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字數:3452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擇決大唐 !
    《大唐創業起居注》
    注一:煬帝自樓煩遠至雁門,為突厥始畢所圍,事甚平城之急。賴太原兵馬及帝所征兵聲勢繼進,故得解圍,僅而獲免。
    遂向東都,仍幸江都宮。以帝地居外戚,赴難應機,乃詔帝率太原部兵馬,與馬邑郡守王仁恭北備邊朔。
    帝不得已而行,竊謂人曰:“匈奴為害自,古患之,周秦及漢魏,曆代所不能攘,相為勍敵者也。今上甚憚塞虜,遠適江濱,反者多於蝟毛,群盜所在蜂起。以此擊胡,將何以濟天其或者殆以俾餘。我當用長策以馭之,和親而使之,令其畏威懷惠,在茲一舉。”
    注二:時有賊帥王漫天別黨,眾逾數萬,自號曆山飛。結營於太原之南境上黨、西河,京都道路斷絕。煬帝後十三年,敕帝為太原留守,仍遣獸賁郎將王威、獸牙郎將高君雅為副。
    帝遂私竊喜甚,而謂第二子秦王等曰:“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然曆山飛不破,突厥不和,無以經邦濟時也。”
    既而曆山飛眾數不少,劫掠多年,巧於攻城,勇於力戰。南侵上黨,已破將軍慕容、將軍羅侯之兵。北寇太原,又斬將軍潘長文首,頻勝兩將,所向無前。
    於是帝率王威等,及河東、太原兵馬往討之,於河西雀鼠穀口與賊相遇。賊眾二萬餘人。帝時所統步騎才五六千而已。威及三軍,鹹有懼色,帝笑而謂威等曰:“此輩群盜,惟財是視。頻恃再勝,自許萬全。鬥力而取,容未能克。以智圖之,事無不果。所憂不戰,戰必破之,幸無憂也。”
    須臾,賊陣齊來,十許裏間,首尾相繼。去帝漸近,帝乃分所將兵為二陣。以羸兵居中,多張幡幟,盡以輜重繼後,従旌旗鼓角,以為大陣。又以麾下精兵數百騎,分置左右隊為小陣。軍中莫識所為。及戰,帝遣王威領大陣居前,旌旗従。賊眾遙看,謂為帝之所在,乃帥精銳,競來赴威。
    及見輜馱,舍鞍爭取,威怖而落馬,従者挽而得脫。帝引小陣左右二隊,大呼而前,夾而射之。賊眾大亂,因而縱擊,所向摧陷,斬級獲生,不可勝數。而餘賊黨老幼男女數萬人並來降附。於是郡境無虞,年穀豐稔,感帝恩德,若亢陽之逢膏雨焉。
    注三:義寧元年,冬十一月甲子,少帝以帝為丞相,進封唐王,位在王公上。以武德殿為丞相府,改“教“稱“令”。
    萬機百度,禮樂征伐,兵馬糧仗,庶績群官,並責成於相府。惟郊祀天地,四時禘祫奏聞。
    帝固辭不拜,公卿將佐等請曰:“公負孺子當朝,豈得辭乎攝政公不入相,王室何依臨茲大節,義無小讓。”
    帝歎曰:“王家失鹿,遂使孤同老狼。”
    乃奉詔受冊。乙醜,榆林、靈武、五原、平涼、安定諸郡,並舉城降。並遣使詣義軍請命。於是遣書發使,慰喻巴蜀。丙寅,置丞相府長史已下屬官。還以大將軍府僚裴寂等依次為之。
    己卯,以隴西公為唐王世子,改封敦煌公為秦國公,四郎元吉為齊國公。仍改太原留守為鎮北府,總統山東諸郡。
    注四: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製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麵。
    期間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製,虛心納諫;並采取了一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複興,完善科舉製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麵;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
    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故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注五:”貞觀之治”
    重要內容有四個方麵:
    第一,唐太宗君臣論治。唐太宗與大臣們經常議論曆代王朝興衰成敗的原因,經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對人民的剝削壓迫要有所節製。
    第二,選賢任能,兼聽納諫。唐太宗堅持任人唯賢,不因血緣、地域甚至是政敵而舍賢才。因此能夠從各階層搜羅許多傑出人才。並注意對地方官吏的任用和考察。他能夠兼聽眾議,注意納諫。其臣下敢於犯顏直諫,形成了封建社會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風氣。
    第三,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唐初賦稅徭役比隋朝有所減輕,尤其力役征發,比較有節製,注意不奪農時。對災區免除租賦,開倉賑恤。另外還緊縮政府機構,以節省政府開支,減輕人民的負擔。並通過”互市”換取大批牲畜,用以農耕。
    輕刑,修訂法律。唐太宗讓臣下按寬簡原則修訂法律,製定出《貞觀律》
    第五,布德懷柔,民族關係密切。對於依附的各族,一般不改變其生活方式,社會製度尊重其習俗,任命各族首領以統轄本部。還通過”和親”進一步發展民族關係。
    唐太宗被少數民族尊奉為”天可汗”。
    太宗在經濟上特別關注農業生產,實行均田製與租庸調製,“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人民衣食有餘,安居化方麵,則大力獎勵學術,組織文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在長安設國子監,鼓勵四方君長遣子弟到來留學。此外,太宗又屢次對外用兵,經略四方,平**、定薛延陀、征高句麗、聯姻吐蕃、和高昌,使唐之國威遠播四方。太宗則被西北諸國尊為“天可汗”,成為當時東方世界的國際盟主。
    總之,在太宗執政的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興盛的治世,史稱“貞觀之治”。
    注六:貞觀三年,唐軍出擊突厥
    貞觀四年,唐軍出擊突厥
    貞觀九年,唐軍出擊吐穀渾
    貞觀十四年,唐軍出擊高昌
    貞觀十五年,唐軍出擊吐穀渾薛延陀
    貞觀十六年,唐軍出擊西突厥
    貞觀十七年,唐軍出擊高麗
    貞觀十八年,唐軍出擊高麗
    貞觀十九年,唐軍出擊高麗
    貞觀二十年,唐軍出擊薛延陀
    貞觀二十一年,唐軍出擊龜茲高麗
    貞觀二十二年,唐軍出擊高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