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吉承

字數:5942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半緣春風半緣心 !
    這年十月,小王孫南榮釋出生,南榮釋的父親是二王子南榮采,因為二王子自幼起便有頑疾在身,許久以來一直體弱多病,禦醫那時委婉稱他可能活不過三十。而今他正二十五,王子妃卻誕下龍孫,王室眾人都十分歡喜。小王孫滿月那天,王上更是大赦天下,又大宴群臣以此慶祝南榮釋的生辰。
    宮中一時間十裏華燈,人來人往,請了最好的京中戲班與歌舞姬,明朗喜樂的歌聲徘徊在這初秋夜晚,宮女太監端著銀器玉碗走來走去,盛著的都是珍釀佳肴。各職的官員各自攜夫人前來賀喜,一時間宴上玉盤珍饈映著燈火顯得流光溢彩,觥籌交錯間好不熱鬧。
    王上與王後居於高位,其下是文,良,賢三位妃子,再後又有貴人美人若幹。高座之下與他們坐的最近的,是各位王子與王子妃,再下是相國公與六部尚書,三司,翰林,保和,資政學士,都尉國子祭酒等等從三品以上官員。
    程萬裏席間一直留心著司徒瑾與南榮衡有無交際言語,卻到了宴席結束也未發現什麽。
    倒是文妃,席間贈了些瑪瑙珍珠鏈子於二王子妃,言語間顯得十分熱情親密。三王子派之人看在眼裏,都是十分不屑。
    賢妃見文妃如此,自己卻未帶什麽禮物,便趕忙著從頭上取下一隻金絲翡翠簪子給了二王子妃。
    文妃在旁看了隻一笑,笑裏滿是譏諷之意,也沒有多說什麽便坐回來座位上。
    良妃卻未有什麽表示,隻是溫溫笑著和言祝福王子孫平安喜樂。
    王後也同樣隻是簡單言語上祝福幾句,又問二王子妃剛出月子,這麽熱鬧的環境身子有無不適。
    王上微笑在旁看她們聊著,想來心情是極好的,瞥眼間看到三王子南榮子明,就問道:“子明,如今侄子都有了,你自己婚事卻遲遲沒有消息,是何緣故?”
    子明起身回答道:“父王,兒臣知錯,隻是遲遲未尋到意中之人,又不想在此等大事上草率。”
    王上對他的回答頗感奇怪,問道:“那麽些王侯將相,名門女子,你都瞧不上麽?”
    子明笑道:“自然不是兒臣瞧不上,隻不過兒臣信緣,緣到了自然順理成章,緣不到也不敢強求。”
    王上見他說話打太極的樣子與自己每日在朝堂上很像,心下一歎,也不想過於追究這件事而壞了氣氛,便不再談及。
    子明心裏卻清楚,王上一而再地提及此事,的確不能再這樣拖下去了。
    可是想到這段時間見到的各家小姐,卻真沒有一個能讓他放在心上的。一想到她們看著自己時的扭捏生態,便覺得索然無趣。
    從府裏,因從彭禮和芩氏都去王宮慶王子孫滿月了,顏兮在府中覺得十分無聊,便叫淩冬兒陪自己下棋玩兒。
    淩冬兒的棋藝也是因顏兮學下棋自己侍候在旁才學了些的,平日裏又不鑽研,因此很快就敗下陣了。顏兮又叫朱夏兒來,朱夏兒卻連退兩步笑著說:“我才不下,我隻知道棋子怎麽走,用不了三步就要輸掉,收拾起來都還費勁呢。”
    顏兮再看清秋兒,她趕忙低下頭擺擺手,小聲道自己卻是連棋怎麽走都不清楚。
    顏兮又依次看去,目光便落在一直安靜站在旁邊的吉承身上。
    此時吉承已在府裏待了好幾個月了,與顏兮也已相熟。因顏兮性格活潑,吉承又寡言穩重,所以形態上倒全然看不出吉承比顏兮小一兩歲。反而是顏兮經常央吉承陪她玩兒。
