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帕斯世界——經濟介紹 下
字數:9158 加入書籤
狩魔實錄!
(下)
英國的中世紀貨幣體係是較穩定的,中世紀以來變化較小,聲譽較好,本書物價許多參考了英國中世紀的物價。
另外,關於農業上,本書描繪的奧林帕斯故事發生時期假定堆肥技術(農家肥)以及相匹配的三圃製、四圃製,馬軛的改進(運用了第二代的胸帶馬軛技術,馬軛的受力點從脖子改成前胸,之前的方式容易讓馬窒息,改進後克服了這個缺點,完全發揮了馬的力量,使馬的拉力提高了至少三倍,用於耕地馬的效率比牛高50左右。但第三代硬頸套馬軛還沒有從中國流傳過來,第二代已經從中國流傳到西歐)、帶兩個輪子的重犁(重犁前麵提到可以翻開厚土層,而輕犁屬於扒犁,隻能扒開輕的沙土層,重犁翻開更升的土地了更多的土地養分給種下的植物)等推廣之後的時代。農業比歐洲的8世紀當然要更先進,所以產糧量更高一截,雖然除鐵犁外的銅、鐵農具沒有普及,農民使用木製、石製、骨製較多,但是糧食價格產量確實更多,所以奧林帕斯的糧價比10世紀之前的歐洲要低一截。
還有糾正一下,前麵說歐洲古代小麥沒有大麥普及,其實不正確,早期地中海地區小麥種植率很高的。大麥是中期西歐北歐地區更適應當地環境才大麵積種植的,而且當時除了小麥大麥黑麥,適應寒冷氣候的燕麥種植也很多。以英國為例,一個較富裕農民有20英畝土地的話在中世紀後期(具體什麽年代我忘了)采用三圃製輪流耕作,某人在某年獲得小麥45蒲式爾,大麥96蒲式爾,燕麥70蒲式爾(但假定奧林帕斯土地不肥沃地區農業還沒我達到這麽高產值),所以可見當時燕麥種植也很多。本書中,燕麥也是和大麥差不多並重的作物,大麥則收獲更多一些,我吸取這些作為奧林帕斯農業的參考。(換算成15英畝土地時,小麥、大麥、燕麥比例大約為30:64:47,單位為蒲式爾,總計141蒲式爾,扣除13的種子,是否扣稅另論,這裏剩餘可用糧為118蒲式爾)
需要注意的時,一般自由民(15到20英畝土地)播種與收獲糧食的比例超過1:3的話,農民就可以出售額外糧食盈利了,低於此比例一般隻能糊口。從11世紀的英國土地調查報告來看,當時風車、水力或畜力磨坊大約是平均每五十戶就有一座,風力水裏磨坊在西北歐洲作用更大且更多,因為它們對於低地國家排除沼澤水很有幫助。本書也吸取這一點,風力水力較好的國家磨坊與戶口的比例有1:50左右。本書中假定磨坊收入農民的研磨糧食費為糧食的116,我不知道這準不準。
★物價(簡單地介紹大致情況,不一定準確):
1蒲式爾穀物(以大麥來說,小麥和黑麥營養成分比大麥好一點,價格也高一點點)≈1蘇(我看國富論上說14世紀中業英國1誇特小麥市價為4盎司陶衡銀,即80便士,即6先令8便士。1誇特等於八蒲式爾,所以14世紀中期1蒲式爾小麥為10便士,不到1先令或1蘇。但我又看到法蘭克人時代有1蘇能換大約17升糧食即大約1蒲式爾糧食能換2蘇,我不知道這準不準。但奧林帕斯世界穩定時期的糧食價格就定為1蘇吧,畢竟我把農業技術設定比8世紀歐洲高了一截)
1誇特小麥(算是對上麵的承接,畢竟我看到的記錄中中世紀小麥的交易通常用到誇特這個容量而不是它的八分之一的蒲式爾)≈8蘇(它比6先金8便士高是我假定奧林帕斯糧食產量沒有達到14世紀初歐洲的那麽多,所以貴1個多先令,而且整數也好記)
1頭羊(綿羊)1蘇(即蘇勒德斯金幣,也可以理解為先令)
1隻羊羔7德涅爾
1頭成年豬1蘇4德涅爾(我也沒有準確數據,這是猜的。另外,中世紀的豬是在樹林裏放養的,吃的和野豬一樣,瘦肉更多,也沒有現代大白豬那麽肥,本書引用)
