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仁祖反正
字數:4191 加入書籤
曆史上仁祖反正應該在天啟三年發生的事情,不過因為鄭繼願發動平安道起義引發多米骨牌效應,使得朝鮮本來應該應對女真人的外部軍事壓力變成了內部的平叛戰爭,而朝鮮內部也存在失地百姓源源不斷的前往平安道,隨著他們一起走的還有部分悍勇的流寇,因為這些不穩定的因素離開,導致平安道叛亂產生的內部軍事鬥爭重新又回到政治鬥爭,而光海君在經過大明徐光啟的居中調停後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不過結果就是在他的暗示下部分內官通過走私興華公司的商品和日本,朝鮮的鐵礦與女真人進行貿易,而女真人不僅是照單全收,而且要求光海君不要支持在寬甸皮島地區的登萊軍,不過光海君也清楚因為有皮島和寬甸五堡的登萊軍朝鮮麵對女真人的軍事壓力才不會太大,所以首鼠兩端開始進行牆頭草的操作。
對於曆史上的仁祖反正興華公司沒有什麽太多的資料,而且這事情也是通過楊向東與鄭繼願在朝鮮的情報網得知的情況,而且鄭繼願作為鄭弘立的弟子和小北派有很多聯係,而且在平安道也有很多已經加入興化公司的朝鮮籍的改革派青年,和興華公司的條件一樣都是出身平困家庭的年輕人,不過興華公司又和鄭繼願的情況不同,興華公司因為有自己的基本盤。公司通過先期的大規模的教育已經有了自己的幹部基本盤。分公司以及各農場和鄉鎮地區已經全部由這些原先的幹部進行管理。而那些沒了電戶來租他們的地主,也經過興華公司的各種商業活動將他們的土地全部公有製,而這些從原來的二道販子成了實業的商人。而這些吃到了甜頭的商人也明白了,土裏刨食確實不如搞實業。
而鄭繼願在平安道沒有自己的基本盤隻能進行激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操作,這讓當地百姓對於鄭繼願的隊伍很認可,但是那些逃難的地主和被砍頭的地主餘孽卻不這麽認為,所以一直在鼓動現在掌控朝堂的北人派,大北人派也不是傻子,一個平安道支持大明與女真人的戰爭,總好過大家都出錢支持,而隨著黨政的愈演愈烈,沒有任何軍事力量的西人派決定請外援。
信使在正月這幾年朝鮮百姓非常喜歡的期間前往位於平安道的所謂叛亂軍所在地,這是因為在每年位於平安道的鄭繼願就會安排各種的工作,有負責農業的,有負責工業的,還有與興華公司合作外派或者直接作為雇工的商業合同,這幾年的時間平安到那裏能吃飽飯,能吃好飯的傳言已經傳遍了整個朝鮮地區。甚至一些日本中心地區的大名也會在對馬島簽訂人口販賣的合同,通過當地的興華公司工作人員將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或者一些希望獲得榮譽和豐厚傭金的武士送到朝鮮地區,在全羅道進行幾個月的漢語學習後前往平安道在哪裏上船南下。
趁著大量百姓湧入平安道的時機,一些經過偽裝的西人陸陸續續到了平安道,通過一些小北人聯係到了鄭繼願,此時鄭繼願正在忙著處理興華公司的人員雇傭合同,因為南海地區的擴大,需要大量人口參加農業工作。鄭繼願手中有大量從朝鮮地區其他地方來的難民,麵對平安道有些飽和的情況,此時據不完全統計朝鮮就有人口800多萬,而現在聚集在平安道的就有90萬,知道平安道不比南部地區這裏處於山地。根本沒有這麽多的土地供給,而鄭繼願也清楚平安道現在基本上就是興華公司的糧食在養著,而且為了保證不出現水土流失鄭繼願也不想過分開墾土地,看著文件清單上10萬人的統計數字,鄭繼願既不想這些人口大量流失,知道沒辦法安定這些人。為難的鄭繼願不得不放下這份文件,或許是為了安撫心情,那一份文件是關於平安到地區開墾鐵礦與煤礦的情況。這就比較好了,因為有興華公司的幫助在平安道建立了大量煉鐵廠,而興華公司沒有要坑他的意思。這些煉鐵廠的設備都是比較新的,人員培訓也從不拖遝,而且還提供了各種高素質的人員,這讓鄭繼願也可以有自己的工業體係發展,下一份的是農業報告,聯係工業部門的鋼鐵產量的情況,有大量鐵質農具的幫忙農業發展也遠遠超過朝鮮其他地區,好心情沒有持續太久,下一份文件是關於戶籍的,這次有8000份戶籍更改的申請,也就是從雇傭工成為興華公司的正式員工,也就是說他們有了大明籍貫,正在有些心裏矛盾的鄭繼願聽秘書匯報了西人來拜訪的消息。
“我看朝鮮內亂是要興起了,不知道女真人會不會趁著朝鮮內亂發動進攻,從目前來看女真人對朝鮮還是有想法的。”沈有容在會議上開口了。
“努爾哈赤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搞事情,我擔心的是鄭繼願會擴大自己的地盤。”康應乾接茬說道。
“鄭繼願不會擴大地盤,平安道現在說到底是我們在養著,鄭繼願也清楚,自己不到擴大地區的時候而且如果他的位置很尷尬,如果北上鹹鏡道那麽他就是抵抗女真人的前線了,南下黃海道不論是現在的國王還是新的朝鮮國王也不會同意的,此時鄭繼願也清楚自己的處境。”吳啟榮說出判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不擔心鄭繼願會擴張我怕民意洶洶鹹鏡道和黃海道的百姓起義希望效仿平安道,那時候鄭繼願就處在兩難境地了。”喬一琦開口說道。
