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心境
字數:4067 加入書籤
時空門!
洪稀範想到這,不免覺得自己可笑。如果說心真的是腦海世界的主人的話,那麽這個主人,差別就太大了。
腦海世界,應該是隨著大腦的形成就已經存在了,隻不過,這個世界一直沒有被很好的關注過。所以,管理這個世界的主人,想來,也高級不到哪去。
這主人,也並不是憑空而來的。應該是隨著腦海世界的不斷積累和進化才產生的。剛開始的時候,這主人肯定沒那麽高級,剛開始,也許還隻是裏麵一個簡簡單單的一個小生命。連在裏麵自由行動都很難做到,就更加不用說靠它來種樹什麽的了。所以這個時期的腦海世界,裏麵的東西都是被動接受的。而被動接受的,都隻是一些簡單的東西。可能是裏麵的一塊石頭或者一棵小草啊等等。
嗬嗬,想起來了。好像生命之始時,就已經有了動物跟植物之分,那麽在這裏,就先把腦海裏的知識經驗什麽的其他東西歸為植物,而這個世界的主人就歸為動物吧。
那麽,腦海裏麵,這兩種生命也都是在同時進化著的,並且它們也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唉,這個好像還挺複雜,洪稀範想著,是不是得專門寫一本名字叫《腦海生物論》的書來。不管了,先處理完目前的事再說吧,於是洪稀範接著往下想。
首先說說腦海是怎麽形成的。這得先回到生命體本身。這腦海,應該是在生命形成的那一刻就同時誕生了的。生命有多簡單,裏麵的腦海就有多簡單,同樣,生命越雜,裏麵的腦海就越複雜。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腦海決定著生命體的複雜程度。
它是怎麽樣來進化的呢?比如說生命初期一個水裏的小生物,第一步想要做的,肯定就是想辦法讓自己生存下來,也就是要找到能維持生命的能量,這時候它就會去不斷的嚐試。碰到一塊石頭,去咬一口,靠,結果發現不能吃。這時候它的腦海裏麵就會把石頭歸入不能吃的一類,以後見著了就不會吃。再接著碰到一棵藻類植物,也上去咬一口,嗯,香。這時它的腦海中就會自動記錄這棵藻類的形狀大小等等信息。這樣通過不斷的積累,腦海裏麵的東西就會越來越豐富。至於具體是怎麽操作的,洪稀範現在的心裏也沒底,隻知道大概是那麽回事。
好了,言歸正傳。說這麽多都隻是為了更好的表明這主人跟這世界的關係。現在回過頭來想了想,好像,這腦海裏麵的世界,還是很低級的啊。就拿目前最高級的動物人類來說,其腦海中的生物,也不見得有多少,其主人,更是自理都有問題。你想啊,這個主人至今連眼睛都還沒有進化出來呢。他看不到裏麵都有些什麽東西,所以就沒法好好的進行管理。嗯,應該說,大部分的人都還不知道裏麵也需要管理。就像一個初級爬行動物一樣,在裏麵亂晃悠。最多隻能憑著記憶去護理一下裏麵的花花草草。至於裏麵到底都有多少東西,這些東西又各自有什麽用,長勢如何等等那是一問十不知啊。想了想,當初想在裏麵造個工具什麽的出來,是不是太幼稚了點?洪稀範想到這裏,不禁搖了搖頭,太難了。
這時,洪稀範忽然又想到了修嬋者口中的心境。這心境,是不是就是這個腦海世界跟這個主人的總稱呢?或者僅僅指的是這主人的境界?“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指的是不是那些修煉大成之人,已經達到心中無物的境界了呢?心中無物,是不是就是把這個腦海世界的一切雜物統統去掉,隻留下最原始的天和地?可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這個生命幾十億年來的努力又忌不是白白浪費了?嗯,難道是想來個破而後立?重新整頓?那些修煉有成的是不是都已經能夠看清裏麵的世界,並且能夠撐握了裏麵的規律,已經能夠在裏麵來去自如,逍遙快活。
嗯,應該是這樣了。他們應該已經了解了裏麵的運作方法,已經能夠在裏麵製造東西。唉,到底都有什麽人達到了哪一步,洪稀範也很想知道。網上的小說啊,功法啊,傳記啊什麽的,對於裏麵的內容,都寫得太過玄妙模糊了。終歸到底,還是人類自己對裏麵投入的精力太小,沒能形成一整套相關的理論知識,也就沒有人去專門做這方麵的研究。可能,國內一些古老的門派或者家族應該有涉及到這方麵的書藉才對。可惜他們大都是個體房,各幹各的,沒能形成係統。
這就好比登山,這個人從這條路爬上去,發現能夠達到一定高度,於是就傳給後人,讓他們也從這條路爬。而另外一個人,走的又是另一條路。總之,上山的路可能有很多條,但能真正通到山頂的,可能不過三兩條,其他的,要麽跟其他的路一樣,都通往到了這兩三條路來,要麽,就是一條回頭路,走著走著,從另一邊下去了
