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種師道致仕
字數:6183 加入書籤
童帥有令,任何人不得靠近人犯,便是朝廷官員也不行
正種家軍親衛欲帶樂天前去拜見種師道時,那勝捷軍校尉扯著嗓子阻止道。小說
絲毫沒有理會那勝捷軍校尉的叫嚷,樂天策馬向北行去。
看樂天毫不理會自己,那勝捷軍校尉叫嚷道:喂,你們沒聽見麽
聽到隨在樂天身後的武鬆轉過頭來,冷笑道:你們勝捷軍不過是童貫身邊的一群狗腿子,此前我家侯爺滅西夏平方臘,什麽時侯看過到你們衝在前麵
那勝捷軍校尉無言以對,便是旁邊一眾士卒也是默然不語。勝捷軍是童貫的親軍,名為精銳,選撥標準是相貌長的好個子長的高,長期處於後方沒什麽實戰經驗,用後世的標準來說當儀仗兵最為合適,自然沒有什麽戰鬥力。
在種家軍親衛的帶領下樂天向前行去,遠遠的看到了隊伍的種師道,此時的種師道沒有甲胄在身,隻身著一襲布衣,身雖沒有刑具,卻形容枯稿若尋常垂暮老人,絲毫不見往日銳氣。
前後不過三月未見。
見過種帥樂天催馬快行兩步,前見禮。
起來罷看到樂天,種師道揮了揮手,搖頭苦笑道:想三月前本帥出京,百官相送,今失意而還,卻隻有你一人前來相迎,真是世態炎涼呐。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樂天說完,抱拳道:致仕對於義祖父老大人何嚐不是件好事,可頤養天年含飴弄孫,享天倫之樂也
聞言,種師道搖頭長歎:老夫未曾想到,一生戎馬會以這般境地致仕
樂天也笑道:義祖父老大人也未想到,會被人當做替罪羊
又是一聲長歎,種師道說道:進城罷,去了樞密院簽字畫押後,老夫可以以右衛將軍致仕,領著從二品的俸祿回家養老了
點了點頭,樂天隨在種師道身邊向汴都行去。
雖說宋代皇帝缺乏血性,但對朝官員還是很不錯的,似種師道替童貫背了伐遼失敗的大黑鍋,趙佶僅是以致仕來處置,若是放在後世明清,十之八九是要被抄家砍頭的。
路也不便說些什麽,樂天陪著種師道去了樞密院,辦理致仕一幹事務。
數十年戎馬生涯,自此了結矣自樞密院出來,種師道一聲長歎,語間盡是無邊落寞。
樂天在旁道:義祖父老大人,孫兒己經定下席麵,為義祖父老大人接風洗塵
種師道笑了起來:軍不能飲酒,自老夫從軍以來,從未曾喝過痛快的,今日定要一醉方休
那義孫舍命陪君子樂天也跟著大笑道。
席間隻有二人杯斛交錯,樂天問道:不知義祖父致仕後是打算住在汴都,還是回鄉歸養
昔年老夫也曾是讀書人,戎馬半生如今致仕,也該把丟下的書本子拾起來了說完種師道將杯酒飲下,笑道:汴都太過噪雜實不是讀書之地,老夫年紀也大了喜歡清靜,自然是要回鄉了
將種師道杯滿下,樂天問道:昔年種放公曾於終南山麓豹林穀東明峰結草為廬,被天下人傳為逸事,莫非義祖父要去豹林穀隱居
不錯種師道點頭,神色間既有頹意又有向往:當年叔祖隱居於東林峰留下草廬,恰適合老夫閑居,晨釣溪澗暮遊山野,雨天靜臥讀書,又是何等逍遙。
種放為宋初大儒,終生未娶,其侄即種師道之祖父種世衡被蔭為官,種家日漸興旺為陝西大族。
此次老夫出兵之前,你便不看好此次伐遼,未想到結果恰如你所料閑敘間,種師道話鋒一轉,正了正顏色向樂天說道:老夫知你善於用兵,老夫此次兵敗雄州,想聽聽你的見法
不滿義祖父大人,此次伐遼,小子從始至終都在關注之,細加想來宋軍之敗其因有四鑒於與種師道的義祖孫關係,樂天自是不見外。
哪四種種師道追問道。
樂天伸出一個手指頭,說道:其一,大宋君臣對遼人情報不準,有誤判之舉,雄獅搏兔尚用全力,未做好認真的軍事準備倉猝舉兵,豈有不敗之理
種師道點了點頭,期待樂天說下去。
伸出第二根手指頭,樂天繼續說道:其二,四月二十六日,童貫到達高陽關後見河朔禁軍驕惰,曾將此事疏於天子,然仍然輕敵,不修整軍備,更以為遼人投降乃順理成章之事,可被視為有投機之嫌;甚至從始至終都未曾拿出過真正的軍事行事的方案與決心,寄希望於兵不血刃收複燕幽。
種師疲道點頭道:你說的不錯,以往於西北對黨項用兵,每次皆是由樞密院做出詳細計劃再行實施,而今此伐遼一點作戰計劃沒有,一切皆是倉猝。
童貫任河朔宣撫使又身兼樞密使,他不說話誰又敢多此一舉樂天冷笑。
說下去
其三。樂天伸出第三根手指:宋遼兩軍於白溝對壘,己經到了開戰之時,竟然還命令不得向遼人放一箭一矢,導致失去戰場的主動權;河北禁軍百年不聞幹戈,本身不俱備戰鬥力,而遼人與金人久戰雖敗亦是百戰之師,此時被遼人奪得先機,縱是有部分西軍也是無力支撐,隻能任人宰割。
種師道又是一聲歎道。
