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黃雲發,你發福了!
字數:3754 加入書籤
就在高峻山緊鑼密鼓地準備西征的時候,晉商黃雲發又來了。
“雲發拜見秦王!”
高峻山一見黃雲發心情就舒暢,他向黃雲發回禮道:“進福,穀城一別,你發福囉!”
黃雲發笑道:“讓秦王見笑了!咳!歲月如梭,一轉眼我們相識已過十年。這些年雖然四處奔波,不知怎的我就是瘦不下來,反而日漸發胖,你看,現在肚子也有了!”
高峻山問:“接下來你可有打算?”
“我是個快五十歲的人啦,還能有甚打算?奔波了這麽些年,現在就想安定下來,與兒孫一起,享受天倫之樂!”
高峻山提議:“不如你就留在襄陽,我在戶部設一個貿易司,你就替我管一管貿易方麵的事情。當然,不需要你再奔波,你隻要指點一下年輕人就行。”
黃雲發拜謝道:“秦王如此看得起我黃雲發,那我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好!”高峻山很是興奮,“歡迎進福兄加入到我們義軍的隊伍裏來!”
黃雲發急忙解釋:“秦王,我隻加入到您的隊伍,什麽義不義軍的我不感興趣,我隻忠誠於秦王!”
高峻山拉起黃雲發的手道:“從今往後,我們齊心協力開創美好的未來!”
黃雲發連忙施禮:“微臣拜見秦王!”
高峻山道:“我不日就要西征,襄陽這快地盤才打下來不久,正是你進福大展拳腳的時候,你給我把襄陽的經濟盤活,日後我回到襄陽,希望看到一個欣欣向榮、繁榮生機的襄陽。”
“微臣盡力而為!”黃雲發很有自信地道,接著他又提起半張寶圖的事來,“秦王可揣摩出我獻給您的那半張寶圖的秘密?”
高峻山輕描淡寫地道:“那隻是一張毫無意義的廢紙。”
“何故?”
“沒有給出具體的方位,天下如此之大,你要我一座山一座山地去找嗎?”
黃雲發湊近高峻山低語:“秦王,我曾聽說,這個藏寶的地方就在四川。”
高峻山眉頭緊蹙:“第一,你不能肯定是不是在四川;第二,就算是在四川,那也等於大海撈針,你知道整個四川的大山有多少嗎?”
“我當然知道了,但是,這些寶藏一定不會藏在不出名的大山裏麵,它很有可能藏在名山古寺附近,這樣去找,範圍就大大地縮小了。”
“名山古寺?”
“我還聽說,這些寶藏與寺廟有關聯。”
高峻山拍了拍黃雲發的肩頭:“進福,如果找到這些寶藏,你就是首功呀!我一定會大大地賞賜你的。”
黃雲發哪敢領這個功,他向高峻山表示,他能夠在襄陽為高峻山效力已經是最大的滿足了,不會接受高峻山的賞賜的。
高峻山又問:“你這次來,帶回了些什麽?”
“五千匹良馬,正在來的路上,還有就是為秦王所購的急需物品。”
高峻山知道黃雲發經商多年,手下有一批得力幹將,這些人他是不會放棄的,他告訴黃雲發,等黃雲發的人到了之後,就留在貿易司。高峻山需要這些商人為襄陽的軍工部購買軍工生產所需之原料。
崇禎十三年四月,高峻山點齊五萬大軍,在襄陽城外等待出征,他們是:
西路軍一旅總兵白文選,領兵八千;西路軍二旅總兵馬元利,領兵八千;西路軍三旅總兵張化龍,領兵六千;西路軍四旅總兵王尚禮,領兵六千;西路軍五旅總兵王自奇,領兵六千。
高峻山的中軍將領竇名望、李定國、劉文秀、馬金、李虎、李德容。
火箭騎兵營總兵劉成功。
野戰炮營總兵馬文。馬文也是崇文書院的弟子,炮兵專業。
高峻山在出發前重申指揮係統的鐵定紀律:凡兩個旅或以上在一起作戰時,在沒有特別指定總指揮的前提下,第一旅的總兵可以指揮第二、三、四、五旅;第二旅的總兵可以指揮第三、四、五旅;以此類推,第五旅的總兵必須聽從其他四旅的指揮。
五個西進旅,全都更換了裝備,這些裝備都是在襄陽的兵庫房裏存放的全新裝備。而五個旅以騎兵為主,步兵為輔,每一騎都有兩匹戰馬。
出發前,高峻山又下令後勤司,負責運送三十門紅夷大炮及八百門佛郎機炮隨隊跟進,並負責各類火藥源源不斷的運送。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高峻山的五萬大軍於四月八日開始西進,他把軍師田文居帶在身邊,謀劃軍機,他又把張從帶在身邊,目的就是換取大米,現在高峻山把這個任務全權交給了張從去做。除此之外,就是他的親兵衛隊也是不可少的,衛隊長非孫可望莫屬,孫可望是有‘一堵牆’的稱號的。
高峻山的大軍經保康、房縣,很快就進入了四川境內,正向大寧河挺進,旌旗直指夔州。
……
四川重慶府。
此時,入川追剿羅汝才、馬守應的楊嗣昌正在重慶府,他得到高峻山入川的塘報,急忙檄令平賊將軍左良玉、川東兵備簽事馬乾為扼守陝鄂邊界,四川巡撫邵捷春棄兩省界三十二個隘口,集中兵力專防夔門。
楊嗣昌重慶行轅。
軍前監紀萬元吉擔心地問楊嗣昌:“督師大人,今高峻山竄入川東,我們隻是一味的防守而不加以堵截,任其長驅直入,是否過於冒險?”
楊嗣昌詭異地笑道:“吉人(萬元吉字)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呀!我這是縱敵深入,放他們進入川東。”
“何故?”萬元吉問。
楊嗣昌招手讓萬元吉靠近些才道:“蜀地險遠,重巒疊嶂,高賊若冒險深入,必被我軍困死其中。然後,令秦兵斷棧道,兵臨白水;滇兵屯於曲靖,扼守白石江;我再伺機而動,將其驅入鬆潘諸蠻中,可製高賊於死地。”
楊嗣昌的誘敵深入之計其實是有其如意算盤的,他這次來督師,朱由檢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希望,還親自授尚方寶劍給這位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嗣昌這次是不能失敗的,如果失敗了,他的仕途也就到此結束了。
所以,他這招誘敵深入之計還是有他個人的盤算的,隻要高峻山進入四川,哪怕喪師失地,那也是四川巡撫邵捷春的責任,與他這位督師輔臣無幹係。
用楊嗣昌的話來說,就叫驅虎吞狼之計,他很是得意自己設下的這個計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