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商業手段

字數:7343   加入書籤

A+A-


    人在三國,開局奪取江東!
    當皇帝要辛苦幹活,吃的差,住的也差。
    時不時還會吃不飽飯。
    不當皇帝不用幹活。
    吃的好,住的應該也不差。
    瀟灑無比,快活自在。
    想通以後,劉協開始動筷子吃飯。
    嚐了一口,果然是美味無比。
    是劉協這幾年從來沒有享受過的美味。
    “吭哧吭哧。”
    劉協狼吞虎咽,很快就把所有飯菜都吃完了。
    劉協打了一個飽嗝,臉上表情十分滿足。
    大殿之外。
    孫策用天工院出品的望遠鏡在五百米之外觀察劉協的表情。
    當看到劉協歡快的吃起食物。
    吃完以後打了一個飽嗝。
    臉上盡是滿足表情的時候。
    孫策放下望遠鏡笑了起來。
    “不錯,看來劉協是真的想通了。
    知道沒有實力沒資格坐著天子的位子。
    選擇了配合我。”
    劉協這麽乖順,能為孫策省下很多事情。
    孫策很滿意。
    至於望遠鏡怎麽來的?
    天工院早就研究出了玻璃。
    打造一個望遠鏡不是輕輕鬆鬆?
    白天的時候,斥候們使用望遠鏡。
    能夠輕易看到幾公裏之外。
    為孫策軍視野。
    可稱神器。
    唯一缺點就是晚上沒法用。
    翌日,孫策帶著天子離開洛陽,回歸江東。
    花了好些日子。
    終於進入了江東地區。
    孫策與劉協同乘一輛馬車。
    劉協坐在馬車上不說話。
    透過車窗觀察著沿途的一切。
    劉協看到農田上,無數人都在勞作。
    這是很尋常的一副場景。
    每個農民都是這麽幹活的。
    但經過劉協的細心觀察,還是發現了三點異常。
    第一,百姓們看上去很精壯。
    顯然吃的很好。
    起碼吃飽了飯。
    這在長安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傕、郭汜都是貪婪之人,也喜歡享受。
    他們派遣軍隊收刮民脂。
    長安城農民九成九的錢財都被收刮。
    他們沒有錢吃飯。
    於是麵黃肌瘦,滿臉菜色。
    不少農民甚至吃不飽飯,被活活餓死。
    第二點異常。
    江東農民的臉上掛著笑容。
    幹活的時候還會與身邊的農民談天說地。
    看上去相當瀟灑自在。
    這在長安同樣不可能。
    長安的農民每天都在想著如何活下去。
    幹活的時候怎麽會談天說地呢?
    每個人都是默默幹活,希望多幹一點。
    那樣就能多收獲一點糧食。
    可以說,江東農民是在生活。
    長安農民是在生存。
    前者天堂,後者地獄。
    第三點異常。
    劉協發現江東農民幹活的時候。
    會使用各種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工具。
    那些工具,能夠幫助農民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還能讓他們更加輕鬆。
    簡直不可思議。
    比如水車。
    以前農民澆灌農田。
    是需要用木桶挑水。
    一趟趟的去挑水。
    十分辛苦
    現在都用水車。
    不僅不用那般勞累。
    也省下了大量時間。
    “江東真的和其他地方不一樣。”
    劉協心中感慨萬千。
    “你對農民的工作很感興趣?”
    孫策突然問道。
    “是挺感興趣的。
    江東的農民和其他地方的農民不一樣。
    他們吃得飽飯,身體精壯。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容,眸中藏著希望。
    他們還有各種各樣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工具輔助幹活。”
    劉協如實說道。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
    劉協大概摸清了孫策的性格。
    平時溫和待人,猶如春風佛麵。
    但遇到事情就會變得嚴肅起來,手段淩厲。
    叫人害怕。
    現在孫策在於劉協閑聊。
    劉協可以放心大膽的與孫策交流。
    而不用擔心一不小心觸怒孫策。
    “你知道為什麽江東農民和其他地方的農民不一樣嗎?”
    孫策笑著問道。
    “朕不知,還請大將軍明示。”
    劉協搖了搖頭,朝孫策恭敬請教。
    “其實很簡單。
    我分給江東農民土地,又減免他們的稅收。
    從此以後他們吃得飽飯。
    手中又有錢財。
    他們的身體當然精壯,十分健康。
    臉上也總是掛著笑容,眸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孫策笑笑。
    “可是,你把土地分給農民,又減免他們的稅收。
    官府收入極低。
    如何維持運轉呢?”
    劉協不解問道。
    這個時代以農立國。
    官府百分之九十的收入都是來自於土地和農民。
    像孫策這樣做。
    下場隻有一個,那就是官府沒錢,直接崩潰。
    故此曆代統治者都會剝削農民。
    就算是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這樣的賢明君主也不能避免。
    他們不會分土地給農民。
    也不會減免農民的稅收。
    “嗬嗬,陛下,時代已經變了。”
    孫策笑嗬嗬說道。
    “時代變了?”
    劉協更不懂了。
    孫策心情好,便給劉協講解起來。
    “我分土地給農民。
    又減免他們的稅收。
    很多財富都到了農民手上。
    官府確實沒多少錢。
    但官府能夠通過另外一種手段搞錢。
    那便是商業手段!”
    頓了頓,孫策繼續說道。
    “農民手中有錢了。
    就會選擇花錢。
    而天工院開發了各種各樣的東西。
    讓他們花錢的欲望擴大了無數倍。
    比如精鹽。
    這是比粗鹽好上十幾倍的鹽。
    美味無比。
    關鍵是成本還低。
    所以賣得比粗鹽還便宜。
    以前農民是吃不起鹽的。
    但現在他們手裏有錢了。
    且精鹽比粗鹽便宜,質量還比粗鹽好。
    如果你是農民,你會不會選擇購買精鹽呢?”
    “會。”
    劉協仔細想了想,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畢竟手裏有錢了。
    肯定要享受享受啊。
    以前吃不起的東西。
    買!
    以前穿不起的衣服。
    買!
    以前去不起的青樓。
    去!
    每個人都有這種潛意識。
    真正喜歡把錢存起來,不花錢的人極少。
    況且,就算有的人不想花錢。
    很多生活必需品還是得花錢。
    比如衣服。
    “是啊,陛下你都會選擇購買精鹽。
    農民們同樣會選擇購買精鹽。
    而販賣精鹽的是官府機構。
    你說官府能掙到多少錢?”
    孫策大有深意說道。
    “況且,天工院出產的東西又不止精鹽一種。
    還有玻璃製品、塑料製品、啤酒等等東西。
    這些東西拿出去售賣,購買的人同樣多。
    別看官府分給農民土地,又減免稅收。
    受到的錢沒幾個。
    大部分都落在農民手中。
    但通過售賣精鹽等產品。
    農民們手裏的錢。
    九成依舊流到了官府手中。
    而農民們也不虧。
    他們獲得了比以前美好幾倍、幾十倍的生活。
    這就是商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