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護衛任務

字數:4668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大地春回 !
    這日上午,李平從王成武那兒練習格鬥回來後,又在院子中的單杠上拉伸了一會兒,他習慣性的讓親兵打了水準備衝洗一番。
    洗手時卻發現水有些涼手,他猶豫了一下,在這裏要是感冒了可不是什麽好事兒。他心裏大概估算了一下時間,現在也就是公曆的十月十來號的樣子,這涼的也太快了,不愧是小冰河期。
    於是,李平讓親兵去燒點熱水,準備摻一下。
    這時,趙進的親兵來找李平,通知趙遊擊有事找他。於是,李平讓那親兵先回去,他直接就著涼水簡單衝了一下,換了身衣服。
    到了趙進那裏,卻見趙進穿著蟒紋圖案的深籃色曳撒、頭上戴著黑色的大帽背手站在屋裏,十分的威風凜凜。
    李平一下看得有些發愣,已多少了解了點明代服飾的他心中不禁暗呼“這架式可以啊!”
    趙進身上的曳撒是此時較為流行的服飾之一,它自元代辮線襖演變而來。短袖或無袖者稱袴褶,長袖者稱曳撒,前身分裁,打馬麵褶子,後身通裁,無褶;身側有擺。
    曳撒(yisan)讀法源自蒙古語,也稱“一撒”,為“一色(shai)”變音。這種衣服在明早期是內廷侍衛的服飾,後來才慢慢傳開的,主要是作為正服穿的。
    而大帽則是相當於此時的禮帽,是非常重要的正裝。它上為圓而高的帽筒,下有一圈帽簷,帽筒頂部常裝有不同材質帽頂,帽簷之下有係帶垂懸。隻不過,李平不知道的是,這種配套大帽的帽頂或頂珠,最後竟成了清朝頂戴製度的起源。
    這套服裝趙進很喜歡也很愛惜,是目前他用料最好的一身,他一般隻在很正式的場合才穿,不知今個兒,他這是要去哪兒?還是剛回來。
    看李平進來,趙進急忙招呼李平坐下,並順手脫下了大帽放在桌子上,露出了頭上裹著的黑色網巾。
    此時還沒坐穩的李平,驚訝的問道:“今個兒怎麽了,穿得這麽正式?”
    趙進沒有理會李平的驚訝,而是很嚴肅的直奔主題:“左夢庚的夫人明天要去上香,我推薦了你去護衛。”
    趙進的突兀讓李平的眼睛一下子瞪大開來,他下意識的不確定問道:“你說什麽?”
    趙進的表情完全沒有開玩笑的意思,隻更加嚴肅道:“聽好了。左夢庚的夫人明天要去上香,不過,不是去城外西邊的鐵佛寺,而在西南邊山中,是個很的小寺廟。左夫人聽人說很靈驗,堅持要去,這才派了差事。”
    李平沒有接話,也嚴肅起來,直視著趙進等他繼續。趙進於是繼續說道:“路途有點遠,還是在山中,大部分是山路,光到那兒就得快著走上至少一天。所以,得有人護衛。左夢庚讓我派一哨兵馬護衛左右,我推薦了你。這事對我們很重要,你得用心去辦。”
    李平奇道:“這樣的差事,你為什麽不去?”
    趙進摸了下頭,繃著臉說:“我有更重要的事。”說完拿眼神故意吊著李平,臉色也變得有些神秘。
    李平往後仰了仰身子,沒好氣的說:“別拿著了,說吧。”
    趙進“嘿、嘿”幹笑了兩聲,繼續道:
    “知道左夢庚好色吧?但這家夥臉兒比較小,有他爹潔身自好在那兒立著榜樣,又有一房人人都誇讚的漂亮媳婦兒天天陪著,他總不好做得那麽明顯不是。
    這次上香,左夢庚並不陪他老婆去,女人家的事他一貫多不摻合,現在他那兒軍務也多少有一些要常常過問,這上香他自然就有理由不去了,去上香的隻是他夫人自己而已。
    你們這一去一回少說得三天,多好的機會啊!左夢庚打算視察視察軍務,順便在我們營中吃吃酒、籠絡籠絡,然後再好好快活快活。我們是他新進的親信,了解的人不多,更好掩護,省得有人碎嘴,讓他在他媳婦兒那裏難受。雖說,他夫人對他這檔事兒也不怎麽管的,但少一事總比多一事強……”
    李平聽著一下來了精神,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說:“我去,這是進圈了呀!大好事啊!…不過,招待這左夢庚,你能行嗎?”
