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密辛
字數:5378 加入書籤
是,教宗!
時間飛速進入七月。
巴塞爾的溫度相比羅貝爾他們剛剛到達時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
“第四屆巴塞爾公議會即將召開”的消息不脛而走,或者說,以弗雷德裏克為首的眾多德意誌貴族有意擴大了公議會的影響力。
遠在東邊的卡齊米日國王剛剛擊敗神羅諸侯腓特烈二世的幹涉軍,一聽說公議會的消息,馬上把軍隊交給了可靠的副手馬佐夫舍大公,本人則親率一支騎士團晝夜兼程地趕到了巴塞爾。
羅德島的醫院騎士團也派出了一支由副團長帶領的使團,時刻準備為教皇冕下搖旗呐喊。
法王查理七世也派出了一支自己的隊伍,由巴黎聖母修道院的總主教區長和聖殿騎士團大團長親自出馬,摩拳擦掌地準備在會議中重振法蘭西作為大國的風采。
本來英王的使團已經走到了加萊,卻在聽說法王使者已經先他們一步到達巴塞爾後瀟灑地扭頭就走。高貴的英倫騎士永遠不會在同一張外交桌上與法國懦夫浪費時間,一百年前是如此,一百年後也不變。
除了某些深陷戰爭而無法分身的世俗領主,半個歐洲的世俗領主齊聚一堂,他們的目的很明確也很簡單,就是要借助巴塞爾公議會的大勢狠狠打壓羅馬教廷,徹底終結其偉大複興的不軌企圖。
三大騎士團中,唯獨倒黴的條頓騎士團被圍困在柯尼斯堡的要塞裏,被波蘭立陶宛的三萬大軍團團包圍,別說使團了,連個求救信號都發不出去。
這一個月,奧地利宮廷的眾人一直忙於為遠來的貴客盡賓主之禮。
曾有人評價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歐洲貴族親戚的互撕,評價固然偏頗,但也或多或少顯示出歐洲大家族之間互相聯姻,彼此同氣連枝的風氣。
要知道,哪怕打生打死了一百年的英法,開戰導火索也是英國國王愛德華自認為和前代法王的親戚關係更近,更有資格繼承法國王位,進而導致兩國一百年戰爭不休。
神羅境內的貴族聯姻關係更是如蜘蛛網一般紛雜,比如說現在,弗雷德裏克就坐在宴會廳的主位上,他落座的圓桌圍繞著坐有帝國最富有權勢的七大選帝侯,其餘普通諸侯或自由市市長則各自落座方桌旁。宏偉的宴會廳內,保守估計也至少有三百名以上的帝國貴族。
而這些人多多少少全都和哈布斯堡家族有點親緣關係。
某種意義上來講,神聖羅馬的帝國議會就像一個超級家族的家庭會議,這場權力的遊戲裏沒有非貴族的平民的位置,他們連遊戲棋子都不配當,隻配作為給執棋者帶來成就感的傷亡數字。
而作為這個神羅大家族名義上的族長,弗雷德裏克有義務為他的族人接風洗塵。
“諸君,我以全體羅馬人的君王之名,請大家滿飲此杯!願天空的夜明星與上帝永遠庇佑帝國,萬歲神聖羅馬,勝利者的榮光永存!”
弗雷德裏克舉起酒杯。
“帝國萬歲!”
“帝國萬歲!”
長桌兩側安坐的數百名神態各異的貴族齊齊舉起酒杯,慷慨激昂地喊出萬歲的口號。
他們的萬歲確實是真心實感。
日耳曼民族所建立的神聖羅馬帝國,在曆史上又被稱為日耳曼第一帝國,後世人常常引用法國的民族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一句話諷刺它,“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
也許在法國人看來,神聖羅馬就像一個縫合的畸形怪物、非法組織,但對於確實享受著帝國庇護的眾多諸侯來講,神羅是一個全世界絕無僅有的美好國家。
在神羅的領土內,市鎮規模的小國林立,自由市和主教區共同裝點著帝國的南北邊疆,各式各樣的政治組織都能在帝國內擁有一席之地。
換成歐亞大陸的任何其他地區,這些小國家早就被大國霸主隨手毀滅,順便留下一句“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可亡也”的無情評語。
但在神羅則不是這樣。
帝國諸侯擁有極大的自主權,法律、稅收、製度、軍隊、甚至宗教都可以由各國的政治實體獨立裁決。
諸侯可以自由進行商業活動,彼此隨意結成同盟友邦,隻要不攻擊其他神羅諸侯,皇帝在絕大部分情況下不會幹涉它們的任何舉動。
與此同時,神羅皇帝有義務在諸侯遭到外國勢力入侵時召集全帝國的諸侯保家衛國,隻要你是帝國成員,哪怕前來欺負你的國家是法蘭西之類的一流強國,皇帝也必須義無反顧地與之搏殺。
因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僅僅是一份權力和殊榮,更是一份責任和牽絆。
弗雷德裏克如此熱忱地招待諸侯貴族,未嚐沒有拉攏眾人支持他登上皇位的意圖。
他的左手邊列坐著特裏爾大主教雅各布·馮·錫爾克,美因茨大主教迪特裏希·申克·馮·埃爾巴赫和科隆大主教迪特裏希·馮·默爾斯。
