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支援大軍

字數:4385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崛起 !
    紫禁城洪武門外,人聲鼎沸。
    昨日朝會,一切事宜已經做出了調整和部署。
    現在應天城內有兵力二十萬,可是外城有十八道城門,讓這二十萬兵力捉襟見肘,昨日,朱允炆經過慎重的考慮,決定把外城南邊和西邊城門的兵力,調出一半來支援最有可能被朱棣攻打的東邊的三個城門,觀音門,姚坊門和仙鶴門。
    這幾天,又有許多進京勤王的兵力陸續趕到,雖然不多,但總比沒有強。進京支援的有蘇州知府姚善的一衛兵馬,還有寧波知縣王進,徽州知縣陳彥回,樂平知縣張彥方各自率領的本部兵馬。
    其他地方也陸續傳來進京勤王的消息,這對朱允炆來說,絕對是好消息。
    曆史記載,這些支援京師的兵馬,根本沒來得及趕到京城,朱棣就兵不血刃攻下了京城應天城,現在,朱棣不僅沒有攻下京師,而且,各地勤王的兵馬陸續趕到。
    這說明,曆史的車輪,已經在朱允炆的努力下,開始發生了轉向。這也是朱允炆敢把其他城門的兵力調往東邊三個城門的原因。
    除了這些兵馬,紫禁城的禁衛軍也被朱允炆抽調了一些。
    此時的京城,已經被朱允炆嚴密地控製了起來,凡是可能成為朱棣內應的人,朱允炆自認為已經全部拿下,根本不可能形成裏應外合的局麵,即使有人想裏應外合,有武定侯郭英在,朱允炆也不怕。
    原計劃,郭英是要帶著禁衛軍去衝擊朱棣叛軍的,可是現在朱允炆做出了調整,這也是為了保險起見,因為誰都無法預料,朱允炆和朱棣在前方對戰,後方會不會突然冒出內應的人。
    支援東三門的兩萬先遣兵力,已經集結完畢,後續其他離得較遠城門的兵力,也會陸續趕到,直接去觀音門報到聽候調遣。
    現在在紫禁城洪武門外,除了這兩萬兵馬,還聚集了很多京城的老百姓,還有所有的朝臣也聚集於此,昨日朝會,他們已經知道,皇帝會親自去鎮守城門,今天,他們都是來給朱允炆送行的。
    朱允炆的到來,頓時讓現場兩三萬人頓時俯首拜倒,口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場麵,頓時讓朱允炆心潮澎湃,做皇帝雖然累,但還是很爽的。
    “各位愛卿,眾位將士,還有京城的百姓,大家都平身吧”,朱允炆走出龍輦大聲地喊道。
    “謝皇上”
    “諸位,話不多說,感謝你們對朝廷,對朕的支持,感謝你們的不離不棄,你們每一個人的付出,朕都會記得,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攜手,打敗叛軍,共同保衛我們的家園,必勝”
    “必勝,必勝.....”