此時不僅是鄭繼願,在登萊總部的決策層也是為難,而會議一時間處在了為難的局麵,喬一琦決定前往平安道與西人黨當麵聊一聊。
時間就到了天啟五年的三月,此時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在統治遼東期間,先屠無穀之漢人,再殺富戶,誅賢人,致使更大規模的遼人反抗。此時與蓋州對峙的登萊軍反而沒有任何主動出擊行動,反而是歸附堡的一個營的護衛隊,配合騎兵營和一個團的遼東籍民兵突破山區沿著畢裏河與部分被打散的遼東義勇匯合。騎兵營是頻頻出擊,把探明的被包圍的義勇解救出來。一些還保留財產的富戶決定離開遼東前往登萊,一些不願意離開的富戶或許還想留在故土,而對於女真人有家仇的遼人也決定留下來,不過他們也清楚自己幾斤幾兩,護衛隊營政委決定把他們帶回去集中培訓,遼東這些人好多都是會馬的,於是政委一邊將這些人帶回歸附堡,一邊給位於蓋州的參謀部發了報告。
而所謂的仁祖反正也依舊沒有任何消息,時間到了四月份,朝廷所謂的慰問使者到達蓬萊,登萊巡撫袁可立出門迎接,不過也得到了內閣計劃讓登萊軍全軍放棄寬甸主力全部集結在蓋州的想法,從目前遼東情況來看,雙方兵力都集中在沈陽前線,寬甸雖然可以策應,不過總體來說用處不大,所以內閣希望裁撤寬甸地區,這讓在座得袁可立沈有容臉色沉重,袁可立或許是因為登萊軍離開寬甸屬於短視,可是沈有容卻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寬甸地區目前女真人的壓力反而不大,至於為什麽還保留將近兩個團的兵力在寬甸地區的主要目的是保護朝鮮被女真人入侵。從自己得到的情報上來看朝鮮地區的情況很不好,政局混亂官員貪腐怠惰,士兵的裝備和訓練嚴重不足。麵對久經沙場的女真士兵肯定是一擊而潰,而內閣要求裁撤寬甸地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袁崇煥。說到底還是錢糧裝備的問題,從數據上來看,大明兵部和戶部一共欠了登萊地區90萬兩。這還隻是工時費用,如果是原材料的話差別就更多了。這也是內閣諸君為什麽一直在強調登來地區要交付賦稅的原因。
袁崇煥那裏更有話說了,從目前推測的情況來看登萊青三府大概可以收200萬的賦稅,這還是金銀貨幣的數量,加上糧食的話數量更多,可是登萊青三府的官員對於戶部和內閣的要求,一收一個不吭聲,反倒是說登萊軍和青州軍花費很大且處於戰爭前線,說普遍大明存在的水災,旱災,蝗災在三府也是肆虐,而袁可立覺得登萊青三府人人安居樂業,有的飯菜吃,而且即使有蝗災,旱災,水災,但是也確實沒有聽到任何關於這些災害的匯報。如果說是官員串通起來,那最起碼也應該有一些百姓會到蓬萊告狀。事實上這兩種情況都沒有,於是袁可立進行了實地考察。和各個縣州發過來的公文情況一樣,各個地方的糧倉確實很充盈,但問題是糧食確實不少。府庫內並沒有什麽銀錢,麵對四不兩直到來的袁可立各個縣州也有話說,放眼整個大明北方,糧價穩定的也隻有登萊青三府,如果把這些糧食給了戶部之後,三府的糧價陡然上升。那不要說支援遼東地區作戰了,三府地區就會破壞本來穩定的局勢。而且言語當中對於大明內閣和戶部工部等官員有些不滿,畢竟那麽短欠款單子三府各地官員都有了解,有好臉色就怪了。
但是這相對於袁可立,沈有容很清楚登萊兩地的貴金屬是有的,而且很多,不過都在興華公司的鑄幣廠,那裏存了不少於1000萬的銀子,而且都是質量很高的銀元,但是那些銀子確實有很大的用處,可是如果說把糧庫的糧食拿走,事實上對於登萊也不存在糧食價格暴漲,但是說到底也是登萊青三府事實上已經處於獨立狀態。原有的官員保持留任,有上進心,可以培訓的官員全部進入新華公司體製內進行培訓後再上崗。那些混吃等死的就是空拿一份糧餉之後,有興趣的拿著手裏的銀子進行投資,沒有興趣的也不想做事的就是被送到南下支援建設。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說,不僅是內閣,天啟皇帝也想裁撤寬甸地區的兵力,因為這幾年軍事並不複雜。寬甸地區因為登萊軍強大的軍事能力,導致努爾哈赤事實上有些放任自流的味道,而寬甸地區除了建設就是種地,軍隊也開始進行了三次大規模輪替,沈有容也有些泄氣,既然朝廷覺得寬甸地區沒用那就直接撤下來,現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壓力很大。雖然前線作戰的都是規化營和雇傭兵。不過後方島嶼地區的治理也需要很多正規兵力的協助。而且從朝廷大員和天啟皇帝的認知中朝鮮自己可以抵禦女真人的進攻,不妨就給他們一個犯大錯的機會。
喜歡火紅大明請大家收藏:()火紅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