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開門,自由貿易

字數:5390   加入書籤

A+A-




    是,教宗!
    奧屬東摩拉維亞,伊欽鎮。
    在戰爭前,伊欽鎮是摩拉維亞最大的皮革生產地,這裏有著全波西米亞占地最廣的原始森林和最繁榮的綿羊養殖基地。
    養羊戶眷戀伊欽的優質草料,哪怕波蘭人的大軍就在咫尺之遙也不願背井離鄉。
    幸運的是,波蘭軍隊最終沒有跨越西裏西亞與摩拉維亞的邊境就匆匆撤軍回國,抵禦匈牙利人的北伐。
    不幸的是,伊欽鎮位於波西米亞、匈牙利和波蘭三國的交匯點,又是遠離布拉格之亂的安寧之地,許多人為逃避兵荒馬亂背井離鄉,因而這裏匯聚了數量可觀的難民。
    熱情好客的當地人雖然並不介意新朋友擾亂他們本來平靜的生活,可無奈偏遠的伊欽鎮並沒有足夠住房容納許多難民,儲糧也僅夠本地人消耗。
    漸漸的,伊欽鎮的難民與原住民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肢體衝突也在所難免。
    為了防止難民犯法搶糧,包括伊欽鎮在內的諸多定居地成立了城鎮警備隊,而難民立刻針鋒相對地抱團取暖。
    漂泊外鄉,故土相同的老鄉要比方言不通的他者更容易團結,於是以鄉土為劃分依據的“布拉格幫”、“克拉科夫幫”、“西裏西亞幫”和“尼特拉幫”相繼出爐。
    本土警備隊和外來鄉土幫派的對峙,讓這片和平多年的土地不再平靜。
    在這種對立的僵局中,另一股外來勢力——一夥自稱“合眾幫”的逃農,抵達了伊欽。
    而這夥“合眾幫”,自然就是斯卡利察農奴起義軍。
    基諾申科夫的母親是貴族騎士之女,他也曾讀過幾本史書。他取拉丁語中的“e rib unu(眾合為一)”之義,將起義軍命名為“合眾幫”,寓意團結與自由。
    合眾幫占據的一座空磨坊內,他聽完屬下人的粗略報告,臉上愁容不減。
    在臨出發前,他們洗劫了斯卡利察莊園的糧倉,又得到了鎮民的饋贈,食物充裕。隻要有一口飯吃,這些背井離鄉的農奴就不會生出二心,但現在情況出現了變故。
    在奧軍追兵追擊起義軍的過程中,他們倉促弄丟了僅剩的四輛糧車,隻攜帶隨身的三日份幹糧逃進了東摩拉維亞。
    好在他們洗劫莊園的時候捎帶著還搶了不少金銀寶器、珍珠玉石,用這些貴金屬當作硬通貨和本地莊園主換糧,好歹能再支撐一段時間。
    起義軍於是一邊積攢糧食,一邊招募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和外來戶壯大隊伍。
    但起義軍沒有就地開荒種田,因為基諾申科夫並不打算在此久留。
    這個世界還有無數奴隸等待他們的拯救,基諾申科夫沒空搞根據地建設,他們必須盡快出擊。“在不斷的運動和作戰中靠繳獲和農民支援形成可持續發展”,這是他所製訂的行動方針。
    然而,不知道是起義軍的惡名傳到了東方還是怎的,購糧工作持續了半個月,基諾申科夫就收到了莊園主“儲糧耗竭”的回信,除非以高於市麵三倍的價格購買,他們才願意“大方地出讓其他食用糧”。
    合眾幫不按照鄉土區分搞差異化對待,因而招募了許多被鄉土幫派排擠的可憐人,如今已經擴展到了一千人左右,力壓其他黑幫,成為伊欽鎮最大的幫派,地方上的小霸。
    不過放眼整個混亂的東摩拉維亞,他們的力量還很弱小,還不到出擊的時刻。
    假如是識大體的貴族,基諾申科夫不介意與其合作,但既然萬惡的莊園主拒絕賣糧,那接下來要做什麽也很簡明清晰了——你不賣,我不會搶嗎?
    他當即開始製訂對農莊堡壘的進攻計劃。
    現在唯一的難題是,合眾幫有錢有人,唯獨缺少盔甲武器。除了當初從莊園衛隊繳獲的二十多件盔甲,絕大部分幫眾仍然是貧窮農夫的穿著,強攻堡壘勢必付出極大代價。
    這時基諾申科夫逆天的運氣又開始幫助他。
    九月底,一支全副武裝的貿易商隊敲響了合眾幫老巢的大門。
    負責應門的幫眾拉開一條小縫,謹慎地盯著門外的商人“什麽人?”
    “這位客人,您好。”貴族打扮的商人摩挲著手掌,嘿嘿笑道,“我等是來自維也納的武裝商隊,在下商隊隊長貝弗利·蘇亞佐,聽說貴幫正在采購軍械,不知道可有意采購我們的軍火呀?”
    幫眾把門縫打大一點,打量著商隊用四種語言書寫的旗幟。
    “維也納,皇家軍械廠?”
    “哎,沒錯。”貝弗利自豪地挺起胸膛,“我們維也納皇家軍械廠,可是皇帝陛下禦筆親題的正經廠商,產品質量由皇帝的人格擔保,不僅對外出售,同時肩負著武裝帝國軍隊的職責……”
