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太史慈大破青州黃巾 曹孟德獲荀氏相助

字數:5086   加入書籤

A+A-


    三國之太史子義!
    第127章 太史慈大破青州黃巾 曹孟德獲荀氏相助
    太史慈槍出如龍,一招快過一招,一招猛過一招,放眼看去,槍影重重,讓人眼花繚亂。
    管亥天生神力,那大刀也重有五十餘斤,每一招每一式,皆是大開大合。
    太史慈的長槍也是镔鐵打造,根本就不懼跟管亥硬碰硬。
    往往管亥一刀砍來,他用長槍隔開之後,反手就會刺出幾槍。
    兩人交手十餘個回合,管亥額頭上麵就開始往外冒汗了!
    太史慈見他有了懼怕,沒有跟其廢話,手上的力度反而加大了幾分,速度也跟著提升。
    太史慈的槍法很簡單,不管管亥從哪個方向砍來,他都是直接硬碰硬將其大刀隔開,之後複又挺槍攻擊,徹底占據主動權。
    正所謂,久守必失,管亥防守了七八個回合之後,就再也跟不上太史慈的槍法,沒有兩下就被太史慈挑落馬下。
    看著抵住自己喉嚨的長槍,管亥不甘地說道“今敗餘你手,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他本想硬氣一下,然後在太史慈的勸說下,再歸降。
    自己麾下有二十餘萬黃巾眾,他也不怕太史慈不勸降自己!
    太史慈聞言,哼了一聲,手往前一伸,槍尖刺入鎖骨,將其往後一甩,說道“悠妹,交給你了!”
    太史悠看到太史慈扔過來的管亥,縱馬上前,長槍往前一遞,洞穿了管亥的喉嚨。
    管亥雙手捂住喉嚨,嘴裏不斷地往外湧著鮮血,眼神中全是不解。
    大陣當中,郭嘉看管亥已經死了,立刻說道“典韋、高覽,命令全軍壓上,準黃巾賊寇‘投降免死’!”
    “諾!”典韋、高覽應了一聲,呼喊著帶兵壓了山去。
    黃巾賊雖眾,但多是老弱婦孺,缺乏戰鬥力,青壯者不足六萬,又缺乏裝備。
    見管亥已經死了,所有人頓時慌亂一團,四處散走。
    趙雲的五千鐵騎在轟隆隆的馬蹄聲中,不斷靠近,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太史慈這次是一身重孝領兵,任何人膽敢在其麵前,揮舞手中兵器反抗,都會被他用長槍挑起,砸入黃巾當中。
    此刻的太史慈,跟人的影響就是,雖無霸王之力,但差也差不了多少!
    “跑呀!”
    也不知道是誰開的口,但這個詞一出口,整個黃巾軍頓時亂成一團。
    高覽縱馬上前,高喊道“投降免死,持械反抗者,格殺勿論!”
    其手中巨斧不斷劈砍,任何敢手持兵刃或者不跪地投降者,終究少不了挨上一斧子,換得個身首異處。
    太史悠跟夏兒,兩人兩馬兩槍,領著三百鳳凰衛,來回縱橫,或砸或刺,殺敵無數!
    黃巾敗退三十餘裏,再也成不了氣候,四散而逃。
    太史慈收降超過七萬,大多都是老弱婦孺。
    此戰過後,北海算是方定。
    然而,太史慈並沒有就此放手,而是廣發書信,通傳整個青州,廣邀請各地豪強,共聚北海。
    北海城外,鎮北軍大寨。
    郭嘉拉著一個人,說說笑笑地走了進來,說道“主公,屬下給你介紹一位大才,其乃是光武嫡派子孫,淮南成德人,姓劉,名曄,字子陽。”
    太史慈聞言,放下手中文書,不由得站了起來,拱手說道“慈見過子陽兄!”
    劉曄避開之後,朝太史慈行了一禮,拜道“曄拜見駙馬爺!”
    太史慈哈哈大笑著上前,扶起他說道“子陽能夠前來吾軍中效力,實乃太史慈之福分也!”
    眾人落在之後,劉曄拱手說道“聽奉孝所言,駙馬爺手中,有先帝遺詔。劉曄鬥膽,還請一觀!”
    太史慈聞言一愣,複點了點頭,將詔書拿了出來,遞給劉曄道“此乃張讓命人轉交給我,為了這份詔書,冀州死傷三百餘人,絕無虛假!”
    劉曄沒有搭理太史慈,而是仔細察看之後,說道“我劉氏子弟,自然有辨別詔書真假的方法。此詔書確認無誤,劉曄願聽從大將軍調遣!”
    太史慈聞言大喜,說道“有子陽相助,何愁亂賊不滅,漢室不興!我有意調審配來青州任職,不知子陽是否有意屈就一個議曹從事?”
