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挽弓驚人

字數:6145   加入書籤

A+A-




    這個世界,明末之前的曆史,跟袁慶柏的前世一致。
    不過,明朝之後的朝代,並非滿人建立的的大清,而是漢人建立的大周。
    然而大周在很多地方又相似於大清。
    袁慶柏想來,或是因為,曹公寫的《紅樓夢》雖指出“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失落無考”,但紅樓世界的朝代背景主要融合的就是清朝。
    大周自開國便有規定,但凡宗室子弟,尤其是嫡係血脈,既要注重讀書,也要注重習武。
    另外,義勤王府作為親王王府,可配置二十名王府護衛,二百名王府親兵,另有長史、散騎郎、典儀等家務武官。
    這些人日常是要操練的。
    因此,義勤王府內開辟出一塊麵積挺大的習武場。
    習武場位於王府外府東路,相鄰著馬棚。
    當一身勁裝顯得有些英武的袁慶柏逶迤來至習武場,場上正有二十多名護衛親兵在習武,或挽弓射箭,或舞刀弄棒……
    護衛親兵們見袁慶柏到來,紛紛招呼起了“柏三爺”,盡管有些人心中並不情願,但袁慶柏畢竟是王府的哥兒,是三皇子的兒子。
    不過,這群護衛親兵都知道,這位柏三爺不受三皇子的重視,三皇子以後若能繼承皇位,柏三爺倒是能混個皇子的身份,有機會封到郡王甚至親王,否則以後應該會是個閑散王室,而三皇子奪嫡的幾率並不大。
    袁慶柏走到唐鉞跟前,問道:“唐教頭,你手中的弓是十五力的麽?”
    唐鉞是武進士出身,被分配到義勤王府當了二等護衛,如今已是一等護衛,從三品的武官,是三皇子為四個兒子挑選的武教頭。
    唐鉞點頭:“正是。”
    袁慶柏道:“請唐教頭將此弓借我挽挽。”
    唐鉞詫異了:“柏哥兒,你竟要挽十五力弓?”
    十五力弓可不簡單啦!
    “力”是大周的一種重量單位。
    大周武舉考試,以十二力弓為標準,十五力則屬於進階版本。
    能挽十五力弓的人少見,屬於體能強健,膂力過人。
    能挽十五力弓連發多箭,就更厲害了。
    景安帝文武雙全,曾能挽十五力弓,連發十三箭,他素來以此自傲。
    但這已是多年前他身處壯年的事,如今年邁體衰的他,挽十五力弓已艱難。
    唐鉞想來,袁慶柏雖身子不差,畢竟年僅十二歲,又素來懈怠習武,想要挽成十二力弓都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這小子哪裏能挽成十五力弓哦。
    袁慶柏道:“我想試試能不能挽得來。”
    在場二十多名護衛親兵,不少暗自腹誹起來,認為這一刻的袁慶柏可笑。
    唐鉞道:“柏哥兒,如今你連挽十二力弓都早著,怎能挽得來十五力的?你若要練技勇,也該先試著挽十力弓。”
    袁慶柏道:“勞煩唐教頭將十五力弓借我試試,隻是試試罷了,若不成,我便挽十力的。”
    唐鉞也不由腹誹了,倒是沒拒絕,將十五力弓遞給了袁慶柏。
    袁慶柏先試了試感覺,然後搭上一根箭矢,用力一挽,給我開!
    倏忽之間,十五力弓竟被挽開!
    嗖的一聲,伴隨著一陣悶雷般的聲響,風馳電掣,箭矢朝著遠處的箭靶飛射而去。
    這一箭的風情,令護衛親兵們紛紛都愣了起來。
    這一刻的陽光,仿佛變得格外強烈耀眼了起來。
    這一刻的袁慶柏,身上仿佛披上了耀眼的陽光。
    唐鉞驚得一對眼睛睜大了。
    奈何這一箭射偏了,沒能射中箭靶。
    袁慶柏卻已感到滿意,因他果真能挽得了十五力弓。
    有種熱血燃燒的激情,袁慶柏又用十五力弓接連射出十一箭。
    結果,共射十二箭,僅有兩箭中靶,且沒有一箭正中靶心。
    “唉,雖說我如今體能很強,可射箭中靶這種事兒,還是要勤學苦練的。”
    袁慶柏心中暗歎。
    饒是如此,唐鉞諸人還是都被驚得不輕。
    挽十五力弓且連發十二箭,這已趕得上壯年時期的景安帝了,放眼義勤王府內的二百多名護衛親兵,能做到這般的都鳳毛麟角。
    事實上,袁慶柏估計自己現在即便挽特強級的十七力弓甚至十八力弓都不成問題。
    他今生不僅穿了個好胎,還擁有一個金手指,那便是體能很強!
    適合走武將的路子,可他是皇孫啊!
    這金手指倒也算不上很離奇。
    不少穿越古代的人士都有這種金手指,跟係統流、修仙流比起來差得太遠。
    這金手指自然有用,用處也不小,但袁慶柏今生的崛起,主要還是要靠自己,否則也不過是個武力值高的莽夫罷了。
