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登上皇帝寶座

字數:3547   加入書籤

A+A-




    這個鄭森有著遠大的理想抱負,夢想著有朝一日領兵收複台灣,使得高峻山對他另眼相看。

    與鄭森進一步地交談,高峻山才知道這個鄭森就是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是也,隻是鄭森還未改名字,他差一點錯失了人才。

    鄭森此次前來不單單是代表吳之屏,他還受他父親鄭芝龍的委派,前來與高峻山聯絡,他們鄭家願意投靠華夏國,隻要華夏國答應幫助他們收複台灣。

    鄭森個人的要求是進入京城的學府求學,高峻山立即答應他進海軍學院深造,但是希望他能夠回福建向吳之屏複命之後再來京求學。

    當然,高峻山不會忘記給鄭森賜名鄭成功,鄭森欣然接受。

    朝鮮使團有著與福建相識的訴求,要求高峻山出動海軍掃蕩不斷騷擾朝鮮的倭寇,高峻山鄭重地答複了他們,不出五年,解決島國問題。

    葉爾羌汗國也提出了他們的請求,希望華夏出兵征討沙皇俄國,高峻山信心滿滿,要把北極熊趕出亞洲,他還有征服葉爾羌汗國的想法,畢竟那裏是我們的新疆,高峻山決心派重兵進駐葉爾羌汗國。

    召見完三地來使,高峻山又請來湯若望,跟他商討在華夏國采用公元紀年的推行方案。消息一傳出,沒想到朝堂之上,采用公元紀年遭到了明廷遺老們的強烈反對,湯若望成了他們攻擊的主要對象。

    他們認為,天由二氣結撰而成,並非天主所造。耶穌是彼國謀叛的罪魁,因事敗露而被正法,絕非造天聖人。所謂天主耶穌於漢元壽二年降生之說,純屬荒唐怪誕。

    這個道:“若耶穌即是天主,則漢哀以前盡是無主之世界”。

    那個言:“假設天果有天主,則覆載之內四海萬國,無一而非天主之所宰製,必無獨主如德亞一國之理。獨主一國,豈得稱天主哉”。

    還有人言行激烈,指控湯若望非我族類,其心必殊。

    有人認為,倘若天下之人,隻愛其器具之精工,而忽其私越之幹禁,則無異於愛虎豹之文皮,而豢之臥榻之內,忘其能噬人矣。

    還有人斥責湯若望的書《時憲曆書》,封麵上題寫“依西洋新法”五個字,其目的是借華夏之曆以張大其西洋,而使天下萬國曉然知華夏奉西洋之正朔。

    高峻山義正言辭地批駁了這些前朝遺老,並告訴他們,華夏國是要做天下霸主的,連別人的東西都不敢拿用,還怎樣去統治他們?要想消滅敵人,就要去了解敵人。

    雖然這些話有狡辯的成分,但的確是真理。

    ……

    崇禎十七年七月二十日,天氣晴朗。一大早,高峻山便在傳心殿沐浴熏香,沐浴完畢,身著玄衣、纁裳、白羅大帶、黃蔽膝、素紗中單、赤舄,然後穿上了全新的龍袍,頭戴金冠,準備前往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的儀式。

    大典的儀式禮部事先已經排演過,當高峻山在護衛的擁簇下出文華殿殿大門時,皇帝的鑾輿已經停在門口。他上了鑾輿,便往保和殿而去。

    在保和殿高峻山下了鑾輿,在殿堂稍事休息,便由保和殿移步中和殿。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八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基台三層重迭,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禦路。

    走在禦路上的人,隻能是皇帝。皇帝出行時,乘車輿出行,轎夫也隻在禦路兩側而行,遇有台階時,一般刻祥雲和騰龍圖案,稱為丹陛石。因此,皇帝的轎夫車夫也不可能走在禦路之上。

    高峻山沿著禦路款步而行,到了中和殿,在中和殿他開始升座接受文武百官行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行完禮後,文武百官移步太和殿等待高峻山登基皇位,文武百官各就各位之後,禮部尚書牛金星高聲奏請高峻山即皇帝位。

    預定的議程是高峻山在太和殿即皇帝位,所以高峻山還要移步太和殿,在前往太和殿的路程中,典禮司的樂隊奏響了中和韶樂。

    高峻山步入太和殿登上皇帝寶座,禮部司官在階下鳴鞭炮三次,文武百官依據口令行三跪九叩之禮。在百官行禮時,音樂再次響起。

    禮畢,高峻山開始向天下頒布詔書,以表示皇帝是真命天子。

    首先,首輔百裏沙將詔書捧出,交禮部尚書牛金星捧詔書至階下,交禮部司官放在雲盤內,向高峻山呈上,由他宣讀詔書,他從雲盤中取出詔書,解開紅絲帶,展開詔書,在文武百官麵前高聲朗誦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國肇基,國號華夏。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生民有欲,無主則亂,籲請正位,詢謀僉同,敢不敬承,天命其於本年七月二十日,即皇帝位。上帝鑒觀,實維求莫,下民歸命,隻切來蘇。命既靡常,情尤可見。粵稽往代,爰知得失之由。鑒往識今,每知治忽之故。茲爾明朝,久席太寧,浸弛綱紀。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賂通官府,朝端之威福日移;利擅宗紳,閭左之脂膏殆盡。肆昊天聿窮乎人愛,致逃民愛苦於祲災。朕將嘉惠前人,不吝異數,享祀永延,用彰爾之孝,有室有家,民人胥慶,用彰爾之仁。文武百官,同心協力,輔朕不逮,納萬邦之朝覲,匡華夏之中興。其以明年正月初一日,實行新曆,以求世界大同。宜發大赦,共圖惟新,自七月二十日昧爽以前,一應罪犯,並常赦所不免者,盡行赦宥,布告中外,鹹使聞知。欽此——”

    詔書宣讀完畢,群臣進禮,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頭、山呼萬歲、再三呼、跪右膝、出笏。

    吾皇萬歲的呼聲回蕩在天際之中,禮畢之後,又是一片的寂靜。

    高峻山威嚴無比,用洪鍾般地聲音道:“朕登大位,當統一天下,諸臣需恪盡職守,匡華夏之中興!”

    文武百官,再次俯首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高峻山微笑地向文武百官揮手致意,接著就由鑾儀衛的人擎執黃蓋共同由中道出太和門,一路上鞭炮齊鳴,直至高峻山返回文華殿。

    文武百官卻分別由太和門兩旁的昭德門、貞度門隨詔書出午門,將詔書放在龍亭內,抬至天壇,公諸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