    劉曄聞言,站了起來,走到正中央,拱手說道“素聞駙馬爺素有賢明,冀州百姓無不稱讚,曄敢不效命!”
    說完,劉曄聊衣跪倒在地,叩首道“劉曄拜見主公!”
    太史慈繞開書案,走到劉曄跟前,將其扶起,說道“君能千裏來投,實乃我之幸事!”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劉曄說道“屬下有二賢才,想薦於主公帳下!”
    太史慈聞言,大喜,說道“何許人也,快快說來!”
    劉曄放下筷子,說道“其一,乃是山陽昌邑人,姓滿,名寵,字伯寧;其二,是武城人,姓呂,名虔,字子恪。”
    太史慈聞言,大喜,說道“還請子陽寫好書信,我當遣親信之人,前往聘之!”
    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大,太史慈迫切地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
    不管是冀州學院也好,太史族學也罷,短期內都無法滿足其需要。
    而劉曄的到來,讓太史慈看到了另外一種路子,舉薦似乎並不是不可取的事情。
    當太史慈迎來劉曄的時候,此刻還在東郡任太守的曹操,也迎來了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謀士。
    乃潁川潁陰人,姓荀,名彧,字文若,荀緄之子也!
    荀彧說實話,他很佩服太史慈。
    昔日在城門口一別,他也幻想著自己能夠投入其麾下,追隨他南征北戰!
    但是冀州學院的開辦,特別是其開始重要太史族學弟子,使得荀彧開始動搖,是否還一如既往地想著投效於其麾下。
    當他收到郭嘉的書信,想讓其去冀州的時候,他也很開心地打點行裝,準備北山。
    然而父親的一番話,讓他徹底醒悟過來!
    太史慈是商賈之家,縱然如今其身居高位,是大漢駙馬,是東萊侯,但終究是沒有辦法改變其血統!
    雖然荀彧不在乎這些,但是商賈之家的崛起,將大大動搖世家大族的地位。
    甚至會導致人心敗壞,爭名奪利!
    這也是為什麽各朝各代,紛紛實行重農抑商的國策。
    曹操對於荀彧的投降,很是高興,這代表世家大族開始接受他,其迎出來之後,拱手拜道“文若能夠前來東郡,乃是曹操之福氣也!”
    荀彧回了一禮,說道“曹公為大漢將士,盡職盡責,乃是我等榜樣,能夠在公麾下效力,乃是彧之福氣也!”
    聽到荀彧的話,曹操哈哈大笑,拉著其走入郡衙大堂,說道“素聞公乃當世之子房,今我困守東郡,可有何法助我脫困!”
    荀彧聞言,微微一笑,說道“東郡狹小,北有冀州,西有司州,其主乃是太史慈也。
    此人文韜武略,富有雄心,又是大漢駙馬,天子姐夫,不可力敵。
    公當另圖他出,方有轉機!”
    曹操聞言,眼睛一亮,說道“文若有何策教吾?”
    荀彧聞言,說道“兗州雖是四戰之地,但可借兗州之力,尋找機會,奪取徐州。
    徐州富裕,人口充足,卻無上將,其主陶謙,年老體弱,二子無能,定有轉機!
    奪徐州之錢糧,招兵買馬,再圖揚州、豫州,公方可跟太史慈有一戰之力!”
    曹操聞言大喜,說道“世人皆說,君乃當世子房,今日一見,更勝流言!”
    曹操拜荀彧為行軍司馬,荀彧舉薦其侄荀攸,荀攸乃是海內名士,曾任黃門侍郎,後棄官歸鄉,這次是跟荀彧一起前來。
    隻不過先由荀彧看看曹操其人,是否值得投效而已。
    荀攸被曹操任命為行軍教授之後,又舉薦了東郡東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
    曹操親自拜訪,程昱又說起了兩位大才,一就是郭嘉郭奉孝,二就是太史慈心心念念的戲誌才!
    曹操知道郭嘉在太史慈麾下,暗自傷懷,恨不能早相逢。
    如今,唯有大力搜尋戲誌才的下落。
    就這樣,手下缺乏謀士的曹操,因為荀氏的投效,頓時急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