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雄黃、蒼術

字數:4255   加入書籤

A+A-


    楊廣重生記!
    張須陀沒想到楊英竟然考慮的如此細致,連大軍出征之後可能會遇見的情況都考慮進去了。
    這和他了解的楊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他心中的楊廣更多關心的是如何享樂和如何成為一個功蓋三皇五帝的千古一君,對於士卒或者百姓的生死是相當的漠視的。
    當然這也不單單怪楊廣,是所處的時代的貴族或者統治階級普遍存在的問題。
    他們都知道要以人為本,但當國家或者民族的利益與自身的家族的利益發生了衝突,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拋棄國家和民族。
    這可以說成是個人私欲的作祟,更多的還是對底層民眾的漠視。
    國家和百姓在他們眼中隻是為家族謀取利益的工具,特權和血統是他們高高在上引以為傲的資本。
    王朝的興衰和百姓的生死在他們的家族利益麵前一切都是可以拋棄的。
    這也是眾多皇帝會不遺餘力打擊世家豪強的原因所在。
    皇帝自認為富有天下,在世家看來隻是他們推在前台的一個棋子,好用就繼續用,不好用就另起爐灶
    張須陀雖然忠於楊廣,忠於大隋,但依舊受時代的影響對於底層百姓的生死也是相當的漠視,以致於他在平亂的時候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斬殺。
    想到這裏楊英在張須陀臨出門的時候叫住了張須陀說道
    “愛卿此次平亂隻誅首惡,不可過多牽連,殺戮太甚!”
    張須陀不明白楊英為什麽要特意如此交代,盡管他對於楊廣忠貞不二,仍依舊回頭向楊英提出他的疑義
    “陛下,叛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從亂之人也當盡數斬殺,如此才能震懾天下之人!”
    “愛卿啊,叛臣賊子誅殺理所應當,然也需分辨清楚,林士弘一族可以盡數誅殺,
    然從亂之人或有真心跟隨林士弘之人,也有為了一口吃得被裹挾其中的百姓,愛卿當在擊破林士弘所部之後仔細分辨。”
    看著不以為意的張須陀,楊英繼續說道,
    “愛卿河南平叛多年,為何天下盜匪沒有被剿滅反而呈坐大之勢,愛卿可想過其中道理。
    區區的一個盧明月、王博就能嘯聚數萬流民反抗朝廷,無非就是百姓活不去了,誰給一口吃的就跟著誰幹。
    朕要重整天下就得讓百姓先活下去,百姓能活下去,天下盜匪自然就少了。
    若是愛卿此次平亂再胡亂製造殺孽,你我君臣隻怕是要困在這南方之地了。
    朕要回北方重整大隋,就需要一個安定南方,愛卿可能理解朕的苦心?”
    楊英的話讓原本有些詫異的張須陀臉上泛起微微潮紅,噗通一聲跪倒地上,握拳猛擊胸前甲胄說道
    “陛下有此雄心,老臣甚是欣慰。昔年雁門之恥,老臣深以為恨。
    陛下蝸居江都,老臣心中甚是苦悶,隻想以殘軀為大隋流盡最後一滴血,以報陛下知遇之恩。
    如今陛下有如此雄心,老臣定當粉身碎骨以為前驅。”
    說完,跪在地上的張須陀早已淚流滿麵。原本早已冰冷的心,在此刻讓楊英的話再次點燃心頭熊熊烈火。
    重重的在地上磕了三下,滿眼欣慰地說了句
    “陛下保重,臣先行告退!”
    張須陀起身正要退出書房,楊英上前一把握住了張須陀的手,將手中早已準備好的密旨悄悄地送到了他的手中,意味深長的說道
    “愛卿之心,朕早已知曉,莫要辜負朕的一片苦心。”
    張須陀將密旨握在手心,抱拳道
    “陛下放心!老臣定然不會辜負陛下的一片苦心!”
    出了宮門,張須陀和羅士信跨上戰馬向著城北軍營飛奔而去。
    跑到無人處這次勒住戰馬,張須陀將握在手心的密旨打開一看,心中憤慨萬千,回頭看了一眼九華宮,再次催馬向著軍營跑去。
    半個時辰後,張須陀和羅士信來到城北軍營,得到哨兵稟報的秦瓊早已在營門前列隊迎接二人。
    士卒接過二人的韁繩,將戰馬牽了下去。
    張須陀和羅士信隨著秦瓊來到帥帳之中,還未坐定,
    張須陀便將手中的半邊虎符遞給秦瓊命令道
    “叔寶,你即刻手持虎符去驍果軍大營,將陛下分撥於我等的三萬驍果軍帶來,若是有人阻攔,隻管砍殺!”。
    “末將得令!”
    秦瓊接過虎符,應諾一聲便匆匆地出了帥帳,向著城南的驍果軍軍營飛奔而去。
    送走了張須陀,楊英知道以張須陀的性子,必然會馬上去驍果軍軍營討要三萬驍果軍。於是對一旁的陳內侍吩咐道
    “陳內官,拿著朕的手諭,你親自去和宇文化及知會一聲,若是張須陀前去調兵,任何人不得阻攔。
    另外著人將太醫令叫來,朕有事吩咐。”
    陳內侍接過楊英遞過來的手諭,匆匆出了書房。
    楊英翻身回到書桌前坐下,腦中不斷搜索解決後世瘴氣的藥方,可惜楊英並不是醫學院畢業的,想來想去也就記得兩個東西,一個是後世廣東地區喝的涼茶和藿香正氣水。
    他也不確定這兩個東西能不能扛得住嶺南的瘴氣。
    “臣太醫令林靖,奉詔前來覲見陛下。”書房外一個中年男人的聲音打斷了楊英的思緒。
    “進來吧!”
    回過神來的楊英看見一個踩著碎步畢恭畢敬的中年人推門而進,中年人的身後跟著一個背著藥箱的小童。
    “陛下身體可是有恙?還請陛下伸出右手讓臣把脈查探一番。”
    楊英見林靖要給自己把脈,趕緊解釋道
    “朕身體無恙,招你前來是有事詳詢,你且先坐下吧。”
    林靖聽並不是給楊英看病,心中鬆了一口氣,他也不敢坐下,弱弱地問道
    “不知陛下有何事詢問小臣!”
    “林太醫你先坐下吧,聽朕詳細道來。”
    不等林靖有所反應,楊英早已走到他麵前,一把將其按在了胡凳上說道
    “嶺南林士弘叛亂,朕欲派兵前往鎮壓,然嶺南之地多瘴氣,兵士又多為北方之人,水土不服,不知林太醫可有解決之法?”
    林靖聽楊英說完,略做思考回答道
    “啟稟陛下,規避瘴氣之事,古來多有藥方。以往大軍出行為規避瘴氣都會多備雄黃和蒼術兩味中藥。
    不過不過”
    楊英見林靖話說到一半,有些遲疑,急忙打斷道
    “不過什麽,但說無妨!”
    林靖歎了口氣,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一般,有些頹敗的說道
    “不過太醫署所存的雄黃和蒼術兩味藥已經不多了,無法供給大軍。
    若是陛下需要隻能從大興和洛陽調用,隻怕隻怕這時間不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