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七章空降——武嶽書院

字數:2865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明史帝仙傳 !
    接著蘇賓施法將飛星雲梭放大到可以容納三人大小,並力邀殊勝、程濟二人乘他的飛梭一起從空中飛去武嶽書院,免去行路之難,殊勝先是婉拒,後見他一番誠意,卻之不恭,於是道聲:“恭敬不如從命!”便與程濟登上星雲梭。
    進入星雲梭內,殊勝就象進到了一個船艙中,又象來到了一個山洞石室內,裏麵上方有一平台,平台上放置著三個蒲團,可供三人就坐,賓主三人落座,
    殊勝觀看起梭體內部來,隻見仿佛船艙一樣的內壁從上到下,環繞四麵八方,好象用刀斧鐫刻著許許多多布滿梭體船艙內的星辰圖案,並且中間線條縱橫交錯,互相連接,整個梭體內部就象一個小型的橢圓狀天體
    殊勝不由問道:“這些星辰圖象與線條,是做什麽用的?”
    蘇賓也頗為自得地答道:“上方的圖形是用於在天空中飛行穿梭時,用來引導路徑的日月星辰天幕圖,中間的圖形是在地下穿行使用的三山五嶽地心圖,最下麵的是在水上遊弋用的江河湖海水路圖”
    殊勝望向前方,發現前麵前進的內壁竟然是透明的,好似通透的一般,就象乘船遊覽地下岩洞,臨近出口時,前方是光源洞口一樣的視覺感受,而從外部看梭體前端卻仍然是實質的,根本看不清內部情況!
    隻見蘇賓先是打出一道法訣直入三人座下的蒲團,蒲團緩緩升起,懸浮於空中,蒲團內升起一個透明的圓形氣泡一樣的膜,三人端坐其中,
    發現無論梭體如何上衝下行,左轉右旋,懸空的氣泡膜都能同步調節,確保坐姿前方是梭體可透視的界麵,不受梭體轉動的影響,
    蘇賓又打出一道法訣朝梭體內艙上方飛去,梭體內艙上方光芒大熾,頓時整個梭體騰空而起,內艙上方的星辰圖景隨梭體飛行前進,依次一個點一個點亮起,一條線一條線亮起,指向目標點:武嶽書院
    這種感覺很奇妙,殊勝不由得喜歡上這種飛行方式,他心裏將星雲梭與日月梭一一印證,以便更好的掌握日月梭的啟動使用方法,他相信一定會比這個分體的星雲梭更加彪悍強大,功能更加豐富出奇!
    在星雲梭內,不但可以看到梭外的景象,還可以從梭艙壁上傳來外部的聲響,殊勝心裏暗暗讚道:“難怪日月梭法訣中說:天視地聽,原來是這麽回事呀!”
    一邊飛,殊勝一邊放開神識,在星雲梭中擴散往來,了解梭體內部的結構與相關功用,發現梭體後方有一個大的靈氣儲蓄倉房,是以靈礦石為原料,通過儲房內的裝備轉化生成靈氣,以提供星雲梭前進飛行遁地的動力。
    然後梭體飛行左右前後,皆有可隨蘇賓控製的明點,感應接收蘇賓打出法訣,以指引飛行前進的方向前退,程濟不由得感到驚歎不已,
    並暗暗留意將梭體構造記下來,他心裏想,有朝一日,也依葫蘆畫瓢,造一個這樣的飛行器,讓殊勝也能如此輕鬆趕路。當然他有所不知,殊勝的飛行法器可不是星雲梭能比得上的。
    倏忽間,星雲梭如一箭射出、百步穿楊,一羽橫空,追風逐電,速度之快遠勝過那些天上乘飛禽、陸地駕寶馬、水中驅異獸的趕路之人,把這些海陸空座駕,遠遠拋在了身後,引來無數道目光的豔羨與注視!
    一撥又一撥的行路者被一一追上趕超,呼呼風聲從兩側擦肩而過,殊勝默默吟誦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不一會,星雲梭飛至武嶽書院山下萬古流芳牌坊,蘇賓本還想驅動星雲梭繼續飛進武院飛來神峰,但是萬古流芳牌坊突然發出一股浩蕩無邊的天地浩然正氣,形成強大的禁錮之力,
    將企圖闖入的一切淩空飛行和地底穿越的修行人或法器全部給攔截了下來,如一味硬闖,萬古流芳牌坊發出的義貫千古的忠義之氣會直接將進犯者包圍鎮住,
    然後以天地為牢籠,以古往今來可歌可泣,為國為民,捐軀殉道的仁人誌士與其發出的剛正不阿、威武不屈、輕生死重大義、坦蕩清白的意誌為魂力,
    將外來無禮侵犯者,直接震碎其一身修為,如是法器,則廢掉其全部靈力,剝奪其成為靈寶資格終生。蘇賓知道這裏是儒家象征禮製的大門,
    有孔聖先師,亞聖及七十二賢人,三千弟子與所有忠義節孝之氣維護看場,硬闖肯定行不通的!於是蘇賓將星雲梭空降至一處偏僻不易被人發現的地方,然後三人再步行至武嶽飛來峰的門戶處!
    殊勝仿佛又一次站在那“萬古流芳”青石古樸的牌坊下,天目所見,古坊發出的通天青氣更加凝實,輝光裏如力撐蒼天之巨擎,較之上次玄明所見更加青翠挺拔、大氣磅礴了,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其勢愈加鬱鬱蔥蔥、曆久彌新!
    當時入學盛況盡皆曆曆在目,再一次來到這人間的精神家園,體味“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淒惻,恨堆積!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要說有變呢,就是那四根大大的牌坊青石柱上分別用古篆體鐫刻上了一個大字,正是那日玄明天目所見的四個字:“禮、義、廉、恥”,詞意俱佳,宛如明月照在林間,清泉流在石上!
    古篆大字之下分別是內外兩幅對聯,內聯為:千秋垂範,萬事師表。外聯為:但行仁義,莫問前程。字跡與對聯皆是青石古樸之本色,沒有一點世俗的油漆金粉的色彩,顯得蒼勁有力,深具歲月曆史的厚重之感。
    殊勝整束行裝、肅然起敬,蘇賓與程濟也感到了牌坊發出的古樸氣息與無形氣場,於是也端容正色,不敢生起怠慢無禮之心,這不由得也讓他們想起了論語中的話: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三人同行,必有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