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河北軍情
字數:4964 加入書籤
大內皇宮對麵,天香樓,雅室。小說
樂天李綱宇虛陳淩元數人碰頭。
聽樂天話音間有不滿之意,李綱問道:在侯爺的眼,專利歸屬工部與禮部,有那麽大的差別麽
當然有差別樂天點了點頭,問道:六部之的排名,李大人不是不知曉罷
與唐與明不同,宋朝的六部實差實職被三司使與樞密院奪去,傳統意義六部隻是一具軀殼,特別是沒了實際職權的吏部兵部戶部,素來都是安置閑散官員與寄祿官的地方,惟禮部工部與刑戶還有些職責。
禮部負責朝廷禮儀外交科舉等事務,是典型的化部門,相當於後世的化部,清貴也是公認的;工部相當於後世的建設部,所管的事務無非是架橋鋪路修堤這些事,雖然油水豐厚但所管的都是勞伇工茱,地位在六部之卻是最低的;至於做為司法部門的刑部是與罪犯打交道,地位顯然沒有禮部要高。
明白了樂天的用意,宇虛道::侯爺的意思是,要將專利權放在與科學一個層次
如何使不得樂天反問。
李綱言道:蒸汽機與千裏船之設計巧妙,下官也是驚歎不己,但放在百官眼不過是機械構造而己,將專利權交由工部管理,在所有官員眼是理所當然之事。
近日樂某思慮出一句話,喚做轉變思想,解放生產力。抄襲成性的樂侯爺,口說出後世的一句名人名言,笑道:製做機械的人員是雜伇工匠,但在建造過程所涉及到的知識與學問,便是幾本書也寫不完,這些學問與知識遠聖人學問還要複雜與難以理解。
蒸汽機涉及的學問遠五經四書要複雜的多,對於樂天所言,李綱等人也是表示讚同。
樂天繼續說道以於專利二字,樂某覺的稱呼其為知識產權才更加合適
陳淩元搖了搖:隻是天子己經下令,專利的事情己經放給了工部,想要將其改動,其間會有很大的困難,再者說侯爺你素與王黼白時等人不睦,這些人定會極力阻止。
在李綱一眾人的眼看來,樂天之所以想讓禮部來管理專利事項,也是將製作技術的學問放於與聖人學問一般的層次,顯然是有撥高抬高自己的成份在其。
六部之禮部是朝廷的花錢大戶,素來有出無進,待專利眾多之後,圍繞在專利周圍的是龐大的利益與金銀,到時朝怕是不少人都有分一本羹的想法。聽聞陳淩元這般說,樂天笑道:巨大的利益麵前,禮部遲早會做出將專利管理權收於手的舉動
隻是那些禮部官員自詡為讀書人,一個個皆是清高孤傲的緊,怕是玩了清高看不起專利對於樂天的看法,宇虛不敢苟同。
讀書人啊有一個壞脾氣,落魄時自言百無一用是書生,得意時又故做清高,不將天下人放在眼樂天笑道,又言:禮部的那些老爺們也該換副腦筋了,應該讓他們知道,將知識轉化成錢財,不是隻有私塾先生教幾個學生,收幾串錢學費這種低級辦法,將知識轉化成生產力,收取知識產權費用才是王道。
聞言,李綱幾人無奈苦笑,不過心晨也承認大讀書人這麽個揍性。
將專利放在禮部,樂天自然是有著自己的用意,這個朝代重輕武重農輕工,將聖人空洞的學問撥高到至高無的地步,而樂天將專利交與禮部來管,顯然會提高科學技術的地位,將之與尋常職業區別開來。
專利的事情放在一邊,李綱又想起了一件事,說道:侯爺,今日大朝,鑒於國庫空虛的現狀,王黼奏在三省設立經撫房,專門負責對遼邊事,與樞密院不相關連。
樂天驚道:邊事不經樞密院來決斷,專由經撫房來決斷,豈不架空了樞密院,陛下豈能應允
李綱言道:陛下應充了,因對遼戰事,王黼奏計劃檢括天下丁夫,計口出錢,以維持對遼戰事的花貫。
聞言,樂天重重的冷哼了一聲:經過這些年的折騰,現下大宋國困民窮,再這樣折騰下去,官家與王黼不怕激發民變麽
李綱等人也是一聲長歎,顯然也認為此舉實在不妥。
樂天接著問道:樂某多日不在朝堂,不聞朝堂之事,不知現下北方的戰事如何了
宇虛現在擔任給皇帝挑錯的給事,於天子近旁聽用,自然了角軍情,言道:與金人爭戰,遼國一敗再敗,據前方軍情傳來,天祚帝戰敗之後,金兵的追擊下,已經不知所終,遼人無主,燕王耶律淳在燕京被遼人貴族擁立為帝,支持殘局,遼國覆滅隻待傾刻
