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祠堂問責
字數:3964 加入書籤
三國之太史子義!
第264章 祠堂問責
或許對於他們來說,都是自家的糧食,春季賣出秋季買進,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
甚至在他們內心當中,還有怪太史慈的意思,若是要用糧庫內的糧食,為什麽就不能提前打個招呼,為什麽一定要等到糧庫賣得差不多的時候,再來調糧食!
眾人當中,自然有膽子大的,也有仗著輩分在哪裏的,認為太史慈不會拿他們怎麽樣的。
眾人你推我,我推你,就有一位太史慈爺爺輩的老者站了出來,對太史慈說道“慈兒,何苦如此,都是自家骨血,有什麽事情不能好好說?”
太史慈聞言看了他一眼,無奈的搖了搖頭,對他說道“九爺爺,您缺錢花嗎?您是太史一族碩果僅存的長輩,哪怕是我太史慈餓肚皮,也不會讓您老少吃一頓,為何您也要參與進去?”
老者乃是太史慈爺爺輩,名字叫太史均,是整個太史慈最後一個爺爺輩。
其看到太史慈那一臉惋惜的眼神,一絲羞愧爬上額頭,但很快說道“慈兒,你要相信你九爺爺,我們太史一族商賈起家,我也是看那些糧食白白放在糧庫當中,放在哪裏發黴發爛,這才想著春賣秋買呀!”
太史慈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一眼其他人,笑著問道“怎麽,你們也是如此想的嗎?”
太史慈這次的詢問,眾人紛紛點頭。
太史一族發家很快,前後也就二十年左右,這裏麵一些人是看著太史一族一步步走到現在,成為漢朝四大富戶之一。
而太史一族,留在東萊的,大多都是一群文不成武不就之輩,隻能留在東萊看個莊子之類的事情。
而正是因為這些職務,讓他們看到了依托田莊、糧庫倒賣糧食賺錢的路子。
太史慈見沒有人說話,冷哼一聲說道“你們都是一群目光短淺的家夥,爾等難道不知道,太史一族現在做的生意乃是謀國,謀國者,來不得絲毫僥幸!為什麽太史一族要在全國各地設置田莊?為什麽太史一族要設立如此多的糧庫?為什麽糧庫當中的糧食非天災不得調用?糧食乃是國之根本,擁有糧食,災年不慌,亂世不驚,民心才會所向!”
太史慈越說越氣,走到幾名倒賣最厲害的子弟跟前,一腳將其踹倒在地,說道“揚州一戰,為了糧食,郭奉孝不得不在丹陽巧取豪奪,擔下滔天罵名,讓我太史慈的名聲臭了大街,這才湊夠了三百車糧食,讓我緩過了最危險的時候!因為你們,中原數州徹底亂套,各地府庫存糧,消耗殆盡,爾等可還滿意?”
見太史慈動怒,太史均連忙說道“慈兒切勿動怒,萬幸此戰有驚無險,也算是邀天之幸!”
“有驚無險?”太史慈聞言,指著他們說道“因為你們,導致黃忠、徐晃兩位將軍,帶著十餘萬大軍停留在兗、豫二州邊境。因為缺糧,他們等在那裏整整兩個月,不敢往前一步!此戰,本可以拿下揚州、豫州,將袁紹逼入絕境,迫使曹孟德不敢北上一步,甚至都可以迫使劉表舉州投降。”
太史慈將所有人踹倒在地,憤怒地說道“因為你們,大漢一統的時間最起碼要退後五年,太史一族登上巔峰寶座的日子,也得退後五年,甚至更久!”
對於自己的野望,太史慈並沒有瞞著自己的族人!
聽到太史慈的話,一些膽子小的族人紛紛癱倒在地,根本就不敢亂說一句話!
發泄完之後,太史慈對外麵喊道“請黑衣衛統領淩武來一趟!”
淩武之前奉命調集揚州太史一族的糧庫屯糧,任務完成之後,加上揚州平定,自然跟著太史慈北上青州。
黑衣衛的名聲,越來越響,幾乎已經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
聽到太史慈派人去叫了黑衣衛統領,眾人紛紛大亂!
“大兄,此事跟我沒有關係,還請大兄明察秋毫呀!”說話的是太史慈的一名堂弟
“慈兒,我司你叔父呀,有什麽事情,大家關起門來有商有量才是呀!”太史慈一名堂叔帶著哭腔說道。
“對對對,慈兒,家醜不可外揚,天底下再也沒有什麽事情比你的名聲更重呀!”太史均也上前勸說道。
太史慈並沒有多說什麽,而是坐回到椅子上麵,對旁邊的陳伯說道“陳伯,添茶!”
眾生百態,何苦是不知道結局的太史族人。
太史慈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他們各自表現。
很快,淩武得到命令,已經趕到了宗族祠堂。
看到跪倒一地,哭成一片的太史族人,淩武連忙抱拳朝著太史慈一禮,說道“屬下黑衣衛統領淩武,見過主公!”
太史慈虛抬手臂,說道“毋須多禮,請來吧!”
待淩武直起身子之後,太史慈才接著說道“淩統領,將你們黑衣衛查明的情況,給他們看看吧!”
淩武點了點頭,從袖袋之中拿出數張紙,遞給了他們傳閱。
在眾人翻閱的時候,有門房來報,東萊郡守嚴頌求見!
太史慈看了門房一眼後,這才說道“請進來吧!”
很快,嚴頌在門房的引領下,進入到了太史一族的祠堂。
看到太史慈在祠堂接待自己,嚴頌內心大感詫異,待看到祠堂中跪倒一地的太史族人,嚴頌連忙跪在太史慈跟前,叩首說道“臣東萊郡守嚴頌,拜見主公!”
太史慈手臂一抬,說道“不用多禮了,起來吧!”
雖然太史慈麵色不改,但內心當中還是大為不滿。
文人自有風骨,就連郭嘉那筆杆子身材,也是舞的一套好劍法。大漢一朝,哪怕是麵見帝王,大多也是行的拱手禮而已。
待嚴頌顫顫巍巍站起來之後,太史慈看了他一眼,說道“嚴郡守,太史一族子弟盜賣糧庫糧食一事,你可知道?”
聽到太史慈的詢問,嚴頌內心一突,慌忙從懷中除去一本奏章,雙手遞到太史慈跟前,說道“回稟主公,因太史子弟盜賣的糧食,乃是太史糧庫存糧,地方並無核查之責,臣唯有記下每一次運出東萊的糧食,以待主公查詢!”
張伯上前一步,接過嚴頌手中的奏章,轉遞給太史慈。
太史慈打開一看,看到上麵記錄了每一次運出的糧食數量和背後的指使人。
太史慈看完之後,合上看著嚴頌,問道“你既然知道太史子弟盜賣了糧庫存糧,收到出兵調糧的消息,為何不不上奏於我?”
嚴頌猶豫了一下,再次跪倒在地,叩首道“主公容稟,臣並沒有探查過太史糧庫,無法判斷糧庫中存糧是否能夠供應前線所需,加上糧庫中收到消息之後,又運出了部分糧食,臣更無法判斷!”
說來說去,嚴頌就是害怕擔任責任!
嚴頌步入仕途,是太史一族在後麵幫扶,能夠做到黃縣縣令,東萊郡守,若是沒有太史慈點頭,憑他的才學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選擇嚴頌,太史慈考慮的就是他的忠心。
然而,太過忠心的嚴頌,卻不敢管太史子弟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