樂天伸出第四根手指,說道:其四,參加此次伐遼之伇的將領皆是出自西軍,對河北平原地形不熟,不諳平原作戰之法,更不熟悉也不適應遼人騎兵的突擊戰法,依舊沿用於西北山地打黨項人的戰法,又焉能不敗
思量片刻,種師道點頭道:你說的句句有理,我大宋此前百年河北承平恬武戲,才有今日之果。
樂天也是歎了口氣:可笑是我大宋即將大禍臨頭,滿朝武還尤自不知,才是最為危險之事。
何意種師道不解。
樂天眼現出深深的憂慮:遼人每與金人戰一觸即潰,然敗我軍如破竹
待樂天話音落下,種師道亦是一驚,端著酒杯的手停在空久久未曾落下。
顯然樂在說的話,讓種師道心不能平靜。遼人能打的宋軍落花流水,金人更能打的宋軍滿地爪牙,這才是細思極恐的事情。
樂天繼續說道:女真乃山林野人,不受教化更不知禮儀廉恥,破遼之後劍指大宋不過遲早之事,雄州之敗將我朝羸弱暴露無疑,怕是更會引發金人南侵之心
聞言,種師道麵色越發的凝重起來。
自宣和八年,朝廷有聯金伐遼之意,我曾多次勸阻天子,不想天子隻想收複燕幽故地,根本無視勸阻。樂天搖頭道。
看著樂天,種師道問道:崇寧年間朝便有聯金伐遼之議,距今己有十數年,你可知為何天子這幾年才決定伐遼
神宗皇帝崩前曾立下遺言:複燕幽者可封王童貫一心封王,天子耳機又軟,才有此議。樂天說道。
聞言,種師道搖頭:這隻是其一,還有其二
其二樂天不解:願聽義祖義詳解
種師道說道:以前有次老夫回京敘職,天子曾問老夫對黨項的策略,老夫進言道:若西夏如果入侵,我們反擊有餘;但我們要討伐西夏,並無勝算。輕舉妄動,惹事生非決非策。;陛下又曾問老夫若是聯金伐遼可有且算否,老夫言:黨項不滅,實不宜陷入兩線作戰之危局。,天子聽後不語。
後劉法劉大人回京敘職,天子曾問劉帥雲可滅夏否,劉帥曾言必能成功,但也認為短期內時機未到,以至於被童貫所迫,才有得統安城之敗險些殞命;而後因為你於西北軍,屢破黨項,直至滅其國,才使天子信心大增,又有童貫於旁鼓動,定下聯金伐遼之議。
身體裏裝的是後世人的靈魂,樂天行為舉止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本身有些放浪不羈,再說樂天對曆史的趙佶本沒什麽好感,借著酒意笑道:當今天子與隋煬帝無甚區別,皆是好大喜功之人。
凡事慎言種師道一驚,立時白了樂天一眼,沒好氣的說道。
是樂天也意識到自己失言。
名為聯金滅遼,實為引狼入室。
定局己成,種師道不無憂慮的問道:如你所言,若日後金人揮師南下,我大宋何以應對
無法應對樂天坦言道。
什麽那樂天說要拿欠條來大內尋朕要賬
趙佶一臉怒意,向立於案前的己經班師回朝的童貫問道。
是,老奴不敢有半句虛言童貫忙躬身回道,今日老奴手下勝捷軍押解種師道回京,那樂天於新酸棗門迎接種師道,士卒前喝斥,樂侯爺是這般說的
呯
不等童貫將話說完,瓷器的碎裂聲再次響起。
倨功自傲,倨功自傲
因為憤怒,趙佶連連說了三遍。
看在眼,樂在心裏,挑起了趙佶對樂天怒意的童貫心高興無,又挑撥道:陛下,依老奴來看,樂侯爺是在因為身有平方臘之功,官家未與封賞而在記恨陛下
趙佶怒道:按本朝貫製,駙馬隻能居於閑職,朕一改祖宗家法,任他為兩浙置製使,又命他做東南水軍總兵軍,治軍撫民恩澤何其之重,他卻處處於朕唱反調,朕不曾處置他己是寬洪大量了
童貫在旁拍著馬屁,陛下恩澤齊天,也便是在我大宋,以樂天之言行放在秦漢隋唐,必是大禍臨頭
朕看他是不知好歹趙佶怒罵道:莫非要朕壓了他的爵位他才能醒悟麽
童貫轉了一下眼珠,在旁繼續進言道:陛下,據老奴的親軍說,當時樂侯爺去見種師道,口口聲聲稱呼種師道為義祖父。
趙佶聞言,怒意更熾:身為皇親國戚竟然結交大臣,特別是掌兵之將,他樂天是要造反麽
童貫言道:陛下,老奴懷疑,種師道與樂天沆瀣一氣,是有意伐遼失敗的
不等趙佶發問,童貫繼續說道:樂侯爺素來不同意北伐遼國,種師道也是屢屢勸老奴莫要出兵,樂天於朝堂頂撞陛下您,種師道於戰場陽奉陽違,早先老奴還未曾想過是何道理,現下想起來,才明白二人早串通一氣,那種師道更是借陛下安撫遼人之名,在遼人冥頑之際不予攻擊,兵退雄州,實則是畏戰避戰。
聞言,趙佶的麵色越發的難看起來。
童貫趁機繼續說道:陛下,遼人被金人打的潰不成軍,早己是驚弓之鳥,可見遼人戰力不過平平,當年更被李元昊收拾的落花流水,宣和元年我大宋能滅的了西夏,卻為何滅不了驚弓之鳥的遼人,依老奴來看,其間定然有不可告人之事
陛下
在趙佶大怒之際,有個專門稟事的小宦官慌慌忙忙的進了堂,氣不接下氣。
343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