    吉承十分聰明,府裏諸多事務一學就會不說,平日裏跟著顏兮身邊看她讀書寫字,自己便有意學些,不出幾個月光景,竟也能隨口誦幾句詩詞出來。
    無論顏兮學什麽,吉承跟在旁邊,都多少能學會一二,因此更得從彭禮與芩氏喜愛,便叫他隨顏兮一起學習經文詩詞,古禮訓言。
    顏兮也十分喜歡這個少年,覺得他雖然是自己奴仆,卻又與淩冬兒,孔馮賀他們不太一樣。但就是哪裏不一樣,自己又一時說不出來。
    此時她目光落在吉承身上,便笑著招呼道:“吉承,快來陪我下棋罷。”
    吉承聽她喚他,便走上前來如實說道:“大小姐,我不會下棋。”
    顏兮笑了笑,說:“不會也可以學啊,反正你那麽聰慧,定是一學就會的。”
    說著便讓他坐在自己對麵,拿著棋子就要教他。
    可過了一會兒,玉蔥般的指中一枚玉石棋子卻遲遲未落,吉承抬頭看她,見她眸子明媚,映著月色微光,甚至有份狡黠,正兀自想著什麽。
    吉承也不打擾,便靜靜在旁看著從她,卻見她嘴角微翹,抬眸對吉承說道:“我忽然想到前段時間老師講的經文中我有些不明,吉承你隨我來書房給我講講吧。”
    吉承知道她不會在玩樂的光景想到學習之時,卻也沒有戳穿,便站起身欲行。
    淩冬兒在旁想一起跟去,卻被顏兮攔了下來,顏兮擺手說道:“我們講經文,要講很久,無聊得很,你們且回去等我,也不必來尋我。我解惑之後自會回去的。”
    淩冬兒無奈,隻好聽從。
    顏兮與吉承走了段路,果不其然,便半路止步,對吉承說道:“我又忽然不想去學了。”
    吉承看著她俏麗麵容上一副耍賴樣子,便也笑著耍賴:“那我們回去吧。”
    顏兮忙拉住他欲回行的身子,笑道:“回去也無甚可做,那多無趣。”
    吉承便問:“那大小姐想做什麽?”
    顏兮盯著吉承的臉,一邊確認著他的表情態度一邊說道:“今日是王子孫的滿月宴,王上大宴群臣,聽聞就連青龍百姓也舉國歡慶,有好些個集市徹夜不關,好吃好玩兒的琳琅滿目,熱鬧非常。”
    吉承微愣,問:“大小姐想偷偷出府?”
    顏兮也不隱瞞,笑著點了點頭,說道:“難得爹娘都不在府裏,我約莫著王宮宴席一定要到很晚才會結束。我還從未去過集市玩兒呢。你也會覺得有趣的。”
    吉承又問:“大小姐隻想我跟著麽?集市雜鬧,為了安全,還是叫上孔馮賀吧。”
    顏兮連連搖頭:“孔叔和淩冬兒,雖然平日裏做事處處向著我,卻有個壞處,總擔憂我出事。因此事事都不讓我做。朱夏兒雖然多和我玩鬧些,但又偏什麽事都喜歡找淩冬兒商量,清秋兒便更不要提了,我若說要溜出府去,她怕是要嚇哭了的。”
    吉承聽她說得頭頭是道,隻在一旁沉默不言。
    顏兮轉頭看他不說話,便轉念想著他剛來府中也不久,自然是不敢擔這大責的,況且他為人有不符合年齡的沉靜穩重,估計也不會由著自己胡來,於是便想開口說要不就不去了。
    誰知她還未出聲,吉承忽然說道:“你想去,我便陪你。”
    顏兮聽後大喜,忙拉過吉承就欲行。
    吉承卻言顏兮穿著官家小姐的衣裳,走在集市裏未免招搖,便讓她換上了身自己的衣服。
    吉承雖小,可也是男孩子,個頭與顏兮無異,再加上顏兮身材偏瘦,穿著他的衣服倒很合身。
    顏兮將朱釵發簪統統收了,又把發髻散開,將全部頭發高高束起。霎時間便成了個俊俏小哥,與吉承站在一起,兩人一水兒的秀麗模樣倒讓人有點分不清誰是誰了。
