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亂中取靜觀古畫
字數:4226 加入書籤
夢醒成霸業!
以前這個放置飼草的倉庫是兩層的結構,上麵一層是很大的中空天井結構,一圈的樓板被欄杆包圍,樓下放不下的飼草會被臨時放到二層。
現在兩層都擺上了長條座椅,就像教堂一樣,而二層也有座椅,類似歌劇院的小包廂。
此時已經來了不少的人,坐在那裏閑聊,等待著慶祝儀式開始。
“這裏被改造成教堂了?”
“不是,這是一個劇院,可以演出自己排的劇目,也可以唱歌跳舞和演講。”
“真的出乎意料,搞的很像那麽回事,你們的場主領導能力很強呀。”
“都是大夥的主意,我來給你介紹一些新朋友。”
“大家主意了,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這就是為我們這個烏托邦家園場地的湯尼·林。”
說著杜克就鼓起了掌,30多人也一同鼓掌歡呼了起來,都是年輕人,情緒很容易鼓動起來。
這些人都是大學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一年級的新生,林海濤幾乎都不認識,一一介紹之後,也很難記住這麽多名字。
胡恩·弗裏德曼和伊麗莎白·艾伯特林海濤還是記得的,雖然隻是見了一次麵,他倆給林海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弗裏德曼灑脫而近乎憊懶,一股玩世不恭的態度,伊麗莎白確是精明強幹,目光透出睿智的神采。
等到來了百十來人,看著人基本到齊,慶祝也開始了。
兩人聯手主持著儀式,中間穿插著各種的表演,其中一個女生的14行詩朗誦十分的動情。
這個女生年齡明顯偏大,黑色的長發如同瀑布一樣散披在身上,濃黑的眉毛下,黑褐色的眸子明亮有神。
“我欲乘風飛翔,又離不開大地,
我擁有整個世界,卻兩手空空;
雖無繩索纏身、枷鎖套頸,
卻仍是個無法脫逃的囚徒,
我既無生之路,也無死之途,”
這是勃朗寧夫人寫的愛情詩,其優美超過了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也是見證奇跡的詩歌,見證愛情的奇跡。
伊麗莎白·芭蕾特15歲時騎馬摔斷了脊椎,癱瘓了24年,39歲的時候遇到了勃朗寧,33歲的勃朗寧就像穿越時空一樣來到她的身邊,打碎了她身上的枷鎖。
愛情的力量戰勝了命運的詛咒,勃朗寧扶著伊麗莎白走到了陽光下,走進了婚禮的殿堂。
想到這些,林海濤悚然一驚,15歲癱瘓24年後恢複了行走能力完全康複,婚後度過了15年的幸福時光,微笑著死在自己心愛的人懷中,無疾而終。
能走的時間前後各是15年,而能夠行走多出來的6年正好是夫妻兩人的年齡差。
如此的巧合就像有人撥弄命運的琴弦,絕不能用巧合來解釋。
接著想到了自己奇遇,難道也是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撥弄自己的命運。
讓自己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理,而這條道路到底是什麽呢,是金光大道還是崎嶇坎途。
朗誦結束,那個女生的眸子向林海濤這邊隨意的一瞥,給他留下了有點麵善的印象。
活動結束後,大家來到主樓,主樓已經煥然一新,破舊的地板全部更新,牆壁也粉刷的雪白。
還沒等上樓參觀,巨大的音樂聲就在整幢樓房裏回響起來,黑膠唱片裏傳出披頭士新專輯《revolver》的旋律。
《revolver》與左輪手槍沒有任何關係,這是第一張真正意義上迷幻風格的搖滾專輯。
為了營造出迷幻的感覺,約翰·列儂首次運用了逆錄的手法,將樂譜按照反向順序彈奏,最後混音的時候再以正向順序合成。
這是搖滾樂的經典唱片,被評為1000張最強專輯的第一名。在音樂聲中百十來人開始狂歡,各種酒水和大麻使得人們的精神亢奮,迅速的走向了烏托邦的反麵。
當林海濤欣賞了幾隻樂曲後,來到2樓參觀。
林海濤簡直要抓狂了,這哪裏是烏托邦,完全就是大雜燴。
三樓也不去了,情況應該都一樣,回到一樓推開圖書室的房門,這裏也有一對狗男女正在脫衣服,林海濤毫不客氣的將他們趕了出去。
兩人嘻嘻哈哈的衣服也不穿,抱著衣服就跑了出去。媽德,真是徹底垮掉的一代。
忽然想起看過的一個80年代末的電影《華爾街之狼》,一群人把證券交易的辦公室變成淫窩,東瀛的混浴在這幫人麵前就是小兒科。
圖書室屬於傳統的聖賢教化的領地,豈容這些家夥褻瀆。
重重的關上門後,喧鬧的聲音也被隔絕在外,看著滿屋子的圖書,真的十分的吃驚,當初這幢舊房除了家具空無一物。
而現在各色圖書堆滿了67個書櫃,房間收拾的一塵不染,一下子就有了文化氛圍。
而空閑的牆壁上還懸掛著幾幅中國畫,在滿房間西式家具和英文書籍的房間裏,懸掛著幾幅紙質發黃,色彩昏暗的中國畫是什麽鬼。
不知道是誰的主意,畫紙被從立軸上裁下,裝幀在玻璃相框中,作為裝飾畫靜靜的懸掛在牆上,根本不在乎原畫裝幀的重要性。
當林海濤意識到點什麽的時候,他快步走到一幅畫前,仔細查看著畫麵的細節。
這是一幅5尺幅大約14平尺的中堂大畫,一幅經典的中國山水畫。
畫麵中溪水蜿蜒曲折潺潺流動,群山拔地而起十分奇駿,蒼蒼茫茫的山水間,幾人行於歸途。
漁人踏舟撒網捕魚,漁歌唱晚,山路上樵夫負薪前行。
構圖嚴謹,用筆慎重,畫中融合兩宋院體的精華技法,卷雲皴加上斧劈皴,讓山勢看上去雄偉霸氣又不乏靈秀生動。
山下小橋流水,山間村落書齋,在強調疏密對比的同時,保證畫麵的空間在視覺上的幽深感,既有揮灑自如的運筆,又有重視形式感的細節,隻能讚歎一個好字。
整張畫麵隻有提款“朱端”二字和鈐印“克正”,下麵是5枚收藏章,“王元美印”、“有明王氏圖書之印”、“王世貞印”、“弇州山叟”、“十發鑒古”。
說明此畫曾經被王世貞和程十發收藏過,傳承有序,這應該是那幅《峙峰蕭野圖》的真跡。
朱端是明朝畫家,出生在一個微寒的家庭,自小家中以捕魚為生。
他天賦異稟,對傳統文化具有濃厚的興趣,在書法和繪畫兩方麵都有很高的造詣,受到明武宗朱厚照的青睞和重用。
沒想到在美國能見到他的作品,別管真假,林海濤生出了占有的欲望。
移步下一幅,這是一幅4尺立軸金箋山水,遠山中水近樹古亭,感覺比朱端的那幅略有不足。
落款“庚辰二月似雲峰先生正之楊文驄”,鈐一陰一陽雙印,陰印為“楊文驄印”,陽印“龍友”。
楊文驄字龍友,貴州人,也是明代畫家,明末崇禎帝吊死煤山後,在南明小王朝升任浙閩總督。
率眾抗擊清軍戰敗被俘,寧死不降,與家人30餘口被斬殺,表現出了古代文人的氣節。
林海濤站在畫前發懷古之幽思,想到現在國家依然山河破碎,未能一統,一股激情在胸中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