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字數:2310   加入書籤

A+A-




    大橋頭餛飩攤。

    過了八點,早餐攤上吃飯的人也少了,隻有零零散散的幾個人。

    “大叔,兩碗餛飩,大份的,再來三個茶葉蛋。”王騰吆喝一聲,順勢坐在小馬紮上。

    剛坐下就發現商庭還站著。

    “這叫馬紮。”王騰拿起一個馬紮放到折疊桌另外一側。

    “倒是方便。”商庭輕輕然坐下,坐姿端莊,後背挺得筆直,似乎屁股下麵坐的不是馬紮,是龍椅。

    這是多年養成的習慣。

    也就當她獨自一人,或王騰在身邊服侍的時候,她才會展露出慵懶的一麵。

    吃飯的人少,餛飩很快就端了上來。

    十幾個餛飩在白瓷碗盛的湯裏漂浮著,湯是淡黃色的,上麵飄著蝦皮、紫菜和蔥花,還有幾滴香油。

    鮮香氣撲鼻。

    “這裏的餛飩餡大皮薄,湯汁味道也好,你嚐嚐。我記得你也愛吃餛飩,看看和咱禦膳房的手藝差多少。”王騰把一次性筷子掰開,用紙巾擦了擦,遞到商庭手裏。又用湯勺盛了三個餛飩,放在一個小碗裏,擺在商庭麵前。

    一套動作行雲流水,頗具美感。

    “在這裏吃飯的都是普通百姓嗎?”商庭沒有著急吃,她看了看四周問道。

    王騰一邊剝著茶葉蛋,一邊說道:“對,在這裏吃飯的基本上都是普通打工族,平民老百姓。”

    商庭端著碗,用勺子舀起一個餛飩,輕輕的吹了吹,咬了一口,嘴唇微微蠕動,等餛飩咽下去之後才開口說道:“味道不錯,比禦膳房做的也差不了多少。”

    王騰把茶葉蛋的蛋白和蛋黃分開,放到一個小碟子裏,然後將小碟子遞到商庭麵前,笑著說道:“這可不一樣,你大魏吃的餛飩,那高湯可是用魚翅、鮑魚、海參、老母雞吊的。就那一鍋湯,就頂得上這飩攤了,那得多少碗餛飩。”

    “想不到這裏的百姓,和朕吃的差不多,真乃盛世。”商庭低頭看了一眼小碟上的茶葉蛋,問道:“這是雞蛋?”

    “是雞蛋,用鹵料煮的。”

    “為何在這裏普通百姓也能用這樣的飯食?”商庭不解的問道。

    王騰沉思片刻,答道:“嗯,這個解釋起來就有些複雜了,怎麽說呢?簡單來說就是生產力的發展。打個比方吧,在咱們大魏一畝地能產多少糧食?”

    商庭放下手裏的勺子,抬頭說道:“去年嶺南的肥田,畝產二百二十餘斤,西北那邊的像九水、隴右這些地方,畝產不過一百五十斤,這還是年景好的時候。遇到荒年……”說到這裏,商庭頓了一下,她的眉毛微微皺起。

    “隆盛七年,大旱,隴右、汜水、汾州莊稼絕產,赤地千裏,百姓……易子而食。”

    “易子而食。”

    商庭看著碗裏的餛飩,沒了吃飯的興致。

    王騰在商庭身邊整整三年,對她的心思把控到了極點。

    明白是時候岔開話題了。

    “陛下記得可真準。”

    商庭默然道:“民以食為天,不知道這些又如何治理國家。”

    “在這個時代,一畝地的產量大約有1200斤。具體的數字我不知道,但是這個數應該大差不差。”王騰道。

    商庭一驚,問道:“一畝地有一千兩百斤,如何做到?”

    “這兒都是用大機械生產,有充足的水利設施和足夠的化肥農藥。在大魏,一個農戶拚死拚活也就能種二十畝地,可是在這兒運用機械,大農場裏一個人就能種上百畝地。所以可以用很少的人力解決吃飯問題。解放出來的其他勞動力就可以從事別的行業。這就是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