    兩人趁夜色深些,由吉承在府門口稱大小姐想吃些府中沒有的蜜餞,詢問守門衛士外麵哪裏有賣,顏兮便在後麵趁機快步偷溜了出去。
    行動意外地順利,二人都是鬆了口氣。吉承之前一直在青龍流浪,也知道許多好玩市集,便挑了個離著最近的帶顏兮去了。
    顏兮是官宦家小姐,平日總歸是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即便是出府,也都是坐在轎輦之中,掀開旁簾遠遠瞧瞧街上光景罷了。那日救小叫花,是她頭一次走在那大街的石板路上,頭一次與非為權貴的普通人說話。
    而今去了集市,她更是被這麽些人的項背相望之場景震撼得七暈八素。如同見了繁花滿眼般一時不知道該去看哪兒,好像哪裏都是值得流連的地方,哪裏都新奇無比。
    就連與吉承說話,也要用喊的才能彼此聽見。
    她與吉承因年紀小,比其餘人都矮上一頭,因此穿梭的人群中時有不注意他們的會撞一下,顏兮並不擅長躲避,常常就腦門撞在了行人身上,搞得她甚是暈頭轉向。
    吉承走在她身後用力伸隻出手護著她,卻怎奈在身後使不上力,也攔不住顏兮的東走西撞。可若走到她前麵,又怕一回頭她就走丟了。
    想了想,便在人群中加快步子走到顏兮身前,十分自然地握住了她的一隻手。
    顏兮一愣,與異性有身體接觸是她頭一回,雖說對方隻是比自己小些的男孩子,卻又是介於男孩與少年間的曖昧年紀。也不知這般到底算不算僭越。
    吉承卻並未看她,隻在前麵緊緊握著她的手為她開路。左躲右避,倒也真的讓顏兮免受了衝撞。
    二人來時帶了些錢,顏兮見著新奇的玩意兒,吉承便去買些給她。過不了一會兒兩個人手上便是吃的玩的都有。
    顏兮頭上戴著半邊白色傀儡麵具,一手拿著杏花米心炸糕,另一隻手被吉承緊緊握住。她玩兒得歡了,對此也不再介意,隻是莞爾笑著左顧右盼,指著些從未見過的去問吉承。
    吉承卻比顏兮慘些,用一隻手捧了陶白瓷泥娃娃,九連環還有滾燈。幾欲脫手,便隻好用下巴頂住。
    顏兮看著前麵一處被圍得水泄不通的戲台,頓時又來興致,便跟吉承說要去。
    吉承看看戲台又看看顏兮,微微歎氣說道:“大小姐,該回去了。太晚就要被老爺夫人發現了。”
    誰料接近戲台,人聲鼎沸,剛好爆發了陣叫好掌聲,高呼的聲浪蓋過了吉承的話。顏兮沒有聽見,笑著喊問:“你適才說了什麽?去是不去呀?”
    吉承看看她的笑意與眼中流轉著的喜悅期待之光,在一片熙熙攘攘中,仿佛是炔不惹塵埃的美玉,又似輪皓然當空的明月。
    吉承微微笑了,比著口型:“好。”
    玩樂時光總是轉瞬即逝,二人偷溜回家之時,夜已很深了,巷口裏打更之人的鑼鼓回蕩聲讓顏兮與吉承有些擔憂。
    可誰知,他們心中什麽菩薩都念了,匆忙回到府上時卻還是被逮個正著。
    大堂旁邊的淩冬兒,朱夏兒以及眾丫鬟仆人皆垂首站著,清秋兒則以袖輕輕拭淚。
    顏兮看到此景,忙慢下腳步,撫平急促呼吸。想進堂前整理下發髻,卻驚覺自己現在穿的是吉承的男裝。
    她安慰自己父母最疼愛她,即便娘發了脾氣,爹也總會在旁幫襯著她的。
    誰料二人在這種壓抑安靜的氣氛下走進大堂之時,才發現堂上竟又坐著除父母外的另一個人。
    鳳凰三王子,南榮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