可惜的是,這座山很高,也有很多地方充滿危險,就算一個家族中有人達到了曆史最高的地方,並且把經驗路線都傳給了後代,他的後代們,也不見得就能達到他的高度。個人的身體素質還有當時的天氣情況等等都會對此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想盡快的達到山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前人積累的所有經驗全部綜合起來,加以分析改進,再合理的安排人力物力進行嚐試,確保對每一段路都能夠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登上頂峰,也是指日可待。不過,可惜了,可惜了,想到這,洪稀範又開始搖頭。
既然沒能從前人那得到相關的經驗,那麽做為一個有理想,有文化,有車有房的現代四有傑出青年,洪稀範隻能靠自己慢慢摸索了。腦海裏,洪稀範看了看自己麵前的這座高山,心中一時感概萬千。自己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在上麵會不會碰到別人,洪稀範心裏又充滿了期待。
不過凡事還是得一步一步的來,現在,還是得先解決前麵留下來的問題。腦海裏麵的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麽樣的,洪稀範也不知道,前麵想到的學習軟件就像在裏麵種下一棵樹什麽的,那也隻能算做是一個比喻。對於腦海的聯想,好像卡在這了,要是能有個參考什麽的就好了。
要不,拿自己做參考?想到這,洪稀範又提起了精神,咱繼續
從剛出生的時候開始吧。剛出生時,自己什麽也不記得了,那麽,那時的腦海會有什麽東西呢?洪稀範想到了dna,嗯,遺傳。在沒出生之前,生命體就已經在開始自動運行了,這個,應該都得益於dna,就像是一棵種子一樣。腦海世界裏,應該也有這麽一棵種子。這棵種子,包含了這種樹的一些基本的信息。想到這裏,洪稀範又在想,這腦海世界,能不能就隻用一棵樹來代替呢?
試試吧。因為如果僅僅是一棵樹的話,相對來亂七八糟的世界要簡單明了得多。這時的洪稀範,心裏不免又有了點興奮。假如腦海世界是一棵樹的話,那麽,它長在哪?但凡生命,要生存,總得給它一個適合生存的環境。那胎兒沒出生時,人家自有營養供給,能夠維持生命成長,出生了,還有奶喝,有空氣呼吸。那麽裏麵的這棵種子呢?怎麽長的?
最後思來想去的,洪稀範覺得,應該是紮根於人的身體。其根係,就是人的五髒六腑,以及手啊腳啊等等一切身體結構。人的所有經曆,都會通過根係傳達到大腦,嗯,也就是這棵種子樹。而這些經曆,就可做為這棵樹的營養,使得它不斷的成長。如果照這麽一看的話,其實每個人腦中的樹是大同小異的,不同的隻是大小高矮胖瘦而已。不過世界上的人這麽多,裏麵長的,肯定也不是同一種類型的樹,甚至可能有的裏麵長的是一棵草或者其他什麽的也很難說。好了,先說正題吧。
其實洪稀範想這麽多東西,都隻是想找到一種方法,能把自己腦子裏麵的信息有效的利用起來。經曆是營養的話,那麽,如果一個人學了一種知識呢?是怎麽樣傳達到樹裏麵的,對這棵樹,又會有什麽樣的影響?會不會,每一種知識,就是這棵樹的一根樹枝?
嗯,好像這樣也能說得過去?比如學說話,就有一個語言分支。先是方言第一,然後在方言的基礎之上又學會了普通話,這時,分支上就又有了分支。以此類推,其他的各種知識理論什麽的,應該也都可以這樣表示。要真是這樣的話,人的內部所有知識,其實都可以用一棵樹來代替。這要看到這棵樹的形狀,就能大概看清這個人的知識結構。
嗯,dna在這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棵樹的形狀。祖輩是鬆樹,那麽他長的也是鬆樹狀。各種樹都有它自己的優勢。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粗壯,有的長得高。而有的卻很脆弱,碰一下就會斷的那種。對了,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用一種植物來形容他,隻不過,首先得對他相當了解才行。如果知道了這個人長的是什麽樣的樹,那麽,就可以充分發揮他的優點。嗯,看來有必要做一張人類樹譜表嘿嘿。
好了,又該回到正題了,我就不信了,這麽多次都轉不到正點上來。知道了人的知識結構,接下來,就應該看看怎麽樣運用這一點來,有效把這棵樹充分利用起來。正當洪稀範要往下想的時候,腦袋裏突然傳來了一個聲音“一休哥!”
於是洪稀範隻好說“誒,不要著急,不要著急,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