    幫眾懵懵懂懂地聽完商人洋洋灑灑地介紹,不知不覺間推開了大門,眼中閃爍著精光。那種眼神貝弗利再熟悉不過,名為“渴望擁有”。
    他咽下一口唾沫,結巴著道“先、先生,您先稍等,我馬上去稟告頭目,您千萬別走啊。”
    貝弗利滿意地看著成員手忙腳亂地衝進磨坊,對身邊人比劃了個“計劃通”的手勢。
    “怎麽樣,我的演技還可以吧?”
    手下諂媚地拍了個馬匹“不愧是人稱‘小節有虧,大節無損’的蘇亞佐大人,聽聞大人當年委身叛軍,最後棄暗投明,單憑演技便拿捏了夫人和陛下,吟唱出一首忠誠的讚歌,如今親眼所見,真令小人大開眼界。”
    “哼哼,那是陛下沒看透咱的良苦用心。”貝弗利遺憾地歎了口氣,“哎,估計陛下和主教都忘了我這號人物,還好天河大姐頭急缺人手,不然咱就要爛在家裏了。”
    自從投降叛軍而被弗雷德裏克一怒之下扒掉城防官職務,貝弗利就賦閑在家,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唯一的工作就是偶爾去給江天河的鋼鐵軍械廠打下手。
    久而久之,這個羅貝爾看不上的年輕人憑借口才和小貴族的身份,在工廠裏混出不小的聲望,江天河索性把對外經銷工作全盤扔給了他,方便一心琢磨如何升級鋼鐵工藝。
    這一次,貝弗利被委任來到新占的摩拉維亞地區兜售軍械廠的新產品——鋼製護甲片、日耳曼闊劍、鐵槍尖與磨刀石。
    和東亞相反,歐洲大部分地區並無禁止私藏甲兵的法律,反而鼓勵平民收藏武器。
    由於傳統的軍事征召法,上戰場的各級騎士與平民都需自備武器幹糧,購置一件過得去的盔甲幾乎成了普通人想在戰場上活命的必要前提。
    但傳統的村鎮基本每村隻能養活一個鐵匠,而打造盔甲的難度既高、費時又長,導致永遠供不應求,產量跟不上消耗。
    被債務和赤字逼瘋的江天河很快意識到其中的商機——鋼鐵廠的軍械製造部有產能集中和皇帝背書的巨大優勢,可以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主動以廉價產品搶占市場。
    她藉此一舉打垮了維也納附近各村的手工鍛鐵業,又以皇帝的名義強令維也納的商業行會解散,以此吸納了破產失業的鐵匠。
    在壟斷維也納附近的鋼鐵行業之後,工廠利潤仍不夠維持研發與日常開銷,她隻得把目光投向其他的商業藍海,比如商業秩序完全崩潰的摩拉維亞。
    戰亂之地沒有規矩可言,就在奧波《布拉格協議》簽訂的幾天後,打著皇家旗號的武裝商隊就衝進了兵荒馬亂的摩拉維亞,物理強搶市場。
    可憐的摩拉維亞鐵匠,被奧地利擠兌到失業,又被吸納進工場體係,從獨立的小手工業者變成了“下賤的orker”。
    幫眾焦急地敲響首領的書房門“頭兒!頭兒!有商人來賣軍械啦!”
    屋內,正為盔甲問題發愁的基諾申科夫大喜地拍案而起“真的?!快快有請……不,我親自去見!”
    大約十分鍾後,貝弗利成功見到了行色匆匆的基諾申科夫。
    他打量著這位羅貝爾在信中提及的起義軍領袖,殊不知對方也在打量他。
    “他是個貴族。”
    兩人不約而同地想到。
    貴族與平民之間的氣質差異,平民也許無法感受,但侍奉皇帝多年的貝弗利和有騎士外祖父的基諾申科夫絕不會看走眼。
    他們伸出手,以貴族的禮節互相行禮,更確信了彼此的身份。
    既然大家都是貴族,那問題就好談了。隻費了一個小時的唇齒交鋒,貝弗利和基諾申科夫便達成了共識。
    合眾幫用剩下的全部金銀財寶作為抵押,購置商隊全部的五十套半身護甲片、一百把日耳曼闊劍和五十個槍尖。
    十幾個幫眾迫不及待地撬開存放著武器的箱子,望著其中滿滿當當的鐵劍發出震天的歡呼。
    貝弗利優雅地伸出右手“幫主先生,期待我們的下一次合作。”
    基諾申科夫眼前一亮“哦?還會有下一次?”
    “當然,我們軍械廠非常希望培養一批忠實的‘回頭客’。”貝弗利掏出手帕,擦拭著起霧的眼鏡,“大約十天後,我們會攜帶同樣數量的貨物前來伊欽,或者您可以預先訂購,由我們轉告總部進行生產。”
    “還可以用金銀首飾抵押結賬?”
    “不如說,求之不得。”
    “那還請貴客十天後仍來此地,因為我們馬上就要‘拿’到不少珠寶了。”基諾申科夫自信地笑道。
    貝弗利微微欠身“祝幫主一切順利,我們十天後見。”
    在遠離磨坊,確認無人跟蹤後,貝弗利對身邊的騎手耳語道“去轉告約翰大人,裝備已送達指定目標手中。以及,目標的身份很可能並非農奴,而是貴族,請秘書適當調整計劃。”
    騎手點點頭,拍馬向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