1頭上好的乳豬(烤乳豬)≈6德涅爾(我看到的是8便士,但是那是14世紀歐洲白銀比以前更多的水平,我們把奧林帕斯的物價降低一下,假設白銀還沒有像14世紀初的歐洲一樣增多,所以就降低025左右)
1隻鵝4德涅爾(從鵝到兔子的價格都是我猜的)
1隻普通鴨子25德涅爾(嘿嘿,鴨毛比雞毛難拔幹淨)
1隻公雞4德涅爾
1隻母雞3德涅爾
1隻上好的兔子3德涅爾
1磅生薑2蘇
1磅丁香3蘇
1磅番紅花8蘇
1磅果醬3蘇
1窩8個月以後的蜜蜂巢8德涅爾(蜜蜂巢可以得到蜂蜜,但我沒查到具體一磅蜂蜜在古代歐洲值多少錢。中世紀歐洲不能種植甘蔗,也無普及甜菜,所以當時蔗糖多靠進口,導致糖非常稀缺且昂貴。中世紀蜂蜜是歐洲人可以獲得的重要糖類,但是蜂蜜產量有限,貴族也不一定能經常享用,蜂蜜異常昂貴,中世紀斯拉夫人甚至把它作為國與國之間簽約後的贈禮來使用)
1窩蜜蜂1蘇8德涅爾(可以用來養蜜蜂收割蜂蜜)
1磅混合糖的價格≈1蘇(查的是17世紀倫敦市場一英擔美洲混合糖的價格為60先令至100先令,之前的查不到)
1誇特鹽的價格≈2~3蘇(從13世紀英國鹽價中拿來的,離鹽場越遠鹽價越好,緯度越好氣溫越低鹽就越稀缺),也就是1蒲式爾鹽的價格最低為3便士,而且還得產鹽豐富的地區才有這麽低的價格
1加侖(7~9瓶500毫升礦泉水那麽多)蘋果酒05德涅爾(我感覺一個2德涅爾日薪的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資可以買30多大杯蘋果酒)
1加侖白葡萄酒1~2德涅爾
1加侖普通紅葡萄酒3~4德涅爾
1加侖優質紅葡萄酒6~8德涅爾
1加侖麥酒025德涅爾(即1弗裏斯。麥酒其實就是大麥發芽加熱發酵烘焙後用熱水直接衝出來的低度數麥芽酒,放久了容易酸,類似中國的黃酒。麥酒也稱艾爾酒,對它添加啤酒花來蒸煮再次發酵,就能得到啤酒。啤酒花也叫酒花或者酵母花,這種植物的母花可以用來發酵啤酒,母花多呈綠或黃綠色。並且,中世紀的啤酒蒸餾之後得到的就是威士忌,葡萄酒蒸餾之後得到白蘭地,馬鈴薯酒蒸餾出來的是伏特加,甘蔗酒蒸餾出來的就是朗姆酒,中國的白酒也和它們大同小異,其他就不再多說了。在中世紀西方,酒館專門賣葡萄酒不賣麥酒,酒屋卻專賣麥酒而幾乎不賣葡萄酒,啤酒的價格估計和麥酒差別不是很大。麥酒沒有啤酒的泡泡)
1隻綿羊身上的羊毛(中世紀羊毛是西歐重要的紡織材料)2德涅爾
1磅絲綢2磅白銀
1張狼皮8~9德涅爾
1張貂皮2蘇
1張海狸皮10蘇
1件鬥篷8德涅爾(鬥篷和一張狼皮差不多的價錢)
1隻家犬1蘇
1頭母牛或閹牛3~4蘇(牛軛受力點在牛脊背上,牛頭不想馬頭一樣向上翹,牛頭向下,假在牛脊背上的車軛不會使牛窒息,能完全發揮牛的拉力,所以牛比馬更早運用於耕地和拉重車)
1頭上好的公牛5~6蘇
1匹馱馬12蘇(我看到的是加洛林王超的服騎兵役者戰馬的價格是12蘇,但我認為不合理。8世紀到9世紀的加洛林騎兵在曆史上是騎馬重裝戰士,他們有馬,可是不是在馬上戰鬥的,他們騎馬趕到戰鬥地點,然後下馬作戰。所以,我認為他們常規要求戰士配備的馬是馱馬,就像唐朝武士一樣有部分沒有配備戰馬,隻有供騎乘馱送兵員加快機動速度或運裝備的馱馬,軍用馱馬比民用的馱馬挑選要求要高一些,畢竟必須能長時間馱動全服武裝的戰士趕路)
