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準備登基大典

字數:6895   加入書籤

A+A-


    人在三國,開局奪取江東!
    然後,世界安靜了。
    再也沒有人搞事,想要破壞孫策的登基大典了。
    這是在天策城內發生的事情。
    隨著時間流逝。
    孫策稱帝的事情,飛快的向江東其他地方。
    以及江東以外的地方傳播。
    很快,整個天下都知道孫策稱帝的事情。
    天下人的反應和天策城百姓的反應差不多。
    絕大部分百姓都支持孫策稱帝。
    支持大夏王朝取代大漢王朝。
    原因也很簡單直接。
    因為孫策能讓百姓們不被戰火波及。
    能讓百姓們吃飽飯、穿暖衣服。
    百姓們要求不高。
    能安全的活著就行。
    大漢王朝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黃巾起義,天下各地都發生叛亂。
    大夏王朝做到了這一點。
    所以絕大部分百姓都支持大夏王朝。
    擁護孫策稱帝。
    不過,依舊有一些大漢死忠堅持效忠大漢王朝。
    信奉生為漢人,死為漢魂。
    一些野心家想要渾水摸魚。
    暗中想要刺殺孫策。
    且拚盡全力忽悠平民加入反對孫策的隊伍。
    別說,還真有不少平民被忽悠了。
    一個個喊著要造反,要殺了亂臣賊子孫策。
    要光複大漢王朝。
    你問為什麽世界上總有這麽多平民被忽悠?
    因為很多平民都沒讀過書,頭腦簡單。
    說簡單一點就是愚蠢。
    野心家利用平民反對孫策。
    沒成功,平民就是炮灰。
    用來替野心家擋槍的。
    就算野心家成功了。
    野心家會讓平民上位?
    想多了。
    那些平民依舊是平民。
    和以前沒啥區別。
    不對,有區別。
    不是每個人都像孫策這麽愛民如子。
    體恤百姓的。
    更多的統治者是吸平民的血供養自己。
    把平民不當人的。
    如果真讓野心家擊敗孫策,那這些平民還想享受現在的美好生活?
    那不可能。
    孫策分給平民的土地。
    野心家會收回。
    孫策實施的減免稅收的政策。
    野心家會撤掉。
    到時候,平民們就要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了。
    這些平民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
    被野心家一頓忽悠。
    就冒著掉腦袋的風險跟著野心家反對孫策。
    成功了也撈不到任何好處。
    反而會讓美好的生活消失,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你說,這群平民不是傻逼,誰是傻逼?
    大漢死忠、野心家,跟著野心家造反的愚蠢平民。
    三方勢力在大夏王朝各個地方搞事。
    想要搞垮大夏王朝。
    複辟大漢王朝。
    但他們的人數太少。
    不到天下所有百姓的萬分之一。
    民心在孫策一方。
    這就注定造反的逆臣會失敗。
    錦衣衛與駐紮各地的軍隊,以及當地的衙門三方聯合行動。
    在全天下的範圍內大肆抓捕造反的逆臣。
    不到半個月時間。
    看上去聲勢浩大的造反就被撲滅。
    所以參與造反的人全部被抓了起來。
    各地的監獄差點爆滿。
    各地衙門連夜加班審訊。
    但凡是大漢死忠還有野心家。
    全部殺了了事。
    被忽悠的愚蠢平民則是進行思想教育。
    知道錯了的,繳納一筆巨額罰款就可以走了。
    執迷不悟的,直接處決。
    這麽一通屠殺。
    大夏王朝穩定下來。
    基本沒有反對大夏王朝,反對孫策的。
    有也是極極極少數。
    他們如同下水道的老鼠一般躲躲藏藏。
    根本無法對孫策形成威脅。
    造反的事情搞完。
    大夏王朝安定了。
    接下來忙活的事情就是登基大典了。
    新帝登基可是一件大事。
    大夏王朝取代大漢王朝,更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肯定不能隨便高。
    要搞得高端大氣上檔次,讓所有都知道。
    大夏王朝是一個強大的王朝。
    比曆史上任何一個王朝都要強大,都要牛逼!
    為了辦好登基大典。
    朝廷上上下下都在忙碌。
    大鴻臚是其中最忙碌的。
    大鴻臚,九卿之一。
    主要負責的工作內容是禮賓。
    不管是別的國家進行外交。
    還是國家內部的大型慶典。
    都由大鴻臚主持。
    比如祭奠列祖列宗,比如供奉上天諸神。
    登基大典也歸大鴻臚管。
    這一任的大鴻臚是張昭。
    嗯,就是江東二張之一的張昭。
    雖然看上去張昭對孫策沒有多少貢獻。
    但其實是錯覺。
    孫策帶兵打仗的時候。
    荀攸負責後勤,是大總管的角色。
    把江東管理得井井有條,沒有發生任何動亂。
    給孫策穩定後勤。
    孫策打起仗來才能沒有後顧之憂,不斷向前就行。
    但問題來了,偌大的江東。
    荀攸就算再牛逼,也不可能事事親為。
    把大小所有事情都親自處理啊。
    那不得累死?
    24小時連續不斷的幹也幹不完啊。
    荀攸需要幫手。
    而張昭就是荀攸的最強幫手。
    可以說,荀攸是後勤總管。
    那麽張昭就是後勤副總管。
    給孫策帶來了巨大的幫助。
    貢獻這麽大。
    再加上張昭是個大儒。
    德高望重。
    於天下士族中有著巨大的聲望。
    孫策便封張昭為大鴻臚。
    專門負責禮賓這一塊的事務。
    籌備登基大典的重任就落到張昭頭上了。
    這是一個很累的工作。
    張昭一邊查資料,看看以前的登基大典怎麽搞的。
    用來充當參考。
    一邊要布置登基大典的場所。
    張昭忙到家都回不了。
    直接在衙門住了下來。
    一般人要這麽累。
    肯定是不想幹。
    但張昭不一樣。
    工作越累,他反而越高興。
    因為張昭覺得。
    自己這麽累,說明皇帝需要他,朝廷需要他了。
    能被人需要。
    張昭很有一股滿足感和自豪感。
    而在拚命三郎張昭的努力下。
    登基大典雖忙不亂。
    井井有條。
    每個人都在做好自己的事情。
    進度飛快。
    隻花了25天,就把登基大典的所有事情搞定。
    隻等著5天以後孫策登基了。
    此時,全國各地的世家豪族都備上一份厚重的大禮。
    家族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高層出馬。
    親自攜帶重禮前往江東。
    要恭賀孫策登基。
    天策城各大酒樓和客棧都住滿了人。
    甚至怡紅院等風塵之地都住滿了人。
    因為青樓有個規矩。
    那就是客人包夜。
    可在青樓住上一晚。
    很多外地趕來的世家豪族子弟為了在天策城內住下來。
    便花錢包夜。
    不玩女人,隻為找個地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