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陝西也有了水稻田
字數:3616 加入書籤
高峻山笑道:“朕是要讓你們知道我華夏的坦克有多厲害,你們不是一直都不相信有代替騎兵的利器嗎?朕這是讓你們親自體驗體驗。”
田文居哭喪著臉道:“皇上,今後還有這樣的體驗就別再拉上老臣了,老臣受不了呀!心髒都快不行啦!”
劉鴻儒也道:“是呀是呀!皇上,以後還有什麽發明我們相信就是了,您不必再拉著我們來現場體驗了。”
高峻山洋洋得意道:“朕說的,我們華夏能夠造出飛機來在天上飛你們信不信?”
百裏沙也搶著說道:“信!信!信!我們信了還不成嗎?請皇上以後別再拉著我們去上什麽天了!”
高峻山笑道:“朕還真有此意呀!”
“饒了我們吧!”
“饒了我們吧!”
“饒了我們吧!”
三個老臣連連求饒。
高峻山道:“坐飛機嘛,就跟我們現在坐吉普車差不多,你們可以想象一下,這個吉普車在天上飛呀飛,飛呀飛,是什麽感覺!”
田文居擺手道:“我頭暈了,我頭暈了。”
高峻山道:“你們不必那麽緊張,朕不會讓你們馬上去坐飛機的,華夏的飛機想要上天至少需要十年的時候。”
高峻山如此一說,三位老臣才把心放下。
回到西安之後,高峻山決定去一次安塞,看一看他空降來到這個世界的地點,也就是舊地重遊一番。
他是皇帝,想要做什麽就沒人敢攔他,隻不過他的六位夫人在西安還沒有玩夠,希望在這裏多玩些日子,高峻山隻好把她們留在了西安,自己帶著三位老臣,準備坐中吉普上路。
陝西的道路交通已經很發達,而且鐵路也是南北暢通。原本是可以坐火車先到延安府的,高峻山想乘機考察一下沿途的風土人情,便決定坐中吉普去。
三位老臣沒有誰敢反對,皇上發話了,拚著老命也要奉陪。
1661年7月5日中午,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四人坐上一輛中吉普就上路了,李德容要開一輛大卡車護送,高峻山沒同意,他告訴李德容,這是朕的天下,誰敢與朕為敵?
線路圖都已經畫好,高峻山計劃從西安北上,經涇陽、三原、富平、耀州、同官、宜君、中部、洛川、鄜州、甘泉、延安、安塞。
他們這次旅行的第一站就是涇陽。
高峻山這次沒有把李德容帶在身邊,而是帶了李虎。李虎是李部司的兒子,陝西人,無論從人文風情還是語言,李虎都要勝出李德容,再加上李虎是漕幫老大,自從貝加爾湖引水工程完工之後,陝西、山西都已經成為了魚米之鄉,兩省境內江河縱橫,漕幫在這兩個省份發展迅速,現在漕幫的堂口已經遍布陝西和山西。
這就是高峻山要把李虎帶在身邊的原因。李德容不放心,讓一個警衛班帶上發報機,開著一輛中吉普跟在高峻山的中吉普後麵,兩車相距大約十裏左右。
這次出門高峻山規定,大家都穿的樸素一點,他認為,隻有接近普通百姓,才能夠真正知道底層人民的生活是個什麽樣子的,這一次的出行,頗有微服私訪的味道。
三位老臣聽說要著素衣出行,很是興奮,他們也想過一過普通人的生活,隻不過找樸素的衣服費了不少的周折,最後還是花了些錢在市場上買了幾套舊衣服。
吉普車出了西安城的北門,一路向著涇陽而去。馬路算是寬闊,也是水泥鋪的路麵,路上來來往往的都是馬車、驢車甚至還有牛車,偶爾會看到運糧食的卡車在馬路上行走。
現在正是收割水稻的季節,馬路兩邊都是水田,水田裏麵長滿了黃澄澄的稻穀,農民們在忙著在水田裏麵收割。
劉鴻儒看到車外一片豐收的景象,感歎道:“變了!變了!這四處的水田。這豐收的景象,這分明是在江南的田野上呀!”
高峻山道:“這就是潘自得的偉大,他就有這個本事把華北大地變成魚米之鄉。”
百裏沙恭維道:“這是有英明的皇上,才造就他潘自得的偉大!”
高峻山道:“貝爾加湖的引水工程不是什麽人都能完成的,這麽宏偉的工程,如果是換成另一個人去做,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夠有現在這樣的效果。”
田文居道:“難怪皇上一定要潘自得去搞蘇伊士運河。”
馬路上因為有各種的牛馬車,大大地影響了中吉普的速度,司機叫何炳貴,是個二十二歲的小年青,他不停地按喇叭,想讓牛馬車給他讓道。
高峻山提醒何炳貴:“小何司機,莫急!莫急!我們不趕時間,現在正是農忙季節,路上車馬多一些不奇怪,不要因為我們而耽誤了農民們的勞作。”
高峻山的一番提醒之後,何炳貴才沒有再按喇叭。其實你按不按喇叭,車速都快不了,何苦呢!
李虎坐在前排,他焦慮地對高峻山道:“皇上,以這樣的速度,我們天黑也到不了涇陽。”
高峻山安慰李虎:“晚一點就晚一點吧,又沒有多大的妨礙,不就是晚一些吃晚飯而已。”
高峻山說完,又把大家的興趣引向了車外豐收的景象。
因為車速開得慢,馬路兩邊的農民勞動的場麵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田裏麵有男有女,大部分人都帶著草帽,手拿著鐮刀彎著腰在割稻穀。
也許是這些農民們還不習慣於水稻收割,他們收割的動作看上去完全沒有江南農民那麽的純熟,收割的速度也差強人意。稻穀割下來之後,就立即在稻田邊上進行脫粒。
農民用一個四四方方的大木桶放在稻田邊,一個人專門負責脫粒,負責脫粒的這個農人臂力要求很大,農民把割下來的一把把水稻,交給負責脫粒的農人手上,他雙手舉起一把水稻往木桶你用力摔打,靠著這種人工蠻力來脫粒。
高峻山看到這樣的情景,不禁想到了脫粒機。為了減輕農民們的體力勞動,必須考慮進行農業機械化的研究工作了。
此時太陽開始下山,馬路上的人影拖得很長很長,司機何炳貴又開始著急起來,一連超了好幾輛牛車,高峻山不停地提醒他開慢點。
突然,高峻山大聲命令司機:“停車!停車!快停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