    呼喊聲此起彼伏,群情激奮,朱允炆可是皇上,能放下身段,感謝所有人,讓他們受寵若驚,他們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得到皇帝的感謝。
    “曹國公李景隆”
    “臣在”,隻見李景隆騎著高頭大馬,銀盔銀甲,披掛整齊,應聲出列。
    “大軍開拔,目標觀音門”
    “是,皇上”,李景隆答應一聲,隨即朝大軍一聲大喊:“開拔”
    兩萬部隊開始有序移動,朱允炆來到眾位大臣麵前,說實話,朱允炆隻認識方孝孺一個人,那些認識的人,全都派出去了。
    “方大人,諸位愛卿,京城後方就拜托各位了”,說完,朱允炆朝著所有朝臣深深地一鞠躬。
    “皇上......”,朱允炆的這一鞠躬,讓很多人受寵若驚。
    “皇上,你千萬要小心啊”,方孝孺一臉擔憂地說道。
    “方大人,你放心好了,別忘了昨天咱們商量好的大明晚報,方大人可要當回事啊,立即著手籌辦,至於需要的人手,方大人自己定”
    “皇上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
    有了方孝孺的承諾,朱允炆總算是放心了。
    大明晚報,這是昨天朱允炆和方孝孺商量的事情,方孝孺對報紙沒有任何概念,朱允炆解釋了好久,方孝孺頓悟。
    報紙可以成為朝廷政策的宣傳工具,成為朝廷的喉舌,可以控製輿論導向,也可以成為民眾了解國家大事的一個渠道。
    其實,朱允炆是想讓報紙,成為他今後改革的宣傳工具,他改革的政令,要傳遞到每個人的耳朵裏,而不是傳遞到奉天大殿的朝臣耳朵裏就斷了。
    朱允炆已經在考慮今後的事情了。
    朱允炆和方孝孺交流了片刻,便上了準備好的馬車,他並未鑽進車棚,而是站在車棚外,和兩邊的老百姓招手致意。
    這可不得了了,百姓們紛紛作揖叩拜,有的人甚至激動的淚流滿麵。什麽時候,他們也能這麽受皇帝的重視了?
    “皇上,為了你的安全,你還是進馬車裏吧,誰也不確定這裏麵會不會有叛軍的奸細”,李景隆騎著高頭大馬,來到皇帝身邊提醒道。
    “好了,我知道了”
    朱允炆嘴上這麽說,可是依然在一直和老百姓揮手致意,根本沒進馬車裏。
    李景隆無奈,隻能派人加強皇帝馬車周邊的戒備。
    你要說朱允炆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畢竟這個時代,刀槍弓箭管製並不那麽嚴,如果真的有人想暗殺他,一支毒箭足矣。
    朱允炆其實有防備,而且,朱允炆的眼神其實並不在百姓身上,而是在四處觀察可疑動向。萬幸,直到走出走出了老百姓夾道歡送的隊伍,也沒有朱允炆想象中的暗殺事件出現,朱允炆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到了沒人的地方,朱允炆索性也改乘馬。
    “皇上,你今天可遲到了”,這時候,一個騎馬少年,身穿盔甲,來到朱允炆身邊說道。
    朱允炆扭頭一看,是伊王朱榏。
    “嗬嗬,昨天事情太多,太累了,晚起了一會兒”
    “皇上,你剛剛和方大人說的大明晚報是什麽東西?”
    “你以後會知道的”
    “哦”
    朱允炆仔細打量現在的伊王,銀盔素甲,腰間挎著一柄寶劍,還真像那麽回事。
    “伊王叔叔,可以啊,像個帶兵打仗的人”,朱允炆笑著調侃道。
    “那是,以前是沒機會,現在皇上給我帶兵打仗的機會,必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嗬嗬”,朱允炆笑了笑,並未接茬。
    伊王還是年輕啊,根本沒經曆過真正的戰爭,也根本沒體會過戰爭的殘酷,想象中的戰爭和現實中的戰爭,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
    說實話,朱允炆大的戰爭場麵沒經曆過,但是小規模的衝突也見識過。
    上次在坑道阻擊朱棣,盛庸衝擊朱高煦,有不少死傷,朱允炆隻看了一眼,那橫七豎八的屍體,受傷士兵皮開肉綻的刀口,讓朱允炆久久不能平靜,甚至那幾天吃飯睡覺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兩萬支援大軍朝觀音門開進,帶領他們的人,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王爺,一個是國公。
    三個人三匹高頭大馬,按道理說皇帝應該在三個人中間,可現實並不是這樣,朱允炆和李景隆在兩邊,中間是年輕的伊王朱榏。
    李景隆和朱榏穿戴盔甲,而朱允炆,穿著毫不起眼的普通便衣。
    如果外人看了,第一感覺是,伊王朱榏是這支隊伍的最高指揮官,李景隆是副將,朱允炆就是一個文書。
    年輕人啊,這才是赤裸裸的現實世界。
    伊王朱榏不以為然,反而得意洋洋。
    兩世為人的朱允炆,也不是什麽良善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