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將死之人

字數:6145   加入書籤

A+A-




    陰陽眼之古墓迷蹤!
    [燃文書庫][][774][buy][]  “哇!嗬嗬!表哥,你嚇了我一跳,我還以為棺材裏又出來僵屍了。燃文書庫7764鬧了半天你是說這些好玩意啊?”薛文盯著棺材中滿滿的金銀玉石等物,笑著對聶子風說到。
    “薛先生,這把刀可否送給我使用?”東子舉著屍精的長刀,在薛元凱的麵前晃了晃問到。
    薛元凱從東子手裏接過長刀,仔細的端詳了一番對東子說到“嗬嗬!當然可以了!此環首刀是用上等的隕鐵打造,刀纖長挺直,部分帶有內弧。在環首的結構上,漢環刀主要分為五個種類。一為環首另造、加熱錘鍛焊接在刀莖上;第二種和第一種類似,但是環首留有和莖端一樣寬的缺口,然後焊接在兩端;第三種還是環首另造,但是夾在折返的莖未端。這類刀比較罕見,而且刀身質量非常出色,側麵反映出漢代熱處理技術的成熟;第四種是刀莖環首一體鍛造,然後與刀身用嵌焊的方式連接,再用目釘加固;第五種則是全刀一體鍛造,環首內往往有精美龍雀類圖案,所謂“龍雀大環”。”
    “那這把刀屬於是哪一類呢?”東子聽完亟不可待地問到。
    薛元凱又仔細地翻看了一下手裏的環首刀“嗬嗬!從這把刀莖未端的環首,和整個刀身的質量來看……這把刀應該屬於第三種類型……環首另造!嗬嗬!你們再看這刀身上的字跡!”說著薛元凱用手指向了刀身。
    眾人忙順著薛元凱手指的刀身看去,隻見刀身上有錯金的火焰篆紋,並且有十八個錯金隸書刀銘。
    “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涑大刀……吉祥宜子孫。永初六年……照這樣算的話……這把刀的年代到現在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了。嗬嗬!它的年紀倒是挺大的!”聶子風笑著說到。
    “嗯!要是按輩分算起來的話,這環首刀還是你手裏唐刀的祖宗呢!”薛元凱指著聶子風手裏的陰陽噬血刀說到。
    “是嗎?我看看!”聶子風好奇的從薛元凱手拿過了環首刀看了起來。
    “薛先生,這刀上寫的“卅涑”是什麽意思啊?是地名嗎?”東子不解地問了一句。
    薛元凱搖了搖頭“那倒不是!這“卅涑”二字代表的是這把刀的工藝質量標準,並不是什麽地名!”
    “哦!明白了!哎!子風,我看看你的唐刀!”東子看著聶子風手裏的陰陽噬血刀說到。
    聶子風笑著把陰陽噬血刀,往東子麵前一舉“嗬嗬!可以啊!不過,就怕你拿不動它!”
    “嗬嗬!你別開玩笑了,不就是一把刀嗎?我還拿不動?”東子笑著把手伸向了陰陽噬血刀。
    “啪!哎呦!這刀好像有電?”東子剛摸到刀把,就感覺到了一陣針紮一樣的酸麻。
    “哈哈哈……我說你拿不動你還不相信,這回你信了吧?”聶子風笑著問了句。
    “嗨!我還不信了!”說著東子再次把手伸了過去。
    “哎呀!這……這怎麽回事啊?”東子猛地縮回了手,指著陰陽噬血刀問到。
    薛元凱笑著說到“嗬嗬!這刀除了子風誰都不能碰,因為子風用自己的鮮血喂過它,所以它隻認子風一個人。”
    “東子,給你這個!”薛文說著從棺材裏拿出了環首刀的刀鞘,給東子遞了過去。
    聶子風笑著把環首刀給了東子“東子,試一試看看合適不!”
    “嚓”的一聲,環首刀嚴絲合縫插進了刀鞘裏。
    “嗬嗬!正好!絲毫不差!”東子反複了幾下環首刀,笑著對聶子風說到。
    “好了!大家把棺材裏的物件趕緊收拾一下吧!”薛元凱說完一屁股坐在了棺床上,舉著灌滿美酒的水壺喝了起來。
    薛元凱等人回到了旅店,已是淩晨四點多鍾的光景了。疲憊不堪的眾人匆匆地吃了點東西後,便都香甜的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九點多鍾的時候,薛元凱等人洗漱了一下,便再次驅車到了石王台監獄。
    “嗬嗬!監獄長,您看這幾樣東西怎麽樣?”薛元凱笑著把三個錦盒,放在了監獄長麵前的辦公桌上。
    監獄長伸手拿起了其中的一個錦盒,慢慢地掀開了錦盒的蓋子。
    “嗯!嗬嗬!不錯!不錯!”
