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天日

字數:4557   加入書籤

A+A-




    小城遺事之林文!
    縣長、市長和各自同級的書記,對於轄區的老百姓來說,大概就是天日了吧。所謂“青天大老爺”,幾千年來也不是白叫的,隻是現在沒人叫了而已。
    而林文,現在就在渴求陽光的普照。
    花了一天到縣城和市裏去實地考察地圖裏搜到的地址後,林文就開始寫那幾封信。
    從這個事件來看,林文還是一個沒有成長起來的天真少年——甚至於還是一個孩子,所謂“早熟”等詞語用在他身上實屬有失考量。因為他沒有想過這樣做可能的後果,或是想過了但不以為意,不然他也不會在此時做出這樣的事情。
    總之,他在母親做生意不需要他幫忙時,偷偷花了大把時間寫這幾封信,字斟句酌,改了又改,才在半月之後寫畢。而後他又一個人去了郵局,將這幾封信寄了出去,並買了幾個信封還回家中,便覺得事情已然辦好,隻消等待回音就是了。
    等待是人世間最煎熬的事情,那約期私奔的人是等不得的,林文這樣的少年自然也等不得。但他耐著性子,一直等著。在這等待的前四個月裏,他除了給每位領導追加了幾封信之外,就隻寫了一首詩,未經雕琢,一氣嗬成,題目叫《宿野》,其心之所向,依稀可見
    滿天星搖曳
    流螢訴說圓缺
    細數這漫漫長夜
    思緒淩亂著心結
    風拂過夏意清冽
    嘴角揚起的淒切
    無知無覺
    轉瞬即謝
    眼中的一切
    不過是天邊那殘月
    夢裏的光潔
    都化作紛飛的碎屑
    眉間如潮憂思無人能解
    和茶咽下喉間無聲嗚咽
    燈花凐滅
    八月飛雪
    日出的幻覺
    畫意無法書寫
    輕撚過一片竹葉
    忽見睡蓮開未謝
    花樹下看倦離別
    衣袂後閃爍明滅
    恍然一瞥
    光陰重疊
    執念著殘缺
    尋真的心意早決絕
    輕觸著翻閱
    融化了庭前三千雪
    心間一點明火不再冷卻
    願化一隻無關風月的蝶
    含淚眉睫
    如花笑靨
    對於一個第二次寫詩的少年來說,押韻還是必要的。不過,這首詩,本來也是有曲子的,但具體哪首不清楚,隻能把它當作一首詩念出來了。
    這就是林文在煎熬之中,百無聊賴之下,靈感枯竭之時,自己得到的也是饋贈給世間的,唯一的文化滋養吧。
    等到四個月後,回音來了。郵差送信來時,秦月娥不在家,欣喜之下的林文還是回到自己房間,偷偷拆開來看
    林文同學
    我是縣教體局局長,市高官、市長等諸位先生都收到了你的信,特委托我來向你回話。
    你的建議很中肯,切中如今時政要害,不勝感激,縣市領導也讓我向你表示感謝。縣市本應抓緊處理,但如今正值農忙,麥子之收割是頭等要事,不容縣市父母官放鬆,他們已親往田中考察指導,無法分出時間和精力。待農忙之後,若他事皆畢,自當優先盡快處理此事。還望你多加體諒,莫要著急,在家靜候佳音,此事終有了結之時。
    再次感謝你的來信,這對我們的工作很重要。以上。
    林從文
    2016年四月
    我們不難看出,這就是敷衍一下而已,此事永遠得不到解決。但林文不同,首先這相似的名字就會激起他的興趣;再者,雖說隻有短短兩百來字,卻因為出自某領導之手,再加上林文心中的無限期待,給了他莫大的希望。
    但兵家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在人的心理作用上也同樣適用,林文再讀、三讀後,大概明白了其中意思,心中的希望,也就隻有一絲了。
    不過,僥幸心理是人人都會抱有的,他仍然不願相信,這件事就這樣了,但心中又不斷湧出此等想法。故而當秦月娥讓他一同去踏青時,他竟因悶悶不樂而差點破天荒地提出反對,當然還是忍住了。隻是提出,能不能約上大壯,秦月娥卻以大壯學校忙為由拒絕了。他也沒再提這事。
    清明過後沒幾天,秦月娥就帶著林文去了郊外,相伴的是一幫生意上的朋友——因為某些原因,林家的親戚已不認林文了,秦家人也與秦月娥少有往來。
    林文很鬱悶,因為沒有熟人,自然很無趣。他便小心翼翼地提出,自己能不能去另一塊地方走走。秦月娥正要趁此機會談談生意,便順水推舟地答應了。
    林文便棄了種滿秀美樹木的大路不走,自取了一條偏僻的小路同向而行。走出一段路,便從衣兜裏掏出新買的棒棒糖,含在了嘴裏,卻哼不起歌來。這裏似乎沒什麽人走,土牆年久失修,都快要塌了。“知而慎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他喃喃道。有相似語句出自《孟子》,而此句語出何處不知,一說孔子所雲,一說孟子所雲,依他看,這不過是後人假托聖人之言罷了。
    行到一處,牆已塌了一半,他經過牆邊,不經意地往外一瞥,將視線收回來後,又不禁多看了幾眼。
    十來米開外,有幾個人擁著兩個人,旁邊有幾個老農,中間那兩人正以手遮陽,笑著問些事情,老農也回答了,具體什麽聽不清楚。但那兩人的身份已然清楚,因為旁邊有人扛著攝像機,還有幾個記者準備采訪。
    現在還沒到割麥的時候吧。林文忍不住這樣想著。
    他剛準備走,卻聽見有人叫他“娃兒,過來!”
    林文回頭一看,是另一位老農,便走了過去“爺爺,什麽事?”
    老農反問他“你擱那兒看啥呢?人家縣上和市上的大領導,青天大老爺,來咱這兒視察,別瞎湊熱鬧!”
    林文心裏“噔”了一聲,忙答道“我就是好奇看一下。既然是領導,那我就走了。爺爺再見!”
    他轉身走時,聽得身後老農歎著氣“唉,現在的娃啊,咋得了哦!都不曉得個怕字了……”
    這本是一般的話語,在他聽來卻字字誅心。
    兩條路的交匯口,林文等到了秦月娥一行人,那幾人照例詢問一番,又誇了他一番,秦月娥自然也損著自家兒子,林文心裏明白,一笑置之。
    跟著這些人往回走,林文也不覺無趣了,因為他一直走在最後麵,一路無話,思考著今天所看到、聽到的一切,已沒心思去想今日之行有沒有趣了。
    回到家後,他又像剛回到竹溪那幾晚一樣——頭一晚除外,輾轉反側,一夜無眠,終於在午夜時分,下床來寫了一首詩,自由體的律詩,沒有題目,正是引子裏的那首
    書行遠遠鄉,強欲寄高堂。
    結遊傍佳樹,獨步倚危牆。
    誠感治府易,佯觀割麥忙。
    候音未至久,不複少年郎。
    “遠遠鄉”一詞應是出自白居易的《夜雨》,通曉詩詞的人應該都知道這首詩,但對大眾而言算是生僻。若是將《夜雨》中頭兩句詩單獨列出來,並標明是香山所寫,想必會有各種稱讚、各種賞析,受到各種追捧。而林文,他不是白居易,這首詩,自然也就無人知曉,就算有人看到,也隻會像林文對待某些話語一樣,一笑置之吧。。
    他又往嘴裏送了根棒棒糖,提起了筆,準備再次丟出幾塊注定沉入大海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