1匹戰馬60蘇(戰馬是馱馬的五倍價格以上,並且往誇張裏說——千金易得,良馬難求。經育種,挑選、訓練,衝刺速度快,適應正麵戰場的騎士用戰馬。戰馬選種複雜,馬蹄要完好且齊整,四蹄大小差不多才能受力勻稱。四肢要健壯且勻稱,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長。耳朵要向上豎,鼻孔要大,肺活量要高,戰馬體型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太小力量小,太大則速度慢且笨拙。另外,戰馬要具備一定的跨越障礙物的能力,方才適應複雜的環境。此外,戰馬還要具備優秀的衝鋒速度和力量,需要能背動全服武裝的騎士作極速衝刺,力量和速度不夠的也不能當戰馬。並且,戰馬不能太膽怯,否則容易受驚,訓練後也上不了戰場。訓練一匹戰馬很費力,需要專人訓練各項能力,訓練起來比現代的賽馬也要嚴格和複雜。未閹割的公馬爆發力強,在困境時耐力強,深得許多騎手們喜愛;母馬和閹馬更安靜,不亂嘶鳴,用來夜襲敵營非常合適,也有騎手喜歡用它們)
1把紫衫木長弓的價格3蘇以上(13世紀一套長弓手的裝備也就是1鎊6先令左右,包含長弓,頭盔,短劍,小刀,箭袋,皮上衣或由亞麻衍縫來的布甲,木工斧,一段備用木頭等裝備。紫衫木事上佳的單體弓材,一般的長弓通常不需要算造價,長弓製作工資簡單,很多長弓手自己就能製作。他們製作普通長弓時,自己去挑一塊不錯的橡木通風放置一年,再在冬天動手製弓馴弓,長弓就做出來了,不需要額外花錢。當然,花錢購買長弓者另算,但花銷主要在木材和人工費上,沒有複合弓那麽複雜的製作工藝。單體長弓保養簡單,工藝簡單,造價低廉,性價高,是適合成規模列裝的親民化武器。除了沒有角弓的近程平射箭飛行速度快、以及近程破甲性能比同樣弓力磅數的角弓效果差一些、弓體太長不方便騎馬使用和攜帶之外,長弓算的上是易於保養、防潮能力高的比遠程武器)
1副鎖子甲12蘇(網上查的,需要考究的去查《中世紀騎士製度探索》這本書,以下的裝備都是從那裏得出的價格,此為8世紀的法蘭克人的武器價格)
1頂頭盔6蘇
1副脛甲(護腿)6蘇
1把帶劍鞘的長劍7蘇(劍鞘也很值錢,木製的比皮製的貴,中世紀劍鞘需要單獨訂做,鐵匠隻負責鑄劍。劍在當時是傳家寶,非常貴重,通常不富裕的戰士隻能用斧頭替代,劍在中世紀被看做身份的象征)
1把短劍(類似羅馬短劍的長度,用於近身格鬥的,它不是指匕首或者小刀)3蘇
1支長矛加1塊盾牌2蘇(長矛和盾牌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麽便宜,當時用不上長矛的士兵隻能用長鐮刀、草叉替代,長矛的矛頭也用到了不少金屬,而且矛杆以白蠟木為佳,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矛的前後重心也必須平衡,不是隨便的武器。至於盾牌,一般在木頭上蒙了皮,中間安裝了像碗一樣大的金屬製盾帽,背麵用金屬製的長條把手固定,考究的盾牌邊緣還要用金屬箍和皮革加固,一般都有皮革包裹盾牌的邊緣。盾帽處戰士的手是可以從裏麵伸進一個拳頭的位置,盾帽就像倒扣在盾牌上的鐵腕或半實心鐵缽,通常用於戰爭的盾牌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隻是一塊簡單地木頭)
——注意,8世紀的法蘭克人說的“全套裝備者”包括頭盔、鎧甲、護腿、帶鞘長劍、短劍、長矛盾牌、至少一匹馱馬。另有弓箭與帳篷、餐具、被褥、口糧之類的雜項,這一套行頭即使是中等農民也負擔不起,隻有富人和貴族才有能力配全這套昂貴的裝備,一戶普通農民一年的淨剩款有沒有它的二十分之一都是個問題。全套裝備者即是法蘭克人加洛林王朝時期的下馬騎士(非重騎兵)。法蘭人對擁有15~30英畝土地的自由民義務民兵的最低要求就是裝備長矛盾牌,一家不能承受就幾家共同負擔;對於擁有45~60英畝土地的富農,還要求在前者基礎上多準備一把劍,有時可能還需要備馬,但不要求和騎士一樣裝備鎖子甲。