三位大主教中,美因茨主教和特裏爾主教都是在今年上半年才剛剛成為總主教,資曆淺薄,因此坐在最靠外的位置,由資曆相對較深的科隆主教迪特裏希緊挨著弗雷德裏克而坐。
圓桌的右手邊,更是三位重量級。
他們分別是薩克森選帝侯爵,弗雷德裏希二世·馮·韋廷。
普法爾茨選帝侯爵,路德維希四世·馮·普法爾茨維特爾斯巴赫。
以及臉上的傷口還沒有完全長好的勃蘭登堡選帝侯爵,腓特烈二世·艾森哈特·馮·霍亨索倫。
值得一提的是,弗雷德裏希,弗雷德裏克,腓特烈,這三個在中文上不同的翻譯名,在現代德語中其實完全是同一個寫法,隻是由於不同地區的德語方言發音不同,所以才被中文翻譯成了不同的名字。
此外,普法爾茨選帝侯的普法爾茨維特爾斯巴赫家族與巴伐利亞的維特爾斯巴赫其實在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是同一個家族。
這件事的曆史需要向上追溯到1253年,那時的普法爾茨與巴伐利亞的公爵是同一人,維特爾斯巴赫老公爵至死都是公爵的身份,他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瓜分了他的公國,分別在普法爾茨和巴伐利亞建立統治。
然而,國家雖然分裂,選帝侯的爵位卻隻有一個。這就是選帝侯製度設計的精妙之處,為了防止大家族依靠繼承爵位壟斷帝國權力,選帝侯席位是按照家族劃分,而不是按照國家劃分的。
按照規定,維特爾斯巴赫家族隻能擁有一個選帝侯席位,為了爭奪唯一的位子,兄弟二人很快率領一分為二的國家爆發了激烈的戰爭。
爭鬥的結果是巴伐利亞的弟弟遺憾落敗,普法爾茨的哥哥奪得了選帝侯爵位。
盛極一時的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也就此伴隨國家分裂為普法爾茨維特爾斯巴赫長係和巴伐利亞維特爾斯巴赫幼係。1255年,巴伐利亞的維特爾斯巴赫又進一步分裂為巴伐利亞慕尼黑支係和巴伐利亞海德堡支係,這種分裂狀態一直持續到1447年,在現實曆史中直到19世紀初才結束。
最近剛剛休戰的巴伐利亞內戰,正是當今慕尼黑公爵路德維希試圖以武力統一國家的失敗曆程,他的父親畢竟隻是名義上的巴伐利亞領袖,能順利調停還是海德堡伯爵海因裏希看在和他多年的友誼的份上。
類似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繼承問題在歐陸屢見不鮮,最近的例子就是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表麵上看,整個奧地利都匍匐在弗雷德裏克的腳下,可實際上哈布斯堡蒂羅爾支係的利奧波德公爵和哈布斯堡施蒂利亞支係的其他外藩貴族擁有很強的獨立性。
弗雷德裏克便出身於蒂羅爾支係,同時卻又是施蒂利亞公爵,他的父親歐內斯特是前前代蒂羅爾公爵的之子,所以其實他也有蒂羅爾公國的宣稱權,隻不過他和老利奧波德私底下的關係還不錯,所以不打算和他爭搶罷了。
歐洲曆史上數次出現過統一的征兆,卻都由於繼承均分而再度陷入分裂。這讓歐洲人在漫長的千年曆史中陷入無窮無盡的戰火,卻也讓歐洲因禍得福,在極端的生存內卷中發展出高效的體製、發達的科技和多彩的文化,對美洲和非洲的土著形成了降維打擊。
可見的未來,這種情況不會有任何好轉。
不過無所謂,歐洲人已經習慣了分裂,強求統一的反而是少數派。以歐洲的情況而言,即使統一也隻能是表麵上的統一,反而不美。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眾人酒至正酣間,弗雷德裏克忽然站起身來,從酒杯底取出一塊刻有“aeiou”的指環。
“諸位,這次的公議會,是我們神聖羅馬最後一次機會。”
“羅馬教廷的複興速度比我們之前想象的都要快,拖到下一次公議會,等教廷大勢已成,我們便再也沒機會把教會勢力逐出德意誌了!”
“請諸位助我一臂之力。我意,要挾教皇為我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並逼他簽署條約,未來神羅皇帝的加冕再也不需經過教皇批準,我們德意誌人也不再認可教皇的絕罰!
亨利四世跪求寬恕的悲劇,是所有德意誌人民、德意誌貴族和德意誌商人的恥辱!
我們德意誌人要隻屬於德意誌人自己的皇帝!讓那些該死的羅馬人見鬼去吧!神聖羅馬帝國萬歲!”
“……”
“……”
“……”
眾人被他的宣言所震懾,一時麵麵相覷。
良久,勃蘭登堡選帝侯驟然拍案而起,高舉拳頭帶頭怒喝“神聖羅馬帝國,萬歲!”
另外幾大選帝侯緊隨其後,很快,整間宴會廳都響起了貴族此起彼伏的“萬歲”呼聲。
所有人都陷入了這股狂熱的帝國熱情當中。
弗雷德裏克低下頭,嘴角勾起一絲計劃得逞的弧度。
第一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