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子母雷

字數:4104   加入書籤

A+A-




    煙霧散盡,已不見人影,奧斯曼帝國軍隊丟下一大堆的屍體,跑掉了。

    蒙古騎兵師請戰追擊,孫大海命令騎一師追擊,騎二師休整。畢竟蒙古騎兵師也是經過長途的急行軍才趕到這裏的。

    這一次奧斯曼帝國軍隊丟下的可不止是屍體,還有大量的傷兵。經過清點,屍體八百二十三具,傷兵有三千六百零七人。

    一個時辰之後,追殺出去的騎一師也回來了,他們一路砍殺了不少的人頭,隻是華夏國的軍隊沒有按人頭論功行賞的慣例,所以他們也沒有計算到底砍了多少人頭,總之,一直殺到了連科蘭。

    經過審問俘虜,孫大海大致知道了奧斯曼在連科蘭存有大量的戰備物資,而守在連科蘭的有五萬人,其中有三千騎兵。

    這一次交戰,孫大海就消滅了他們五千人,如果要全殲他們是很難做到的,除非他們傾巢出動,前來衝陣。他們吃了一次虧,不會再貿然出來的。

    “先安下營寨再說。”巴圖師長建議道。

    孫大海雖然是個旅長,但是他的軍銜比兩位騎兵師長都高,兩位師長都是少將,他已經是中將軍銜了。

    “我們就地安營,這裏臨近大海,方便波斯艦隊的接應。”他命令道。

    巴圖師長道:“我們騎兵移動速度快,就把警戒的任務交給我們騎一師吧!”

    孫大海同意:“好,你們三個團,分別放在我們的前後和左翼,特別要防備從連科蘭出來偷襲的敵人。”

    巴圖令了任務,便去布置了。

    孫大海用電報向曹文詔匯報了這裏的情況之後,天色就開始黯淡了下來,這是他才感覺肚子餓了,他匆匆地吃了點東西,便躺在親兵為他鋪好的床上。

    ……

    撒馬爾罕曹文詔的行營。

    曹文詔了解到孫大海的情況之後,也認為連科蘭是奧斯曼軍隊的一個後勤基地,否則不會放五萬人在那裏,他指示孫大海就到堅守,等待下一步的指示。

    華夏國和波斯國的聯軍在薩瓦蘭山與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對壘,如果能夠破壞他們的後勤補給線,那麽,薩瓦蘭山的敵人就會不攻自破。

    曹文詔斷定,孫大海他們的行動,必定會引起薩瓦蘭山之敵的恐慌,他們很可能會派兵救援連科蘭。

    打援!

    曹文詔在軍事會議上提出了他的方案,打援。

    打援能夠更充分地發揮熱兵器的效果,如果能夠有效地設伏,就很有可能把援軍徹底消滅。

    經過軍事會議的研究,曹文詔決定把機動性強的蒙古騎兵一師和二師作為打援的主力部隊,為了能夠引蛇出洞,命令孫大海向連科蘭佯攻,迫使敵人前去援救。

    敵人果然上當,派出了一支三萬人的騎兵回援。

    ……

    連科蘭南郊,海軍陸戰旅軍營。

    孫大海正在軍帳中看曹文詔的電令,並按照曹文詔的指示,親率全旅向連科蘭實施佯攻,留下騎兵師在原地待命。

    連科蘭的敵人的確被打怕了,孫大海在連科蘭叫陣五天,他們都沒敢出來應戰。

    當孫大海得到報告,敵人的三萬援軍已經出動之時,這才收兵回營。

    他要指揮這場伏擊戰。

    十天前,他早已經派出探馬去偵察過地形,就在敵人來援的途中,有一個有利伏擊的地形,這個地形跟諸葛亮葫蘆穀火燒司馬懿的地形很相似,當年諸葛亮在葫蘆穀沒有燒死司馬懿,是因為一場大雨。

    現在進入熱兵器時代,別說是下大雨,你就是下冰雹,隻要你進入了這個陣地,也照樣可以滅了你。

    波斯艦隊也是很積極主動,隻用了十二天的時間,就打了個來回,把後勤部的運輸隊給轉運過來,不但帶來了緊缺的彈藥,還帶來了一批子母雷。

    子母雷跟震天雷是同一型號的地雷,隻是接法不同,震天雷是並聯接法,而子母雷卻是串聯接法。

    子母雷裏麵放的是小炸彈,當母雷炸響之後,子雷就會飛出來再炸。

    這種串聯接法的子母雷,可以幾千枚一起串接,引爆的時候,就是地毯式地連環爆炸,把整個雷區給炸一遍。

    當然,地雷的威力是有限的,不能置人於死地,隻是給敵人造成大麵積的傷殘,使他們失去戰鬥力,但是,瓦解敵人的軍心、使敵人大量地減員是不成問題的。

    孫大海命令紅鵬舉的一團去布雷,自己帶領一個團和炮營配合騎兵師的行動,留下一個團監視連科蘭方向的敵人。

    布子母雷不需要工兵,海軍陸戰旅哪個不懂得布雷的技術?

    紅鵬舉率先帶領一千八百人的一團,進入了“葫蘆穀”,經過半天的布置,三千枚子母雷就埋放好了。

    “葫蘆口”的兩端分別是騎一師和二師,孫大海的部隊就埋伏在“葫蘆穀”內的山上監視敵人。

    不知什麽原因,來援之敵竟然晚來了一天。

    但畢竟是來了。

    巴圖派出了少量的騎兵,前去一路地且戰且走,把敵人引進了“葫蘆穀”。

    當子母雷引爆的時候,這個視覺衝擊讓人不寒而栗。

    當第一枚子母雷引爆的時候,地毯式地爆炸便開始了,從高處往下看,就像一朵朵的黑蘑菇在地裏猛地長出來一樣,一直地長一直地長,直到把整個雷區變成了黑色的海洋。

    山上樹木甚少,但是石頭有的是,埋伏在山上的陸戰旅將士們紛紛向山下滾石頭,雖然看不清敵人,能砸上幾個算幾個。

    這個黑煙不但刺鼻還很濃烈,就是在山上的將士們,都被這滾滾而來的黑煙給熏出了眼淚。

    山下的慘狀可想而知。

    隻聽見哭爹喊娘的聲音此起彼伏,雖然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但是那種慘叫聲誰都能聽明白。

    騎一師和騎二師守在“葫蘆穀”兩端,因為煙霧太大,他們也不敢貿然殺進去,隻是堵住敵人的出口。

    下雨?就是下冰雹也挽救不了他們的命運,三萬援軍完全失去了戰鬥力,奧斯曼帝國的指揮官打起了白旗,向華夏國的軍隊投降了。

    煙霧散盡,景象慘不忍睹,戰場上狼藉一片,傷兵滿地,手腳被炸飛的更是無數,打掃戰場之後,屍體也是堆積如山,他們不是被雷炸死的,而是被踩踏而死。

    消息傳到連科蘭,敵人震驚不已,已成驚弓之鳥,哪裏還敢向華夏國的軍隊挑戰?縮在連科蘭不敢出來。

    孫大海調集了所有能戰鬥的人員投入攻城戰,包括波斯艦隊和運輸隊的兵力,一共三萬餘眾,用炸藥桶炸開了城門,守城軍也乖乖地舉起了白旗。

    這一戰徹底地撼動了奧斯曼帝國軍隊的軍心,在薩瓦蘭山與聯軍對峙的敵人,一夜之間,遁走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