1座大型城堡造價折算(指有城牆的集鎮)5000磅白銀
1座中型城堡3000~4000磅白銀
1座小型城堡造價折算至少1000磅白銀(以上城堡造價從中世紀城堡中亨利八十城堡造價中取來)
1位采邑騎士供養全套裝備維護與馬匹開支以及維持最低開銷需要的土地300英畝以上(300英畝等於10胡符等於5海德,300英畝土地需要至少20戶農奴既100人才能耕種開,另外還需要配備管家鐵匠和醫生等之類的輔助人員)
1位正規騎士每年的義務服役期40日左右(隨便放在物價裏的)
1位正規騎士的日薪4蘇(參考了英法百年戰爭中英軍騎士的最低收入,此工資應該是交戰日的高報酬,我猜停火日不會有這麽高的報酬,而且騎士服役在每年的義務服役期內一定沒有工資,報酬全靠戰利品和俘虜贖金,此日薪可能是超出義務日期後的特例補償)
1位支付年金(即不封封地,但以10至12胡符土地作為標準,固定支付土地每收入年金的意思。此騎士屬於采邑騎士的範疇,不屬於雇傭騎士也不屬於領主豢養騎士,他們和采邑騎士一樣,對封主具有嚴格而且長期的效忠義務,領主也對他們負有很正式的供養責任,他們擁有自己的全套騎士裝備和戰馬、仆從,經濟比投靠領主、領主負責裝備與馬匹的領主家庭蓄養騎士好,一般自己仍具有相應的產業。可以理解為領工資的采邑騎士,一般的騎士獲得的是土地作為服役的報酬,他們和采邑騎士一樣對領主的忠誠程度與關係比雇傭騎士更緊密)的采邑騎士30磅(這是較低的標準)
1位普通雇傭騎士的日薪(發戰爭財的騎士,也許是失去了領地,也許是他們的封地太貧瘠了,無法負擔日常開銷,出來為別的領主或雇主服務的高級雇傭兵)6德涅爾銀幣起步(借用了13—14世紀雇傭騎士的日薪標準,這工資應該不包括裝備與馬匹損耗的補償費,雇傭騎士通常沒有帶輔助後勤團隊以及仆從出來為雇主服務,工資低了點)
1位民兵的日薪≈2德涅爾(我不知道他們的工資裏扣沒扣出口糧和裝備使用費)
1位普通工人的日薪≈2德涅爾(找的是14世紀以後英國的資料顯示是2~3便士,但8世紀可能是更少一點)
1英畝普通田地價格≈18磅白銀(我查18世紀英國土地的售價整理來的。前文提到漢代一小畝土地能賣差不多一個農民一年13的收入——即1200錢,而一石即每225公斤粟的買價為30錢,所以一百石的三分之一約1200錢。18漢小畝不知道是不是等於1英畝土地,假定是這樣,則一英畝土地需要農民6年的總收入才沒買到。假設漢代農民和奧林帕斯的農民年收入差不多,那麽一英畝土地就需要自由民6年的總收入才能買到,下麵講到一戶普通自由民年收入為4磅左右。但中世紀土地比漢朝土地便宜,中世紀地廣人稀,所以地價降低一點,直接套用我看到的18磅每英畝這樣的數字。當然,中世紀土地幾乎很少買賣,尤其是農奴,他們隻有土地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無法買賣土地,中世紀人口最多的就是農奴,即土地買賣少見)
1戶擁地15英畝土地的自由民年糧食收成假定為10~12誇特(前文說10世紀以前歐洲土地每英畝可產8~10蒲式爾糧食,但13世紀後土地生產力提升到11蒲式爾以上,種下種子收獲倍數提高到了6~10倍之間,所以能有十來誇特的土地收成。而且13世紀得出農民土地收入多半在地裏就減去了地租應付糧食,用來計算的就是歸農民所有的糧食,既然我把奧林帕斯本該是中世紀7到10世紀的曆史背景架空成了13世紀左右的農業生產力,那麽奧林帕斯世界就按照這樣計算了)≈60~80蘇即3~4磅白銀(4磅白銀80蘇金幣960德涅爾銀幣3840弗裏斯銅幣)
