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預留後手
字數:8148 加入書籤
宋太平再次查看了地王星、白蛟星、藍夢星、飛霞星、戰神星、天平星這六顆行星改造進展情況,以及土龍星、瑤柱星、天庭星三顆行政星人族各大太空城的運轉情況,人族wǔ qì研究署的那三款太空戰艦的研發完善情況,同時還要協助機械生命體田薇完善提升納摩爾星研發的太空科學探索戰艦,這是不就得未來,他們前往修煉者星球所乘坐的太空戰艦。
宋太平百忙之中將古人呂蒙所做的chuán shì名文《命運賦》發給了父親宋安民,告知父親,那是留給女兒宋坤宇的。宋安民細細的了一遍這篇《命運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兩翼,飛不過鴉。馬有千裏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衝天之誌,非運不能自通。
蓋聞: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凶惡之徒;盜蹠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堯帝明聖,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作齊國宰相;孔明臥居草廬,能作蜀漢軍師。
楚霸雖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裏江山。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懸三尺玉印,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滿腹文章,白發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妾;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青春měi nǚ,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醜之婦。蛟龍未遇,潛水於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
衣服雖破,常存儀禮之容;麵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隻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初貧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裏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饑,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棄也。今居朝堂,官至jí pǐn,位置三公,身雖鞠躬於一人之下,而列職於千萬人之上,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思衣而有羅錦千箱,思食而有珍饈百味,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觴,上人寵,下人擁。
人道我貴,非我之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複始焉。
宋安民也不得不感慨兒子宋太平的目光獨到,所選取勵誌文章很不錯,激勵中有引導告誡,猜測出兒子這次星際通商中可能隻帶兒子宋坤法,要將宋坤宇留在大衍星係,兒子宋太平這次星際通商的離別,就不知道此生能不能再相見了。
宋太平這邊給宋安民發完《命運賦》之後,又在富仁集團的管理文庫中上傳了一篇文章:
囚徒困境:背叛,也是有價格的
囚徒困境最早是由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家阿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1950年提出來的。他當時編了一個故事向斯坦福大學的一群心理學家們解釋什麽是博弈論,這個故事後來成為博弈論中最著名的案例。經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入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麵,並向雙方tí gòng以下相同的選擇:
若一人認罪並作證檢舉對方(相關術語稱“背叛”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判監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關術語稱互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檢舉(互相“背叛”),則二人同樣判監2年。
囚徒到底應該選擇哪一項策略,才能將自己個人的刑期縮至最短?
兩名囚徒由於隔絕監禁,並不知道對方選擇;而即使他們能交談,還是未必能夠盡信對方不會反口。就個人的理性選擇而言,檢舉背叛對方所得刑期,總比沉默要來得低。試設想困境中兩名理性囚徒會如何作出選擇:
1若對方沉默、背叛會讓我獲釋,所以會選擇背叛。
2若對方背叛指控我,我也要指控對方才能得到較低的刑期,所以也是會選擇背叛。
二rén miàn對的情況一樣,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選擇背叛。背叛是兩種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這場博弈中唯一可能達到的納什均衡,就是雙方參與者都背叛對方,結果二人同樣服刑2年。
人質困境:出頭,也是有價格的
在一群rén miàn對威脅或損失時,“第一個采取行動”的決定是很難做出的,因為它意味著將付出慘重代價。這個困境便就叫做人質困境。
槍打出頭鳥,人質聯合固然可以zhì fú歹徒,但是誰願出頭。這一點給了無數處於劫持者地位的一方以機會,類似於秦的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策略,將最終全盤贏下。人質可有反製的策略,當然有,不過艱難至極。人質可以選擇沉默,這樣他有一定時間苟延殘喘;或者聯合劫持者對付人質,結局還是取決於劫持者,萬一他過河拆橋怎麽辦;同時反抗,集體將獲得左右策略,但是這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部分人可能因此受傷。這裏是實力與勇氣的較量,而且實力暫居上風。
童話故事裏有一個給貓拴鈴擋的故事,大意是這樣:老鼠們意識到,假如可以在貓脖子上拴一個鈴擋,那麽,它們的小命就會大有保障。問題在於,誰會願意冒賠掉小命的風險給貓拴上鈴檔呢?
這個問題同樣擺在老鼠和人類麵前。占據支配地位的黨派或獨裁暴君怎樣才能通過規模相對較小的軍隊長期控製數目很大的一個人群呢?整架飛機的眾多乘客為什麽隻要出現一個持槍劫機者就會顯得無計可施,束手就擒?
