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計誅鼇拜 欲撤三藩

字數:2596   加入書籤

A+A-




    淺談清朝!
    康熙帝經此一激,決意鏟除鼇拜集團。但鼇拜黨羽已經遍布朝廷內外,行動稍有不慎,必將打草驚蛇,釀成大變。
    康熙決定不露聲色,於是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布庫為戲。鼇拜見了,以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心中反暗自高興。不到一年,都學得拳術精通,武藝高強,連康熙帝也得了一點本領。於是康熙帝不動聲色,先封鼇拜為一等公。
    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先將鼇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然後他召鼇拜入宮覲見。鼇拜此前常常出入宮廷,不以為奇。這次一召,他就毫無提防地來了。
    到了內廷,見康熙帝端坐在上麵,兩旁站立的,便是一班少年貴胄。鼇拜昂著頭,走至康熙帝前。說道“皇上召臣何事!”
    康熙帝豎起龍目,怒向鼇拜道“你知罪麽?”
    鼇拜毫不畏懼,直答道“臣有何罪?”
    康熙帝道“你結黨樹私,妨功害能,罪不勝舉,還說無罪!”
    鼇拜聽了此語,惱著性子,忍耐不住,仍舊發作攘臂故態。康熙帝索性激他一激,便道“左右與我拿下!”
    鼇拜厲聲道“哪個敢來拿我!”
    言未畢,一群少年應聲而出,擁住鼇拜,你一拳,我一腳,鼇拜不防這童子軍,竟有如許能力,方想極力招架,誰知已被眾少年掀翻,束手就擒。
    接著,康熙帝命議政大臣等審訊鼇拜。大臣們審實後,宣布鼇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鼇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鼇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弑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不久,鼇拜就在禁所死去。
    僅存的另一輔政大臣遏必隆因為長期勾結鼇拜,被削去太師、一等公的爵位。康熙帝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康熙帝鏟除鼇拜之後,甄別官吏,為被鼇拜矯旨處死的蘇克薩哈等昭雪,獎勵百官上書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實操朝政大權。
    這時文武百官,方曉得康熙帝年少英明,不敢肆無忌憚。這事傳到外省,別人倒還不甚介意,隻有那兩朝柱石功高望重的吳三桂,偏覺心中不安起來。此時還要從清朝入關開始說起,清廷入關之後,因為八旗兵力不足,為了對付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朝廷的反抗,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官降將充當前驅,從事招撫及武力鎮壓。在明朝降將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為王。他們所率領的軍隊成為八旗以外的重要力量,在滿清入關後為其效盡犬馬之勞。經過二十年的鬥爭,堅決抗清的農民軍失敗了,南明的政權也垮台了。這時清廷把八旗基本力量放置在北方,以保衛京師及駐防各重要城池,而南方就暫讓給吳三桂等去鎮守。
    吳三桂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兼轄貴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鎮守廣東;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後,其子耿繼茂襲封,鎮守福建。上述三方勢力合稱三藩。三藩之外,還有一個孔有德。但是孔有德在同李定國作戰時失敗自殺於桂林,其子也被李定國所殺,所以無人襲封,僅有一女孔四貞嫁給孫延齡,清廷即以孫延齡為將軍代領其眾,駐守桂林。三藩在所鎮守的省份權力甚大,遠超過當地地方官員,並可掌控當地軍隊、稅賦等。
    三藩各擁重兵,久據數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領,綠營兵各六七千,丁口各兩萬;平西王所屬兵力五十三佐領,綠營兵一萬二千,丁口數萬。吳三桂功高兵強,四方精兵猛將多歸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將王輔臣為陝西提督,李本深為貴州提督,吳之茂為四川總兵,馬寶、王屏藩、王緒等十人為雲南總兵。三藩勢力幾及全國之半。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廣東鎮守平南王尚可喜,因其子尚之信酗酒暴虐,不服父訓,恐怕弄出大禍,遂用了食客金光之計,奏請歸老遼東,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他的意思,無非望康熙召還,得以麵陳一切,免致延累。適值康熙因鼇拜一事,痛恨權臣,見了此奏,即群臣議複。
    經戶、兵兩部和議政王貝勒大臣集議,認為如果尚之信擁兵留鎮廣東,跋扈難製,即議定藩王現存,兒子不得承襲,尚可喜既請歸老,不如撤藩回籍等語。康熙帝遂照議下逾。
    吳三桂在雲南,日日探聽朝廷消息,他的兒子吳應熊曾招為駙馬,在京供職,所有國事,朝夕飛報。尚可喜還未接諭,吳三桂早已聞知,當下寫了密函,寄到福建。此時靖南王耿繼茂已死,由其子靖忠襲封,仍鎮守福建。耿精忠得了三桂密書,就照書中行事。二人在同年七月先後疏請撤兵,以試探朝廷意旨。
    康熙帝召集廷臣會議,索尼之子大學士索額圖、圖海等多以為三藩不可遷移。康熙帝道“朕閱前史,藩鎮久握重兵,總不免惹出禍端,朕意還是早撤。況吳三桂子應熊,耿精忠弟昭忠、聚忠等,都在京師供職,趁此撤藩,彼等投鼠忌器,尚不至有變動。”兵部尚書明珠,戶部尚書米思翰,刑部尚書莫洛,聽到此語,就隨聲附和,力請徙藩。
    康熙帝遂準奏撤藩,差了學士博達禮往雲南,戶部尚書梁清標往廣東,吏部左侍郎陳一炳往福建,經理各藩撤兵起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