1英畝土地出租租金6蘇(翻了16世紀以後某土地租金得來,約為土地收入的十分之一,不知準不準。80蘇除以15後取了整數,不能因為三圃製有閑置的土地就不把它算進總數裏,閑置的是輪休的,本質上它也是生產的一部分)
1個成年健康自由民的糧食消耗≈4~5羅馬磅黑麵包每日(我從網上看到羅馬奴隸冬季每日有4磅麵包配給,夏季農忙時是5磅麵包配給,不知道奴隸配給的麵包一個人能不能吃完還是有結餘。本書參考這一點,但一般情況下要多加考慮到肉類、蔬菜等的食用量,後者多則減少麵食用量。4羅馬磅等於約13公斤,如此算來一個月差不多39公斤黑麵包,看起來數字比我前麵提到的27公斤小米高——盡管小米的熱量比麵粉高一定,因此我不確定這個數字是否準確)≈每年1460羅馬磅黑麵包
1個農奴的贖身價(我不清楚普通奴隸的價格和農奴的贖身價具體有多大的不同,也不清楚農奴贖身價)≈3~4磅白銀(對於一年土地總收入就是這個數的農奴來說,如果不發生一點天上掉寶石的驚喜,基本上一輩子也贖不了身)
1底層自由民奉獻土地投靠領主,領主按習慣法需要付的罰款≈15磅白銀(投靠領主可以搬進莊園,獲得領主的保護,也不用服義務民兵役,可能對於生活困難的農民來說當佃農比之前的生活會好過一點。但農奴必要時也必須追隨領主,當農奴征兆兵出征)
1個奴隸價錢(家庭奴隸)≈1磅白銀(這是我猜的,沒有確切依據)
最後,總結一下,一戶15英畝土地的自由民,假設他交地主後和十六分之一的磨坊研磨糧食費後,淨剩12誇特(80蒲式爾)混合穀物,那麽就是年收入96蒲式爾糧食。96蒲式爾糧食以大麥為例子則為4608英磅的重量,4608英磅等於大約6150羅馬磅混合穀物。上述一個健康的羅馬奴隸年消耗1460羅馬磅黑麵包,則一戶5人(有兩個男丁、三個老人孩子女人)按4個成年健康人的口糧算,年消耗5840羅馬磅黑麵包。6150磅混合穀物減去5840磅,剩餘310磅糧食。310磅約等於65蒲式爾糧食,假設該家庭的衣服是自己用地裏鍾的亞麻或者養的綿羊身上刮的羊毛自製的,不用花錢買衣服的話,該家庭一年淨收入折算成貨幣就是6蘇6德涅爾。這點錢要是在別的用度上有花銷,那麽這戶中等收入的自由民就連買一頭牛都很勉強,買一匹馱馬得省吃儉用攢兩年,收成不好更是連這點錢都攢不夠。
鐵礦石、煤炭、亞麻、威士忌、白蘭地、木材這些東西的價格我實在查不動了,有了解那些東西在中世紀價格的朋友可以告訴我,我再補充——不限具體年代,是中世紀的就好。皮革的價格我也沒詳查,這裏分享一段中世紀歐洲人“特別”的皮革製作方法:製革要用上好的牛皮,首先把皮放在大木樁上(或者綁在木框架上,反正把它固定住方便下手就行了),用鈍刀刮去皮子上的動物脂肪和毛發,然後放進堆滿冷鴿糞或熱狗糞的池子。皮革需碼放整齊,不然會起皺。十來天後再取出那些牛皮,邊用水衝邊用刀刮去殘留的糞便和毳發。接著進行一後一道工序,先把牛皮曬幹,再放入堆有大量樹皮的池子,一層皮革一層樹皮地碼放,再加水。一年之後,把牛皮撈出來,皮革就製作完成了——古代歐洲人製革還挺麻煩的。十四世紀有人發明了熱水鞣革的新工藝,十到十二天就可成革(這段製作方法我照搬了網上的內容,別怪我懶,原作者請見諒)。
下一章我要給大家一個驚喜,兩會具體介紹古代酒和蒸餾酒的內容,哈哈。
物價就說到這,我想基本也夠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