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科舉
字數:2458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昊天之下 !
今年的科舉卻是與前兩次不同,自從夏炆登基以來,昊天朝總共不過是三次科舉,前兩次科舉都是大肆放縱世家士子,國子監的閱卷人也知道皇上是個什麽心思,基本上如果發現或者說看出來是世家子弟,打分上都會往高了打,兩次科舉也造就了某次大朝白家官員被瘋狂的撤換
如果說白荏的影響力,或者說白家沒有那麽多的權柄在手上,夏炆完全可以且容下白家,慢慢提拔其餘官員,然後對白家明升暗降慢慢的慢慢的消除掉白家在朝堂上的影響力,最終讓白家消失於無形,可是就目前來說,不行,不管夏炆怎麽想,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如果沒有白雲與白澤,昊天朝的官員吏治立馬會大打折扣,白雲在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呆了這麽多年,不說別的,至少昊天如果有什麽問題他總是能縫縫補補的讓問題的影響縮小到最小,又符合民眾心意,數十年來,白雲已經是屹立朝堂不倒,白澤更是做著查遺補缺的事情,整個昊天國家機器在這兩位白家人的手上可以說是一直保持著最高的運作效率從來沒有出過問題,更別說白荏的影響力
然後便是白家黨派,白家太大了,不說那些庶出子弟,就連能在史書上留下重彩的正出子弟都有十一個,從白烈開始,到白漣結束,這麽多的白家人,加上白家門生,有香火情的,還有庶出子弟,整個朝堂何嚐不是能成為白家的一言堂?這麽大的一棵樹,想要慢慢的磨掉這顆樹的蹤跡,根本就不是一兩個皇帝能解決的,可是夏炆有他的野心,他要成為一個有權利,有把控力的君主,他要把朝堂穩穩的把控在自己的手裏,那麽,就隻能是用雷霆手段
七年時間,夏炆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培養世家勢力,對於白家一直是不痛不癢的試探,今天換掉這個,明天換掉那個,而且換的都是些不甚重要的官職,看起來就好像是鈍刀子割肉,做的是最耗時耗力的笨功夫,七年的時間,總算是讓世家子弟拉起了一些能夠和白家對峙的人物,加上魏進忠嚴惟中兩位絕佳搭檔對於中書省的把控,夏炆第一次覺得自己不缺人用,最少不會是舉目皆是白家人了
今年的殿試夏炆倒是看見了幾個不錯的年輕人,對於王世貞楊慎與寧彬彬的狀元之爭也有耳聞,三個年輕人見識不錯,對於古人著書朝堂見解也是相當不錯,甚至於有些見解已經是能與為官幾十年的能吏媲美了,三位年輕人,兩位是世家子弟,還有一位是正正經經的朝堂官員的後代
對於三人的狀元之爭夏炆並不打算幹涉,自己已經是暗示過了丁少典,國子監的閱卷人不要再看見世家子弟就寬容閱卷,究竟誰是狀元各憑本事,不過自己從心裏來說,還是覺得楊慎的可能性比較高,其實狀元是誰對於夏炆根本不重要,隻要入了朝廷,那麽不還是自己的任命為主?誰上位誰下位都是自己一句話的事情,關鍵,是這三位年輕人的心裏到底怎麽想的,世家,自己對於世家貌似的確是放縱了一些,竟然和收官先生那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家夥又牽連,而且貌似是所有世家都有牽連,夏炆何嚐不知道收官先生那個性子,就怕天下不出事,就好像自己是個看戲人一般,越亂他就看的越開心,世家與這麽一位有牽連,不是讓這昊天向著不穩的方向發展?這個是自己萬萬容不得的
而對於在國子監驛館的陳走揚榷樓等人,卻是等的難受的很,通過這些天各方打聽,他們何嚐不知道那些個官老爺們對於今年科舉的看法,野花盛開,各路世家子弟全部都有著驚才豔豔者,他們這些個小人物又怎麽去和那些個世家子弟去爭?科舉這種事情,不是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舍得一身剮就能成事,世家子弟不管是從眼界,還是高度,都比他們有著天生的優勢
幾位好友之間馬柄添最擅長和各路官老爺打交道,科舉完畢後馬柄添就沒怎麽在驛館呆著過,都是各路官老爺的府邸到處跑,聽說這位仁兄還借了很多高利貸,就為了能夠對各位官老爺投其所好,這位送隻鸚鵡,那位送點古玩,有哪位官員比較懼內的就送點女人珠寶討好他夫人歡心,這些天也不知借了多少高利貸就為了知道國子監的閱卷老爺們有沒有自己的可趁之機,最後似乎也是認識了一位閱卷老爺,送了好些銀子,才讓那位老爺答應看見他的卷子會照拂一二
其實科舉答卷完畢後,就會糊名,根本不知道是誰的卷子,後來說憑借著字跡也能認出是誰的答卷,於是乎國子監又有了專門一批人謄寫考生的答卷,到了現在,科舉的防舞弊措施已經是做的相當的好,可是還是偶有舞弊事件傳出,也是當時便不準繼續參考,其實對於科舉舞弊的懲罰措施昊天很是嚴重,二十年,一旦發現舞弊便是二十年不得參考,以前鄉試會試的成績也全部取消,什麽秀才舉人的身份也是一擼到底
馬柄添卻是記住了自己的所有答案問題告訴了那位官老爺,隻要看見一模一樣的卷子自然就是他的,前前後後欠了高利貸也不知多少錢,隻知道最終那位官老爺進了國子監的閱卷小院,隻等結果
而揚榷樓等人則是老實許多,就在驛館等著,也不如何想著結交官員老爺們,隻等著聽天由命
國子監早已準備好了一個小院,小院內吃的住的都不用擔心,全部都能自給自足,早已囤積了數天的口糧,更是有用來休息睡覺的房間,小小的院子,卻是三十位閱卷者的生活所需都準備好了,終於是等到了三十多位閱卷人的入住,封門,再也不準任何人出入,哪怕是丁少典也不準進入,一直到閱卷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