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細水長流的生意

字數:3342   加入書籤

A+A-




    經過王文龍提醒王金貴才發現這木活字的刻痕實在非常尖銳。
    刻字工在刻完刻板後還要經過一些打磨的工序,這樣刻板才可以在印刷的過程中不劃紙。
    但是他手中的這木活字邊緣卻是尖利如刀,如果真用於印刷根本就不合格。
    見到王金貴疑惑的神情,王文龍接過他手中的活字便在旁邊的一張蠟紙上狠狠按了一下。
    兩人湊過去,就見那蠟紙上被按過的地方已被尖利的活字刻出一個端端正正的刻痕,刻痕正是那活字的模樣,和用手刻出來的效果無二,甚至字體更加規範工整。
    王文龍笑著對兩人介紹:“為了解決用鐵筆刻字速度慢的問題,我們研究出了這種木活字的辦法,先把木活字組裝成模板,然後將活字板蓋在蠟紙上錘擊,用這種方法刻蠟紙效果比手刻更均衡,蠟紙幾乎不會破損,而且組裝了一套模板,可以刻出許多蠟紙,大大節省時間。”
    雖然蠟紙油印技術很原始,但是這項技術也是有發展階段的,到了蠟紙油印普及的時代,就出現了印製蠟板技術,不需要一個字一個字手刻。
    印製蠟紙板的印刷效果雖然還是比不上凸版印刷,但是比起手刻蠟紙板可是好的太多,王文龍前世革命年代一些地下報刊,就是用這種方法印刷的,熟練工的印刷品質量可以比上低劣的出版油印。
    王文龍:“這些木活字本來就是現成的,隻要將它們邊角修剪尖利就可以用於刻蠟紙使用,而且刻字對活字造成的磨損並不比印刷厲害。”
    “每個活字至少可以刻兩千次蠟紙,每份蠟紙可以印刷五十次,等於一個木活字能夠印出十萬字。”
    雖然知道王文龍這項發明能大大提高效率和字模的使用壽命,但是聽到這個數字王金貴和鄧誌謨兩人還是驚呆了。
    刻一次活字就能印出十萬份書籍,等於王文龍這技術用在刻字上的功本隻有刻板印刷的五十分之一,而且印刷速度更快。
    他們簡直無法想象這樣的成本提升能讓書籍便宜多少。
    王文龍對王金貴說道:“為了趕工完成這次印刷我才弄出了這套技術,隻是手上沒有合適的字模,隻能找來現成的木活字模另外加工,請伯父前來正是為了此事。”
    王金貴瞬間明白過來,一方麵他感歎王文龍的聰明,另一方麵卻是慶幸:原來蠟板印刷還是有他們刻字工的工作。
    他連連點頭說道:“這倒是容易,這字模都是現成的,隻要每個筆畫上用上幾刀就可以達到要求。”
    王文龍道:“作坊裏的刻工也嚐試過,但是想要刻好卻是不容易。”
    王金貴拿起那字模看了兩眼,滿臉自信的說道:“那是他們手藝生疏,下刀也不知深淺,用現成活字描摹筆畫無非是推幾刀的事情,又不用上鑿子,你隻放心交給我,我給你加工字模的速度不比你們讀書人寫字要慢。”
    鄧誌謨則是看著那字模發呆,思索良久對王文龍道:“想不到你已經把這種印刷方法研究的如此透徹,這法子印出的書籍已經比麻沙刻要好了,雖然不能做精品書,但是做些俗本綽綽有餘,不如趁機找書商合作。”
    王文龍笑道:“我倆想到一處去了。”
    雖然蠟紙印刷在王文龍看來隻是油印的入門技術,但是還是有相當震撼力的。
    這套印刷方法王文龍自然是腆著臉全都說成是自己的發明,其他人也說不出個不是。
    此時歐洲的印刷業根本還沒研究出蠟版印刷技術。
    至於徐學聚那邊,他看見王文龍演示這項發明之後就大為讚賞,催促他趕快用油印術把所需的資料印出來。
    王文龍將自己想要找書商合作的事情跟徐學聚一說,不用點明,徐學聚就明白王文龍肯定是想從中撈取些利潤。
    對此他沒有任何意見,畢竟做到這麽高的位置,也知道要給手下人分潤利益的道理,更何況這印刷術完全是王文龍自己發明的,本來就應該由王文龍拿到利益,至於徐學聚自己,他盡有來錢的路子,沒有必要和王文龍爭奪這錢。
    徐學聚表示王文龍盡管去找書商合作,如果需要接洽他還可以幫忙出麵,隻是要抓緊時間。
    這態度讓王文龍頗為欣賞,這才是一個正常領導鼓勵手下辦事的樣子嘛。不像高宷那貨,每回隻知道往自己這裏丟鍋,從來沒給自己主動幫過什麽忙。
    徐學聚的作坊裏麵原本就有一套木活字,隻不過不是很齊,隻有上千的常用字而已,王金貴先就這套活字加工起來,王文龍則帶上鄧誌謨一起去了熊清波在泉州的書店。
    到書店中一問,掌櫃的表示熊清波已經去了浙江,但是在王文龍拿出的印刷作品稍作講解之後,那書店掌櫃立刻就表示想要合作。
    熊清波的書店和餘象鬥他們的店家不同,熊清波的書店有大量時文的刊印工作,要的就是一個時效性,蠟板印刷法光是印刷迅速這一條好處就足以讓熊清波的誠德堂心動。
    這也是王文龍第一個就來找他們的原因。
    在這年代書籍更像是一種高價的藝術品,因為價格太高,所以購買者對印刷質量十分重視。
    蠟板印刷哪怕有迅速的優勢,可是印刷質量太差,大多數有錢的顧客都不會感冒,隻能用來印一些銷量很大的作品,比如說四書五經等等,像王文龍的《儒林外史》想要賣上價錢就絕不可能使用蠟板印刷。
    這項技術多半隻能打入下沉的市場,唯一能掙大錢的機會就是在技術開發的初期賣給這誠德堂這種有大量雜文業務的書坊。
    誠德堂這種大書坊在各地的掌櫃都要負責相當大的自主業務,甚至有能力自己編校出版書籍,熊清波在泉州的掌櫃就是熊家的族親,哪怕熊清波不在也能拍板決定事情。
    他直接開口表示:“我們可以出價二百兩買下這印刷方法。”
    蠟板印刷的速度實在太快了,用上這種技術誠德堂每年出版的書籍數量可以翻一倍,對於時文出版商來說出版速度快就意味著市場競爭力的大大加強,二百兩也就是賣上幾百本書就能賺回來的價錢,肯定不虧。
    王文龍卻是笑道:“印刷方法我免費交給誠德堂,隻有兩個要求,一是誠德堂幫助布政史司衙門印刷這批文字,二是以後蠟紙以及油墨的供應要由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