    “您再看看這個!”薛元凱指著另一個錦盒笑著說到。
    “哈哈哈……好!嗯!很好!”
    “這個估計您會更喜歡的!”薛元凱笑著拿起了最後一個錦盒,慢慢地掀開了蓋子。
    “這……這是何物啊?”監獄長看著錦盒中一件紅色的玉石把劍,臉上充滿了驚奇。
    “嗬嗬!這叫“血玉”是千年難得一見的好東西。”
    監獄長伸手從拿過了血玉,仔細地端詳了半天問到“這東西我倒是第一次見,這血玉很名貴嗎?”
    薛元凱微微一笑“嗬嗬!實不相瞞!這血玉別說雲南了,就是我們整個中國的地界上,也很難找出幾塊。”
    “是嗎?那這血玉是怎麽形成的呢?”監獄長扶了扶眼鏡,看著薛元凱又問了一句。
    “這血玉是指透了人血進去的玉石,並不是指一種天然的玉石。不管是翡翠、和闐玉,還是黃玉等諸類,隻要是真的透了血的,就是血玉。在古玉中有些玉會出現入土後沁入的紅色,所以有人把這種紅沁叫做血沁。清代古玉收藏家也有人,把這種紅沁的古玉叫血沁。其實血玉的形成,和千年的古屍有很大的關聯。當人死了落葬的時候,作為銜玉的玉器,會被強行塞入人口,若人剛死,一口氣咽下的當時玉被塞入,便會隨氣落入咽喉,進入血管密布之中。久置千年死血透漬血絲就會直達玉心,然後就形成華麗的血玉了。這種東西往往落在骷髏的咽下,是所有古屍玉塞中最寶貴的一個。要是按品質定價的話……這塊五子登科最受也值這個數!”說著薛元凱伸出了一個手指頭。
    “這是……一萬?”
    薛元凱搖了搖頭,然後笑著開口說到“嗬嗬!是十萬!”
    “這……天哪?這小小的一塊血玉就值十萬大洋?”監獄長聽完驚的差點沒把眼鏡掉下去。
    “十萬大洋我說的都是最少的保守價,要是遇到識貨的行家那這血玉可就更難估價了!”東子插嘴對監獄長說到。
    “啊!好!好!這可真是件好東西啊?對了!這件東西看著應該是一方硯台,這個難道也是好東西嗎?”監獄長說完,拿起了另一個錦盒問了一句薛元凱。
    “監獄長,你說的沒錯!這正是一方硯台。您看這硯,用青石雕刻而成整個硯台為圓形,這是硯蓋這是硯身。這硯蓋上雕成的是立體的雙龍盤繞,兩條龍的口部吻在一起,中腰盤轉,四足匍匐,龍身陰刻龍鱗,蓋四周斜麵和立麵也陰刻直線和斜線紋。蓋的正中一圓錐形凹窩。硯身上部平坦,側陰刻斜線,下麵三足鼎立。戰國秦漢至六朝初期流行的硯形有圓餅形硯、板硯所謂黛硯、黛板和帶有高浮雕動物蓋的三足石硯。西漢時期多見圓餅形硯,到了東漢時期在圓餅形硯的基礎上,發展出帶有高浮雕動物蓋的三足石硯。東漢的三足石硯製作精美,藝術水準高,是硯史上的顛峰之作。此雙盤龍三足石硯可以說是古硯台中的極品啊!”
    “好!哈哈哈……好!好啊!這兩樣東西我很喜歡。哈哈哈!那這件……好像是香爐!這件又有什麽說法啊?”監獄長笑著又拿起了最後一個錦盒問到。
    “這香爐叫做……漢錯金銀香爐!這漢錯金銀香爐爐身似豆形,通體用金絲和金片錯出舒展的雲朵氣紋。爐盤上部和爐蓋還鑄出了,高低起伏的山巒。爐蓋上因山勢鏤孔,雕塑出生動的山間景色。座把透雕成了三龍出水狀,以龍頭擎托爐盤,爐身的盤和座是分鑄後用鐵釘鉚合,通體錯金。這漢錯金銀香爐高約二十五厘米左右,龍首頂托爐盤,盤上部鑄出峻峭起伏的山巒,山間神獸出沒虎豹豺狼奔走。小猴蹲踞在高層峰巒或騎在獸身上,獵人巡獵於山石之間,刻畫出了一幅秀麗的山景和狩獵的場麵。此香爐工藝精湛,裝飾華美,也可以稱得上是一件曠世的珍品了!”
