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戰後總結
字數:4979 加入書籤
qzone.io,最快更新大地春回 !
等李平回到自己的住處時,卻發現有人在等他。
等他的人是昨天來過的左夢庚那兩名親兵,他們看到李平,忙上前問好。
李平有些奇怪他們有什麽事,然而那兩個左夢庚的親兵卻說是他們就是被派來當麵問好的,並沒有別的任務,然後就走了。
李平莫名其妙了半天,後來才反應過來,這也許就是為了看他是否仍然還活著,畢竟回光反照這種事在這個時代也很常見。
問了留在家裏的另一個親兵馬廣和劉小惠,上午來了不少人,有史明、王成武、李盛才、趙進,還有昨天來的那個左夢庚夫人的侍女,不過他們都問了下就走了。
吃了飯,李平抓緊睡了一小會兒,下午他還有大事要做。這身體真是虛,而且一上午的折騰他也有些累了,但有些事既然已經安排了,卻也不好收回。
下午,在李平營中的一片林蔭處,一百多名官兵(參戰全體官兵及其他各哨什長以上軍官)有些淩亂的圍坐在一起,他們將在這裏召開第一次戰後總結大會。
之所以選在這裏,又對整齊就座沒什麽要求,李平主要是想讓氣氛不那麽過於緊張,大家的心態可以放鬆一些,便於暢所欲言。畢竟這是第一次,本來人就容易拘束,要是都不敢說就沒意義了。
李平也坐在一張小椅子上,看人齊了,直接就做了開場白。
“弟兄們,今天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大夥兒也都知道要幹什麽了。為什麽,我一定開這個戰後總結,我得先和大夥好好講講。
上次戰鬥,我們一共有118個弟兄參戰,陣亡了19個,傷了23個,傷亡是比較大的,我上午去了墳上祭拜,還去了衛生所看受傷的弟兄,心情很不好。
在坐的,絕大部分都經曆了上次的戰鬥,對這次戰鬥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和感想。也都知道,差一點我們就都和戰死的弟兄們作伴去了。
仗打完了,我們總得長得記性不是,別下一次同樣的情況,我們運氣不好,又沒吸取這次的教訓,全折在裏麵。
而且打仗麽,死傷在所難免,但我們細想一想,是不是有些傷亡是可以避免的?是不是有些弟兄是可以不死的?是不是可以不經受那麽大的危機?
我認為當然是的。
這裏麵有我的問題,有各級骨幹的問題,也有我們普通士兵自己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更好的應對,就完全可以從容應對敵人的襲擊,不僅可以贏的輕鬆,還可以把傷亡至少降低一半,讓戰果也擴大一半……”
開場白,李平講得比較多,有些話第一次必須要講透,必須得把鋪墊做好了,要最大可能的引起士兵們的共鳴才好。
才講了開場白,有人通傳說王成武把總過來了,想旁聽。李平忙叫人去招呼,並表示沒問題。看王成武進來就直接找了一個角落坐在地上,也不多說,李平這才開始首先對這次戰鬥的得失進行剖析,有些事他得先打個樣兒才好。
“我認為,這次我們能夠勝利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是組織上比較好,部隊的建製一直沒有亂,這非常重要,打仗打的是集體,隊伍一旦亂了就是被人圍毆暴打,我們各級骨幹應該說是發揮了最基本的作用,前階段的訓練是有效的,建立了基本的集體意識……。
我們哪裏做得不好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首先是我,我最開始的決策沒跟上,半天沒想好怎麽辦,以至於最開始讓部隊處於各自為戰的混亂狀態,要不是馬永哨長經驗豐富,最先反應過來,我們的傷亡會更多,要是敵人最先衝擊我們,我們恐怕就要傷亡慘重甚至全軍覆沒了。
其次是我們沒有形成各種情況下的應對方案,臨戰都靠指揮員和戰士們現場去隨機應變、去反應,這是來不及的,組織起來的難度也大,很容易造成混亂。
還有就是部分骨幹的作用發揮不好,都打了半天了,有的伍長、什長還在發愣;有的始終光顧著自己,對下根本不聞不問;反而有的士兵挺身而出,挑了大梁……。
……
說了半天我們自己,我還得說說我們的敵人,任何事情都不能隻看一麵,二千多年前,有叫孫武的很偉大的大將還說呢,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敵人這次伏擊應該說組織的很有特點,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他們七八百人,這麽多天藏在山中不為人知,隱蔽工作做得非常好。事先的偵察也極出色,探子直接就在廟中與我們近距離接觸,應該說摸清了我們的虛實。然後通過快速的隱蔽行軍抵達了伏擊區,進行了良好的偽裝。攻擊發起和故布疑陣都比較出色,幾乎就把事幹成了。
但他們也犯了很多錯誤,有些甚至很致命,這才導致了失敗。