在這兩個例子裏,隻要大多數人同時采取行動,就很容易取得成功。不過,統一行動少不了溝通與合作,偏偏溝通與合作在這個時候變得非常困難,而壓迫者由於深知群眾的力量有多大,還會采取特殊的措施,阻撓他們進行溝通與合作。一旦人們不得不單獨行動,希望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問題就出來了:“誰該第一個采取行動?”擔當這個任務的領頭人意味著要付出重大代價,甚至可能付出生命。他得到的回報則會是死後的光榮或受人感激。確實有人在想到責任或榮譽的時候會感到熱血沸騰,挺身而出,但大多數人還是認為這麽做的代價超出了得益。
智豬博弈理論:愛拚,也是有價格的
在博弈論經濟學中,“智豬博弈”是一個著名的納什均衡的例子。假設豬圈裏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
豬圈很長,一頭有一踏板,另一頭是飼料的出口和食槽。豬每踩一下踏板,另一邊就會有相當於10份的豬食進槽,但是踩踏板以後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勞動”,加起來要消耗相當於2份的豬食。
問題是踏板和食槽分置籠子的兩端,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踩踏板的豬付出勞動跑到食槽的時候,坐享其成的另一頭豬早已吃了不少。
注:踩踏板以後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勞動”,加起來要消耗相當於2份的豬食。
利益分配格局決定兩頭豬的理性選擇:小豬踩踏板隻能吃到一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4份。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這是最好的選擇。
現在來看大豬。由於小豬有“等待”這個優勢策略,大豬隻剩下了兩個選擇:等待,一份也得不到;踩踏板得到4份。所以“等待”就變成了大豬的劣勢策略,當大豬知道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隻好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鬥雞博弈:認慫,也是有價格的
鬥雞博弈(chicken game)其實是一種誤譯。chicken在口語中是“懦夫”之意,chicken game本應譯成懦夫博弈。不過這個錯誤並不算太嚴重,非要把chicken game叫作鬥雞博弈,也不是不可以。
兩隻公雞狹路相逢,即將展開一場撕殺。結果有四種可能:兩隻公雞對峙,誰也不讓誰。或者兩者相鬥。這兩種可能性的結局一樣——兩敗俱傷,這是誰也不願意的。另兩種可能是一退一進。但退者有損失、丟麵子或消耗體力,誰退誰進呢?雙方都不願退,也知道對方不願退。在這樣的博弈中,要想取勝,就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至少要顯示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來,以迫使對方退卻。但到最後的關鍵時刻,必有一方要退下來,除非真正抱定魚死網破的決心。但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考慮,如果進的一方給予退的一方以補償?隻要這種補償與損失相當,就會有願意退者。用表格概述如下:
這類博弈也不勝枚舉。如兩人反向過同一獨木橋,一般來說,必有一人選擇後退。在該種博弈中,非理性、非理智的形象塑造往往是一種可選擇的策略運用。如那種看上去不把自己的生命當回事的人,或者看上去有點醉醺醺、傻乎乎的人,往往能逼退獨木橋上的另一人。還有夫妻爭吵也常常是一個“鬥雞博弈”,吵到最後,一般地,總有一方對於對方的嘮叨、責罵裝聾作啞,或者幹脆妻子回娘家去冷卻怒火。冷戰期間,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的爭鬥也是一種“鬥雞博弈”。在企業經營方麵,在市場容量有限的條件下,一家企業投資了某一項目,另一家企業便會放棄對該項目的覬覦。
鬥雞博弈強調的是,如何在博弈中采用妥協的方式取得利益。如果雙方都換位思考,它們可以就補償進行談判,最後造成以補償換退讓的協議,問題就解決了。博弈中經常有妥協,雙方能換位思考就可以較容易地達成協議。考慮自己得到多少補償才願意退,並用自己的想法來理解對方。隻從自己立場出發考慮問題,不願退,又不想給對方一定的補償,僵局就難以打破。
在一次課堂教學huó dòng中,老師拿出一隻蠟燭、一枚圖釘、一盒火柴,要求學生利用這三個條件,把蠟燭點燃,固定在教室直立的牆壁上。全體學生思考了很久,無人想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這是一個趣味實驗,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隻需用火柴把蠟燭點燃,然後用圖釘把空火柴盒固定在牆上,再用蠟油把蠟燭粘在火柴盒上,這個問題就這麽輕易地解決了。
大家之所以沒能想出這一解決問題的方法,原因是他們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隻是把火柴盒看作是裝火柴用的,而沒想到它還可以用來固定蠟燭。“功能固著”現象使我們趨向於以習慣的方式運用物品,從而妨礙以新的方式去運用它來解決問題。
