞言,朱由校揮手讓孫傳庭先離開,在太監搬來的椅子上坐下。
“也罷。”
擺了擺手,讓那個太監回來,示意不下詔獄了。
“自土木堡之變後,調兵之權就移交到了兵部,京營也是由兵部管轄。”
“但看現在京營這模樣,兵部是無能管理京營了。”
“陛下,臣年老體衰,已無精力處理部務,為防臣有誤國事,請陛下允臣告老還鄉。”
聽到皇帝說兵部沒能力管理兵部,這是要和兵部找茬了,兵部尚書黃嘉善立刻就站了出來。
聽到黃嘉善說話,朱由校剛想說,你是在威脅朕嘛。
但隨即看著眼前老人枯槁的身形,就停了下來。
“愛卿今歲貴庚?”
“回陛下,臣今歲已經七十有一。”
“七十一了啊,本應是含飴弄孫之年,卻在京國事操勞,難為愛卿了。”
聞言,朱由校端著茶水喝了一口。
“準了,朕加你為太傅,允你告老還鄉。”
“再賜蟒袍玉帶,銀千兩。”
“臣謝陛下體恤。”
聞言,黃嘉善連忙跪倒謝恩道。
將讓太監將黃嘉善從地上扶起,朱由校接著道。
“兵部之事,不知愛卿覺得,誰可接任啊?”
“這。。”
聞言,黃嘉善楞了一下,而後道。
“臣並無接任人選,請陛下乾綱獨斷。”
“是嗎?”
聞言,朱由校玩弄著手中的茶杯,思索著誰能接任兵部。
現在,他看好的人都還年輕,沒那個能力,兵部交過去,別說自己不放心,就是朝堂那關都過不去。
思索再三之後,朱由校才算是從在場之人中挑了一個出來。
“黃克瓚。”
“臣在。”
聞言,黃克瓚連忙出列。
“朕記得,神祖駕崩前,曾讚爾為安邦固本大臣,就由你接任兵部尚書吧。”
“臣領旨謝恩。”
黃克瓚聽到由自己接掌兵部,也不意外,當即拜下道。
去年薩爾滸之敗後,他短暫接任過兵部尚書,但當時薩爾滸簍子太大,他卻是沒那個能力兜底,這才遷的刑部尚書。
“兵部欠餉的原因,無非就是戶部拿不出錢糧來。”
將手中的茶杯放下,朱由校才接著道。
“大明朝廷,無非就幾座宮殿,幾個衙門的事。”
“但內外廷的飯,是分開吃,還是一起吃,一直沒個章程。”
“如今外廷的米不夠,各部天天上書,想讓朕把內廷的米拿出來,給外廷補上。”
“既然如此,哪朕就從內帑拿出五百萬兩白銀,以資國用,幫你們平了今年的賬。”
“臣等謝陛下天恩。”
聽到皇帝要從內帑拿出五百萬兩白銀以資國用,在場的大臣當即跪下道。
天可憐見,萬曆是個鐵公雞,從萬曆的內帑裏,掏出白銀可謂是比登天還難。
真沒想到,這小皇帝如此大方,居然要一次拿出這麽多來。
“朕的話,還沒說完呢。”
見到這些人這麽激動,朱由校後麵就潑了一盆冷水過去。
“朕可以從內帑拿錢資補國用,但內帑的錢,要怎麽花,是一定要有個規製的,也要有人去監督。”
“朕讀史書,前宋之時,有鹽鐵、度支、戶部三司,號曰計省,特意用來清賬。”
“我大明,也該有個衙門,來特意將大明的賬,盤一盤了。”
“自先帝駕崩,內廷收回礦監,內帑也就沒了大的進項,僅剩皇莊子粒銀和金花銀能夠維持內廷運轉。這萬曆四十八年的賬,朕能替你們平了。但這天啟元年,若是再有賬,朕可沒銀子去替你們平。”
“陛下,茲事體大,臣請開廷議。”
方從哲從皇帝的話中,聽出了皇帝的意思,拱手道。
我花錢給你們平賬是可以的,但從今往後,這外廷的賬目,皇帝就要從內廷派人來插上一手了。
雖然覺得皇帝能拿銀子出來貼補國用是好事,但讓內廷太監的手伸到外廷來,方從哲是不想看到的。
“臣附議,請開廷議。”
同時,韓爌也拱手道。
他思考的方向和方從哲不同。
他聽到皇帝說要平賬,還要新設一個部門用來清賬、盤賬,這不就天生為他們東林準備的嗎?
這麽好的一個位置,豈能留給其他的邪黨?
“臣等附議。”
隨著兩個內閣輔臣表態,其他六部九寺的人也陸續表示請開廷議。
雖然自古就講究個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重要的事情不開會。
但現在,這些朝臣想的是。
第一,皇帝的錢,是一定要掏出來的。
第二,皇帝的人,最好是不要派到外廷來。
“開廷議。”
聽到眾人的話,朱由校也不意外,停頓了一會兒後,道。
“準了,爾等現在且回去。”
“今日,開大朝。”
ps:球球了,別再李進忠是魏忠賢了,放作品相關,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