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故人的來訪

字數:3109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歸明記 !
    陸、李二人尚未答話,那僧人卻笑言道:“殿下錯了,兩位小壯士身著步甲卻騎馬作戰,所用兵刃也非我軍常用,必非我軍中之人。”
    帶甲少年聞言道:“父王,大師所言甚是,這二人一定是元兵奸細,不如抓來拷問,看他是何居心!”
    主帥見兒子如此魯莽無知,心中十分不快,怒道:
    “隻知道胡言亂語!兩位小壯士若是奸細,又怎麽會替我們抓住敵軍主帥?”
    少年受了責罵便不敢再還嘴。主帥轉頭對二人道:“兩位小壯士莫怪我兒無理,敢問兩位是什麽人,為何相助我軍?”
    陸、李二人見識過主帥用兵,本就對他十分欽佩,又見他如此禮遇,便將二人身世、拜師學藝、魯莽報仇等事一五一十告訴了主帥。
    主帥尚未說話,那麵若靜水的僧人竟突然喜上眉梢,急說道:“敬之與和尚是故交,多年不見,他現在何處啊?”
    蒼狼正要回答,又被擎蒼拉住,擎蒼本是心細如發之人,他心道:“此時尚不知道對方身份,剛才說出那許多已是魯莽,此番斷不可輕易說出師父行蹤,先問個究竟再作計較。”
    打定主意,擎蒼便對那僧人道:“請大師恕罪,我兄弟二人年幼,未敢請教各位將軍名諱,家師所在也不敢擅自胡說。”
    那僧人與主帥相視大笑,僧人道:“你年紀不大心眼兒倒不少,也怪貧僧未與你說明。元帥乃是當今大明皇上四子燕王殿下,少將軍乃是燕王次子高陽郡王,和尚是道衍,不過是隨軍看個熱鬧。你師父與貧僧是同鄉摯友,誌趣相投,多年前他遠走大漠行醫,貧僧一直十分掛念,若能再見便是貧僧的福澤了。”
    原來燕王朱棣奉上命征伐殘元,次子朱高煦隨軍曆練,道衍則是主動要求來開眼界,不想因緣際會,遇上了蒼狼與擎蒼。
    擎蒼一聽是道衍和尚,便想起師父教他陰陽數術之學時屢次與他說起好友道衍,說他無論兵法謀略、奇門遁甲,無一不在王敬之之上。
    擎蒼這才大喜道:“原來是道衍師父!師父常說大師是當世奇人……隻是師父氈房在此地以北幾百裏,不知大師可願前往?”
    燕王不待道衍答話,便大聲道:“不妨,本王也想拜會高人。兀良哈禿城也在此地以北幾百裏外,本王便將那守將哈喇兀一道收拾了!”說完拔刀出鞘大聲道:“眾將聽令:移師兀良哈禿!”
    燕王一聲令下,大軍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向北進發,陸、李二人連同道衍、朱高煦都十分驚愕,但軍令如山,也隻得尾隨而去。
    兩天後,明軍兵臨兀良哈禿,守軍聞風喪膽,無心戰鬥,燕王尚未親自出馬,元軍便全軍潰敗,殘元大將哈喇兀被生擒,兀良哈禿城也被燒毀,擎蒼幼時為奴之地就此被付諸一炬。
    大軍擊敗元軍後安營休整,燕王也不猜疑,派大將張玉、朱能留守,隻帶了道衍、朱高煦隨陸、李二人向白樺林趕去,朱高煦讓燕王小心有詐,又被燕王斥責。
    等到了王敬之帳前,道衍便高聲念道:“道士不知修行苦。老道,可還認得和尚?”。
    王敬之聞言,慌忙從帳中跑出,雖然近三十年沒見麵,他還是一眼認出了道衍,大笑道:“和尚倒嫌誦經煩。和尚,別來無恙啊?”。
    原來二人自幼相識,最愛互相頑笑,王敬之在終南山出家後道衍前去拜訪,一見麵便念了一句:“道士不知修行苦”,笑那王敬之半路出家不曾修行,王敬之便回了一句“和尚倒嫌誦經煩”,譏那道衍出家雖早卻不念經禮佛,說罷二人哈哈大笑,此後每次見麵都要念這兩句打油詩。故而此次道衍念了上句,王敬之便已經猜到是他。
    一晃三十年,二人壯年分別卻暮年相見,一時悲喜交加,竟隻顧抱頭痛哭起來,哭了一陣,王敬之才想起招呼眾人入帳。
    坐定後互通了名號,王敬之向燕王拱手行禮,引為上賓。
    道衍將與陸、李相遇之事告知王敬之,王敬之隨意訓斥了徒弟幾句,便向道衍、燕王詢問幾十年來的中原世事,道衍、燕王也問起王敬之多年經曆。
    三人十分投機,無所不談,三個少年卻侍立一旁,不敢言語,不知不覺幾個時辰過去,燕王突然覺得這王敬之是個高人,徒弟的功夫也十分了得,盤算著要將他師徒引為門客,便對王敬之道:
    “道長仙風道骨滿腹才學,久居苦寒蠻荒之地豈不屈才,倒不如隨本王回北平,主持那白雲觀,道長與道衍師父也是故交,本王也請道長任意出入王府如何?”
    王敬之豈不知道燕王招募之意,隻是他與道衍不同,他早已寄情山水,不肯入世,餘生所願不過修心養性,故而此前談話中自留餘地,談及兵法權謀蓋推不懂,不想燕王還是邀請,便對燕王道:
    “蒙殿下眷顧,貧道三生有幸,隻是貧道不過是個方外術士,文韜武略一概不通,所學於殿下毫無裨益,又豈能無功受祿,厚顏乞食!”燕王再三相邀,王敬之隻推無能。
    此前談話之時道衍已知好友心意,便順水推舟道:“殿下,我與道長自幼相識,知他出家甚晚,道行尚淺,又是個量力而行之人,故而不敢受祿,倒不如護送他回終南山繼續修行,日後功德圓滿再來拜見殿下”。
    燕王是心思極重之人,心道:
    “道衍之言,是暗示我此人並無真才實學。適才談話,此人貌似博學,於兵法謀略卻不能應答,雖習武多年,此時也是年老無用,確實不堪大用,倒是他的徒弟身手不凡,引至麾下必能助我一臂之力。”
    一番計較後,又對王敬之道:“既是道長執意不肯,本王也不強求,隻是道長高徒乃少年英雄,曾助本王擒賊,本王是知恩圖報之人,想帶他二人回去共享榮華,不知道長意下如何啊?”
    王敬之聞言心中一涼,知道此次再也無法推脫,若不送走一人燕王必定不肯甘休……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送誰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