首先就是伏擊區的選擇很值得推敲,想利用地利,但卻既鎖住了我們,也限製了他們自己的進攻道路。然後就是伏擊時沒有集中兵力突擊,而是分兵前、後、左、右,看似麵麵俱到,但嚴重分散了兵力,一旦遇到堅強的狙擊很難快速集中優勢兵力。看似想得很全麵,但完全不顧自已的實力,其本身的訓練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持這樣複雜的行動。還有就是攻擊部隊的出發位置過於靠後,過於考慮隱蔽的需要,以至於給了我們較長的反應時間,更造成了很多部隊在霧中跑亂,前後嚴重脫節,沒有形成攻擊的聚眾效應。另外就是組織不緊密,指揮比較混亂,常常各自為戰,結陣互助意識很差,遇到打擊後半天反應不過來……。”
李平這一講就是半天,他一般先講總體,然後再把每一處掰開了講,直講得口幹舌燥,中間喝了好幾次水。也把底下的一眾官兵全講蒙了,很多人都一臉愕然的看著他們的長官在那裏長篇大論,很快人群中就嗡嗡起來。
馬蘭幾乎是一臉欽佩的看著李平,他雖沒親身經曆這場戰鬥,但也聽他大哥講了不少,也有一些自己的認識,但和李平一比,他感到自己的認識實在是太低級了,這個長官實在帶給了他太多的意外。他從來沒有遇到過像李平這樣的人,這樣有才幹,這樣有思想,又這樣的獨特,與那些書呆子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渴望在李平身邊學習、在李平身邊聆聽。
李平講完後半天,都沒人出來發言,大家隻是在嗡嗡的議論中,幾次提示後,李平有些急了,這可不好。
正在他內心焦急,準備直接點名時,馬永站了起來。
在眾人安靜的企盼中,馬永順了好幾口氣,才開始講。
他首先表達了對李平總結的極大認同,然後卻最先講起了他曾建議李平立即撤退。他感觸的說,雖然以前打過很多仗,但對打仗卻還隻停留在簡單的衝殺階段,不會觀察也不善觀察,如果李平聽了他的,部隊肯定當時就亂了,被人掩殺再有堵截,都不知要死多少人。
他總結到,一個指揮員一定要首先著重於觀察戰場形勢,不能像他一樣,敵人在那裏不停的敲鼓、故布疑陣都看不出來。然後就是無論什麽時候都得控製好部隊,無論攻、退都得有序才行,否則整體一旦垮了,隻靠個人的武勇來保命是最不靠譜的,就如那馬把總的部隊一樣……
馬永的總結更像是檢討,但這時李平也不能要求太高,萬事開頭難。好在馬永開了頭後,在馬永四下盯著某些人後,馬永的部下們也開始一個個慢慢站起來發言,看來馬永很有心的提前做了一些準備,很快大家的討論就慢慢熱烈起來。
有的說起長矛兵與刀盾手的配合,有的說起進攻時大家應該怎麽跑動不亂,有的說起防禦時相互間配合出了哪些亂子、後麵應該怎麽改,有的戰士甚至直言他們的伍長、什長指揮有問題……
這其中,有一個士兵的發言給李平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普通的戰士,瘦瘦的,個子不高,其貌不揚,但衣著卻比較幹淨利落。
他說道,這次戰鬥我們在開始穩住陣形之後,就應該立即向前嚐試救援副將夫人,因為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保護副將夫人。如果主要任務失敗了,我們就是都活著回來了,失陷了副將夫人,也是死罪。
另一個就是,在李平去救援副將夫人時,應該一開始就集中力量,敵人很多,我們又大都是剛當兵不久的,人少了不僅沒用,還很容易白白送死。
再有就是,從這次戰鬥看,弓箭手非常重要,有時候直接決定了戰鬥的成敗。如果這次我們有一半的人能射箭,傷亡將會更小,仗也更好打,但現在全總隻有十多個能射好箭的,如果是打大仗,現有的弓箭手是不足以掩護部隊的。
這個士兵說完,李平很好奇的問,這些是他自己想的,還是聽別人說的。這個士兵當即有些不好意思起來,臉紅著說都是他自己瞎琢磨的,也不知道對錯。
李平非常肯定的表揚了這名士兵的思考,並讓大家都要向這名士兵學習,敢講,有頭腦,看得遠。
戰後總結會開了整整一個下午,中間還出現了跑偏的現象,很多人開始表功、自誇或互誇起來,有的甚至大拍起李平和馬永的馬屁來。幸好李平及時進行了製止,明確總結不談自己的功績,也不得談別人如何勇敢和殺敵多少,隻談戰術和組織問題,這才控製住了方向。
會議的最後,李平對大家提出的觀點進行了提煉和歸納總結,形成了初步的經驗教訓,並明確這些經驗教訓以及主要發言將以白話文的形式被書麵記錄供以後學習借鑒。
王成武在會議結束後,倒是沒有再過多打擾李平。他知道李平肯定乏了,隻是請求李平把這些經驗教訓整理好後也給他一份,李平當然沒有拒絕。於是王成武婉拒了李平共進晚餐的邀請,很高興的告辭回去了。
李平也確實嚴重用腦過度,但這都是他自找的,隻能硬挺。吃了晚飯後,因為明天還有考核呢,他實在太累了,所以隻靜靜的又思考了一會兒後,就很快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