    “哦!那這錯金銀香爐……它的用途都有那些呢?”監獄長聽完好奇的又問到。
    薛元凱微微地咳嗽了一下,接著開口說到“漢代人使用錯金銀香爐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因為迷信鬼魅神佛,燒香祈禱以達到神明保佑的意願;這二嘛……是古人席地而居,燃香草可以潔室除濕,怡人心脾;第三,是達官貴人有熏衣染被的習慣,用從國外輸入的蕙草熏香衣被,以顯示自己的華貴。嗬嗬!監獄長,您的這辦公室要是用這錯金銀香爐,點上些上好的檀香,那就更能顯示您高雅和高貴的身份了!”
    “嗯!嗬嗬!好!好!薛先生,諸位,辛苦你們了!這三樣東西的確是好東西。按說你們把這東西也拿來了,我也該說話算數放人了。可是……唉!”監獄長說著臉上露出了為難之色。
    “監獄長,聽您的這口氣……您不會是要反悔吧?”薛元凱盯著監獄長問到。
    監獄長搖了搖頭伸手扶了扶眼鏡“唉!你們有所不知啊!再過幾天,上頭的要來我們監獄檢查待決犯。原打算檢查的時候隨便找兩個待決犯,讓他們看看做做樣子也就算了。可……可剛你們進來之前他們剛打來電話,說這次檢查他們要親眼看著每一個待決犯被處決。唉!說實話……您的這三樣東西,我可是真心的喜歡呐!今天,我也算開了眼界了這三樣東西……你們拿回去吧!”
    “這……監獄長,我們可是說好的!您這一下就變卦……您讓我們該怎麽辦啊?”薛元凱著急的對監獄長說到。
    聶子風往前一步,看著監獄長說到“獄長,您看我們這辛辛苦苦的把東西也給您拿來了,這……嗬嗬!您在好好的想一想,看有沒有什麽補救的辦法啊?”
    “辦法……對了!我聽說這次來監獄檢查的那個領頭的,特別的酷愛紫砂壺。你們要是能弄一把絕世的好紫砂壺,我想他……一定會對鄭氏兄弟睜一眼閉一眼的!”
    “薛先生,我哪兒倒是有一把好紫砂壺,不知道他會不會喜歡!”東子聽完問了一句薛元凱。
    “哦!是嗎?那你可知道那紫砂壺叫什麽名字嗎?”薛元凱聽完忙問了句。
    東子笑著微微一點頭,然後一字一句地說到“思……亭……壺!”
    “哈哈哈……好!好!你的這思亭壺他肯定會喜歡的!”薛元凱聽完頓時臉上露出了笑容。
    “薛先生,什麽是思亭壺啊?”監獄長好奇地問到。
    “哈哈哈!您有所不知啊!那思亭壺身如葫瓢,彎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麗,高虛蓋與壺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體。圓球形鈕的腳明顯,幹淨利索,圓包底,整器均勻為明接處理手法,此壺已成為特定的形製名稱。思亭姓陸,原為清初陶人。年代較早的思亭壺,壺嘴曲度較小,流口簡練,趁泥坯七分幹時,以竹刀落款於蓋口牆沿,筆致尚稱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壺,風格柔美,壺嘴已受“孟臣”、“逸公”諸式影響,曲線明顯,流口較尖,實用性強過前者,署款則各式皆備,有竹刀寫刻,也有鋼刀雙鉤刻,罕見鈐印者。以此思亭款式,清代店肆“萬豐”、“恒興”曾將此壺式腹部改為六方。其最著名的是署“秋崖”之款的壺,形製為圓中寓方,剛柔並濟的式度,“秋”字寫法左“火”右“禾”,顯為文人書法。壺上筆姿輕重有致,走泥若書墨純老中鋒,實乃是紫砂中的極品啊!民間玩壺之人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家有萬兩金,難抵思亭壺”可見這壺是有多麽的珍貴啊?”
    “好!隻要你們把壺給我拿來,那鄭氏兄弟就包在我的身上了!”監獄長聽完拍著自己的胸口說到。
    “好!那監獄長您先忙著,我們這就去拿壺!走!”說完薛元凱就走出了辦公室的門。
    監獄長從窗戶中看著,薛元凱等人一溜煙開走的汽車,臉上不經意地露出了一絲冷笑。
    “嗬嗬!拿去吧!反正都是將死之人了不拿白不拿,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