    “我想好了,女人的事我打算讓史明安排,這方麵他在行著呢。而且女人他那兒也有,好的貨色他也會找,我讓他帶人來我營中招待左夢庚,他肯定樂意。至於其他的安排,我倒也有點兒把握,咱在以前的大千世界裏也不是白混的,就算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啊,花樣兒可比這裏多多了。”趙進一邊合計著一邊說。
    李平略想了一下,說:“那倒也行,你想得也對。行了,那些事兒,你頭疼吧!說說我這邊的事兒吧,我好去安排。”
    趙進看著李平道:“聽仔細了,這次護衛你們不是唯一的護衛部隊,還有一支,大概有二百人左右,帶隊的聽說是他家的老底子。要求你帶一哨兵馬,我合計更主要是湊數,表示親近,同時也做給別人看,你一定要把握好。
    我知道你那兒一哨的兵比一般的哨兵多,你可別全帶去,有100多些就差不多了,不能喧賓奪主。
    不過,你帶的兵要精神些,裝備要好些,我們是以強軍的麵目入了左良玉的法眼,也因便得了護衛差事,不能弱了名頭,讓別人看輕,讓左夢庚在他夫人那裏難堪。發給你的那些盔甲都帶著,雖然不多,卻顯著我們盡力辦差,也表明我們物資實力不足,以後才有被賞賜的由頭。
    至於安全問題。這附近沒什麽大股的賊匪,你們這些兵馬在襄樊這地麵兒沒人敢碰,安全上應該沒什麽問題。
    你回去好好準備準備,明日一早,帶兵去西城門等候就是。”
    聽了趙進細說,李平又琢磨了會兒,問了問在左夢庚夫人和她親衛那兒有什麽需要注意的。看趙進已開始心不在焉,李平知道他這兒的準備更難做,有他的愁的了,於是向趙進告辭。
    準備離開時,李平看趙進緊鎖起來的眉頭,開了句開玩笑:“你戴網巾太影響你形象了,不戴更好看些。”
    趙進抬起頭來,沒好氣道:“你以為我想戴啊!太不舒服了,但沒辦法,誰知道朱元璋同學沒事搞什麽全民戴網巾活動呀!不來這兒都不知道明朝還有這習慣,以前電視上也沒怎麽看到過啊!不過,這頭發倒還真是不容易亂了。”
    李平笑了笑,說:“是啊!我也是到這兒才知道。以前看韓劇的戲裏全是這形象,我還納悶他們咋養成的這習慣呢?鬧了半天,卻是從我們這兒出的。
    老哥,我走了。
    多說一句,想不好法子就直接用別人用過的就行,那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的。就像這網巾,朱元璋的命令是一回事兒,實用才是它普及開來的主因,否則他死了那麽多年,誰還當回事啊!”
    趙進終於擠出一點笑容,對李平擺擺手說:“知道了。不送。”
    回去後,李平合計了一下。他的部隊,沒有采用此時明軍營哨製部隊普遍的兩伍一什、三什一隊、三隊一哨、五哨一總的編製方法,而是落實了三三建製原則,哨(相當於連)也更多參考了後世的編製。
    他當時的基本考慮是:南方獨有的地理特點,使一般的部隊不可能裝備較長的長矛,也很少會有機會去組織較大的戰列線。三三建製的哨可以在戰時快速組成列每排15人的小形長方形方陣或者以什為單位更小的方陣,這樣的編製使部隊更機動靈活。隻不過,是否實用還需要實戰的檢驗。
    他的一個哨人馬有150人左右,包括:每伍5人、每什15人、每隊46人(加隊長1人),再加上5人的炊事班及8人的哨部(哨長、名衛生兵、1名文書)。
    這次護衛他計劃帶上第哨的哨長馬永有豐富的上陣經驗,人又踏實能幹,有他輔助,李平比較放心。二是這3哨的9隊是弓箭隊,雖然善射的兵很少,目前也僅有十來個人能將就著會射而已,但總歸也算是遠程打擊力量,總比沒有強。這樣,他帶上3哨的7隊和8隊、再加上9隊那幾個會射箭的,人數上正好差不多,即有一定的遠程打擊能力,做到了有備無患,又省得過多調整部隊。
    如此調整好的這支護衛部隊共計有118人,包括:2個隊6個什18個伍,1個增補在哨部的10人弓箭什,李平自己,以及他計劃帶上的2名親兵。
    整個部隊的主要武器是長矛,並輔助了部分刀盾及弓箭。
    至於鳥銃,李平決定一支不帶。他以前接收和搞到的鳥銃一共有30多支,但李平仔細查看後很不放心,現在的鳥銃與後來成熟的火槍在外觀上差別還是很大,製造水平更讓他心裏沒底。構造不僅簡單,而且工藝看上去非常粗糙,他實在擔心這玩意會炸膛,畢竟以前看曆史類書時,明代晚期的鳥銃名聲非常不好,他不想冒險。
    那30多支鳥銃最後大部分都讓李平回爐了,隻留下了3支看著工藝好些的,而宋寶來回爐後又造出來的也才不到10支,而且因為沒有時間和精力,工藝和構造上還沒有太大的改變,隻能說質量上略為放心,帶著意義並不大。
    下午,參與護衛的部隊被停止了訓練,開始準備武器,調配物資和做好後勤準備,然後所有人進行了充分休息,明天要有得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