說完,宇虛從懷拿出一本劄子,遞與樂天,侯爺,這是童貫伐遼前的檄,侯爺不妨一看。
接過劄子,樂天展開,看到麵寫著:
幽燕一方本為吾境,一旦陷沒幾二百年。同彼者漢蕃離心,內外變亂,舊主未滅天祚帝還沒有死,新君纂攘。哀此良民重罹塗炭,當司我宣撫使司遵奉睿旨,統率重兵,巳次近邊。
奉辭問罪,務在救民,不專殺戮,爾等各宜奮身早圖歸計。有官者複還舊次有田者複業如初。若能身率豪傑別立功效,即當優與官職,厚賜金帛;如能以一州一縣來歸者即以其州縣任之;如有豪傑以燕京來獻,不拘拘泥於軍兵百姓,雖未命官雖不是官員便與節度使給錢十萬貫大宅一區。惟在勉力,同心背虜,歸漢永保安榮之樂,契丹諸蕃歸順亦與漢人一等。
已戒將士不得殺戮一夫,儻或昏迷不恭,當議別有措置。應契丹自來一切橫斂悉皆除去。雖大兵入界,凡所須糧草及車牛腳價並不令燕人出備,仍免二年稅賦。
好個洋洋灑灑的檄看完之後將劄子還與李綱,樂天笑了起來,麵盡是不屑:此戰必敗無疑
接過劄子,宇虛驚道:侯爺何來此說
沙場之隻有刀光血影與你死我活,餘下的隻是屍骨積山,何來仁慈一說樂天正色言道:李大人再看這篇檄,整篇章之隻有花團錦簇的措詞與滿口仁義道德,絲毫不見殺伐之氣,如何能激勵軍心士氣。
陛下與童大人將滅遼這戰想的太過簡單了,兵書有雲不戰而屈人之兵,並不是要束縛住自己的手腳,檄末段更是荒謬可笑,束住我大宋士卒手腳,又如何陣放開殺敵
聽樂天所言,一旁的李綱不解,言道:趙良嗣於朝堂進言,燕幽故地百姓思歸,我大宋兵馬一到,遼人必會開城歸順
馬植的鬼話也能相信,大宋的十萬人馬在邊境一字擺開,遼人會乖乖的歸順過來樂天嗤笑,接著言道:樂某當年率十數萬兵圍興慶府,被團團圍住的李乾順還不是不肯投降,靈夏之地至今仍有黨項殘部時時作亂,至今有半數西軍被死死的牽製在靈夏,此伇若是全部換成西軍,或還有取得的希望。
聽聞樂天的話,李綱麵色凝重:依侯爺之言,此伇伐遼我大宋必敗無疑
樂天搖頭歎道:廟堂的官家,還有前方統軍的官長,毫無敵情意識,如此怠惰又豈有不敗之禮
一旁的陳淩元不能接受樂天給出的結果,反駁道:種帥於西北屢戰屢勝,有此良將
百年未戰,河北禁軍怎麽能同百戰之師的西軍相,有良將未有良兵,又能奈何不等陳淩元說完,樂天便開始搖頭苦笑。
一章內容由於絡錯誤己更正
說完過後,樂天看著李綱宇虛陳淩元三人,繼續搖頭苦笑道:樂某與三位大人打個賭,要不多久,童貫便會奏朝廷大倒苦水,報怨河北諸路禁軍軍紀不嚴,軍械不整。
於此同時,到了河北的童貫,此刻正是一臉愁容,河北的戰備情況著關讓久於征戰沙場的童貫開了眼界,立時讓幕僚董耘寫了一封奏折呈與趙佶。
很快奏折傳到了汴都,趙佶拆開隻見奏疏寫道:
臣仰遵睿訓,付以北事,寅夕竭慮,深恐不逮,辜委寄之重。臣竊惟複燕大計,昨正月間,女真下京,餘睹人名往雲:契丹分力枝梧女真之際,我乘機會進兵,收複殊省事力,既失此便,巳為後時。臣奉詔來北,星夜倍道,於四月二十三日到高陽關,整促行軍之備。即見河朔將兵驕惰,不練陣敵軍,須之用百無一有。
如軍糧雖曰:見在粗不堪食,須旋舂簸僅得其半。又多在遠處,將輸費力。軍器甚闕同缺,雖於太原大名開德支到,封椿各件不足或不適用,至於得地版築之具並城戍守禦之物悉皆無備。
蓋河朔二百年未嚐講兵,一旦倉卒,責備頗難。臣近聞易州軍民萬人延頸引兵以獻城壘。又西兵未來,未敢出應,致彼複疑
看完通篇奏疏,趙佶麵容間的神色不由的凝重起來。
自澶淵結盟,宋遼結成兄弟之國,河北燕幽百年未曾有過戰事。
最長期和平之後的結果,童貫見到的是:河朔將兵驕惰,不練陣敵軍。軍隊長期處於和平時期,不加訓練驕橫懶惰不堪。須之用百無一有。軍需物資要什麽沒什麽,其軍糧充其量隻有帳麵的一半。
總之,是河朔一百多年沒有打仗了,依靠這樣的軍隊打仗,一旦打起來,恐怕要誤事。
眼前的種種情況,童貫的自信心一下子受到了打擊,畢竟帶兵二十多年,這種情況不容樂觀,使他不由得不小心謹慎起來。
343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