這裏所反映的實際上就是一種功能固著心理。
功能固著心理指的是:一個人看到一種慣常的功用或聯係後,就很難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功用越重要,也就越難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赫林和希爾的一個實驗,讓被試站在一間小房子的白線後麵,把兩個鐵環放在垂直的木釘上。他可以在室內自由走動,運用任何物品幫助他解決此問題;但不許把鐵環拾起來直接放在木釘上。房間裏有兩根木棒,單獨用一根夠不到鐵環,兩根木棒用繩子接起來就能順利地解決問題。
對於一組被試,繩子掛在牆上的一枚釘子上,它沒有固定的用途;這時被試很順利地用這根繩子解決了問題。對於另一組被試,繩子也掛在那枚釘子上,但它用來掛日曆或其他別的東西;這時大多數被試沒有發現繩子能用來解決問題。雖然他們都知道室內的任何物品均可用來解決問題;但繩子掛了日曆,它的用途似乎“固定了”,因而就看不出它還能用來捆木棒。
類似的現象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會經常發生。功能固著是思維huó dòng刻板化的反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yìng bì好像隻有一種用途,很少想到它還能用於導電;衣服好像也隻有一種用途,很少想到它可用於撲滅烈火。
但是具體的現實,永遠高於理論的教條。
一個東西能否發揮出多大的作用,就看擁有和使用者的聰明智慧,運用的方式和途徑不同,得到的結果也就會有天壤之別。所以任何東西,包括任何思想和製度都不會主動發揮作用,而要看人能否善加運用,從中發掘出它的最大效益。正如歌德所說:“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長青。”
有一家人,有一個祖傳秘方,能在冬天裏塗在身上,不生凍瘡,手上皮膚不會裂開來,所以這家人,憑了這個秘方,世世代代漂布,都不會傷手,因而漂的布又好又快又多。
有一個商人經過這裏,聽說這家人有這個秘方,要求以一百金——也許相當於現在一百萬美金的價值,購買這個秘方。後來果然以這個大數目,把秘方買來了,然後到南方去遊說吳王,吳越地在海邊,打仗要練海軍作水戰,他遊說吳王成功,做了吳國的海軍司令,替吳國練兵。到了冬天,和越國打仗,吳國的海軍塗了他的藥,不怕冷,不生凍瘡,大敗越國,因之立了大功,裂地而封。他就是利用這個百金買來的方子,能夠功成名就以至於封王。
莊子說,就是這樣一個不生凍瘡的方子,有的人能夠利用它不生凍瘡,不裂皮膚這一點而封侯拜將,名留萬古。而這一家人卻隻能用這同一個方子,世世代代替人家漂布。
消除功能固著的消極影響能消除一個人對物體用途方麵的呆板、機械的認識,使其對物體的用途認識更豐富、更全麵,使思維變得靈活和敏捷。
有一次,化學家李比希去米蘭國考察,到一家工廠參觀繪畫顏料“柏林藍”的配製過程。他見工人們先用藥水煮動物的血和皮,調製成“柏林藍”的原料,然後把原料溶液放在鐵鍋裏再煮,並用鐵棍長時間攪拌,邊攪邊把鐵鍋搗得卡卡響。李比希感到很奇怪,一個工頭向他解釋道:“攪拌鍋裏的溶液時,一定要用鐵棍攪,而且發出的聲音越大,‘柏林藍’的質量越好。”
李比希笑道:“不需要這樣攪,隻要在‘柏林藍’原料裏加點含鐵的化合物就行了。用鐵棍使勁磨蹭,無非是把鍋上的鐵屑蹭下來,使它與原料化合成‘柏林藍’。這樣雖然也行,但太浪費時間啦!”
遇到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麵去考慮,使問題更加容易解決。對於培養我們的創造力有著特殊的意義,還可以增強一個人的自信心和探索新問題的勇氣。
那麽,怎樣才能消除功能固著的消極影響呢?
第一,遇到問題時能隨機應變,多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dá àn,鍛煉思維的靈活性。
第二,善於運用問題現場所tí gòng的條件和物品,因地製宜、因陋就簡地解決當前所麵臨的問題。
第三,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把有關的信息向各個方向、各個方麵擴散,以此引出更多的信息,以多種設想,找出多項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每個方案都切實可行。
第四,豐富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因為解決問題是以知識和實際經驗為前提的。這就要求我們不僅對周圍事物的通常用途特別熟悉,而且對其他用途也十分清楚,隻有這樣才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付自如。
第五,我們既要有常規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又要養成勤於動腦和善於思考的好習慣。
宋太平向富仁集團管理文庫上傳完成這篇文檔,調整觀測角度,從太空凝視著騰龍星許久,這裏是他出生的星球,為了人族的延續,這趟漫長星際通商,必須要由自己來完成,然後還要去拜師,讓人族也有這個宇宙中一流的戰鬥實力,才能確保人族的平安和繁榮昌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