    開局的時候,這金手指倒是方便了他,可以讓他走捷徑往上躍起一段不小的高度……
    ……
    ……
    在習武場一番挽弓驚人後,袁慶柏並未沉陷於護衛親兵的驚歎稱讚之中,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四合院。
    他惦記著袁慶柘。
    袁慶柘卻已離開。
    “柘二爺呢?”袁慶柏問靈雪。
    “他隻在三爺的書房待了片刻就走了。”靈雪如實道。
    袁慶柏心裏“嗬嗬”,肯定了自己的某個推測。
    其實,靈雪也有著跟他一樣的推測,隻是靈雪是個穩重的大丫鬟,這推測是可恨的,也是可怕的,她不敢開口說出,哪怕僅是當著袁慶柏的麵。
    袁慶柏走進書房,來到一個上著鎖的櫃子旁。
    他一麵打量櫃子,一麵心中感歎:“袁慶柘多半是偷盜了裏頭的財物啊!”
    三年前,原主的生母蘇之婉病逝時,她懇求了三皇子,給原主留下了一櫃子的財物,包括了她生前的一些頭麵首飾。
    鑒於原主當時才九歲,三皇子雖同意將這一櫃子財物擺放在原主身邊,卻將鑰匙交給了王妃夏侯氏保管。
    夏侯氏便是袁慶柘的生母。
    原主有一回就懷疑過,袁慶柘從其生母夏侯氏處得了鑰匙,偷偷打開他書房裏的櫃子,偷盜了裏頭的財物。
    現在袁慶柏推測,袁慶柘多半又來偷盜財物了。
    “偷拿我今生的生母留下的財物,此事一旦揭發,三皇子必會對袁慶柘大為不滿,甚至會連累到其生母夏侯氏在三皇子心中的形象地位!”
    “往長遠地說,倘若將來三皇子奪嫡當了皇帝,那麽此事甚至會影響到袁慶柘繼位的幾率。”
    袁慶柏心下自思。
    他知道,三皇子既是嚴父,也是個嚴峻刻薄的。
    而“子不教父之過”這個道理在義勤王府行不通,三皇子素來忙碌,他最重視的嫡子袁慶柘,主要是交給夏侯氏在教導。
    意味著,袁慶柏已掌握了打擊袁慶柘甚至王妃夏侯氏的一個把柄……
    ……
    ……
    景安帝喜歡讓自己的兒子們幹政。
    他認為,前明之所以亡國,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皇帝對皇子們封王封地,將皇子們養成了安富尊榮、聲色犬馬的酒囊飯袋。
    他又重視親情。
    如今的大周朝,不僅太子幹政,還有多名皇子幹政。
    還形成了兩個派係,一為太子黨,一為皇子黨。
    三皇子義勤親王,不是皇子黨的成員,而是太子黨的成員。
    倒不是他對太子有多敬重,他敬重的是父皇景安帝。
    他認為既然太子是景安帝任命的儲君,他便該追隨這位太子儲君。
    三皇子素來以辦事勤勞著稱,無愧於“義勤親王”中的“勤”字,他又是太子黨的骨幹,自然忙碌。
    這日,三皇子忙到夜晚戌時六刻才回王府,回府後便問長史官呂彥忠:“今日府上可有什麽要事沒有?”
    呂彥忠道:“倒是有件事,也不知王爺在意不在意。”
    三皇子問道:“何事?”
    呂彥忠道:“今日柏三爺到習武場習武,竟挽了十五力弓且連發十二箭。”
    三皇子登時冷起了臉:“混賬東西!拿這種事和我玩笑起來了!”
    三皇子體能不強,盡管也曾勤奮習武,卻因天資所限,在武藝上一直泛泛,挽成十五力弓對他而言是奢望,更別說連發十二箭了。
    現在告訴他,他年僅十二歲且不喜習武的兒子做到了這種事,他豈會輕易信了?
    他知道,一個十二歲的少年若能做到這種事,便是絕對的武藝奇才了。
    呂彥忠忙道:“王爺,小的豈敢拿這種事和你玩笑啊。”
    三皇子正言厲色:“不是你玩笑,那便是慶柏弄虛作假搗鬼了。”
    呂彥忠翼翼小心地解釋:“也不像是柏三爺搗鬼,今日習武場上有諸多侍衛親兵親眼所見,包括了唐教頭,柏三爺挽的十五力弓還是唐教頭當麵給他使的。”
    三皇子詫異了,若是如此,那此事多半是真的了。
    不過,他也沒有很在意。
    今日他著實乏了,若挽十五力弓連發十二箭的不是袁慶柏而是袁慶柘,或是他的四兒子袁慶鬆,他應該會當即召來考察考察。
    可這事兒是袁慶柏做的,三皇子眼下就沒這份急切了,準備改日有空再親自考察不遲。
    沒再多問,三皇子邁步進入王府內宮,讓心腹奴才韋二牛服侍他洗臉泡腳後便就寢,連找妃妾侍寢的心思都沒有。
    這位已滿四十歲的皇三子,是個事業咖,不貪戀美色。
    他沒想到的是,今日的挽弓事件,翌日便被他的父皇景安帝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