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月醉樓的神秘麵紗【第一更】

字數:3474   加入書籤

A+A-




    貞觀元年,即公元627年,正月(一月)。

    唐太宗李世民剛剛榮登帝位,便對天下進行了一次大改革。設諫官、廢肉刑、天下之地巧分十道,可謂天下一片生平。

    正月十七,唐天節將軍、燕郡王羅藝據涇州反,開啟了貞觀年間的第一場戰役,一時間也拉開了這個偉大時代的序幕。

    不過這些看著耳熟能詳的曆史劇情,對楊蕭來說卻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自己隻是個廚子,一個在長安開酒樓的廚子。

    至於這正月月尾的倒數第三天,對於長安的百姓來說是平淡的一天,對於皇親國戚而言或許隻是繼續熟悉新勢力的一天,對乞丐和商販而言似乎也沒什麽特別的。

    可對於楊蕭來說卻非常的特殊,因為今天,月醉樓要開業了,自己在大唐生活的嶄新篇章要開始了,與現代的北漂一族一樣。

    剛開始楊蕭還想,在這裏圓了段千雪的夢,自己便回清河,去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

    可現在看來似乎有些不太可能了,因為楊蕭也有些喜歡這裏了,如果可以的話,他可能會一直留在這裏。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如今楊蕭需要做的便是好好的經營好月醉樓,打響長安行的第一槍。

    每個酒樓開業都會圖一個喜慶,楊蕭也是一樣。不過與一些普通的酒樓開業不同,楊蕭雖然也準備了烘托開業氣氛的節目,但卻並不是所謂的舞獅戲龍,而是一個專場表演,演員自然就是如今在青陽縣家喻戶曉的大唐版——女子十二樂坊。

    沒錯,就是楊蕭在青陽縣培養出來的那十二個姑娘,如今她們在貝州已經擁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了,幾乎每天都有通告演出,出場費也是節節攀升,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以說,在貝州,就算有錢,你沒有關係,那都請不來她們,如今的女子十二樂坊絕對是當今大唐最紅的女子合奏組合。

    當然,她們跟別人可能會有一身傲骨,可對楊蕭卻絕對不會有,因為她們今天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楊蕭給予的。

    無論是演奏樂曲的編曲,還是樂器的和音,都是楊蕭仔細斟酌後教給她們的。更主要的是,她們之間可是有契約的,這在現代便相當於勞動合同,違背了需要賠償的,所以得到了楊蕭的征召後,這些姑娘還是在第一時間乘飛機飛抵了長……額,乘馬車火速趕到了長安。

    ……

    清晨六時,蒙在月醉樓上的一塊紅色的巨大遮光布被正式與樓體剝離,月醉樓的真容再現人間。

    由於月醉樓之前裝修的工程浩大,而且還提前做了宣傳,再加上小籠包重現長安的噱頭,所以早早的,月醉樓前便聚滿了人,當月醉樓重新出現在世人麵前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驚呆了。

    隻見,三層的月醉樓已經是煥然一新,除了樓閣整體的框架沒有翻改之外,剩下的幾乎全部更換了一遍,無論是門窗還是樓閣的漆麵,都被楊蕭精雕細琢了一番,可謂舊貌換新顏。

    至於門臉上的變化,主要還是一樓到三樓的中間部分,除了傳統的樓閣門窗外貌,以及琉璃瓦片狀的低矮房簷之外,楊蕭還在上麵添加了一首詞《水調歌頭》。

    月醉樓的名字與《水調歌頭》描寫的對酒賞月的意境很像,所以為了讓月醉樓更加的高大尚一些,楊蕭便將這首蘇軾的詞掛在了整個樓閣的中間。

    因為古代的工藝能力有限,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所以楊蕭先是花錢找人將這套字用篆體給抄寫了下來,然後拿著字,又找人用上好的紅木摳出了所有的字,每個字都不小估計有兩個巴掌合在一起那麽大。

    接著把其鑲嵌在了一個巨大的交叉木架上,最後再把木架嵌入了整個樓體之中,其中還作了六十幾處的固定措施,那般效果,估計比現代的某些酒樓都要震撼人心。

    不過,這也是讓楊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單單就《水調歌頭》這一首詞,就讓楊蕭耗費了八百兩銀子,這裝修可謂奢侈到了極致。

    “這是……那個月醉樓嗎?”

    “是吧,你看樓閣中央的牌匾上明明寫著‘月醉樓’三個字。”

    “你們看樓體中央的詩句,是用木材鑲嵌出來的嗎?”

    “嗯嗯,不過這中間寫的是什麽啊?《水調歌頭》這是詞?”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我的天啊,這麽美的句子?究竟是誰寫出來的句子?”

    “五子、五子,快去通知李先生,說長安裏出了個大才。”

    ……

    楊蕭的月醉樓還沒有正式開放,單單一個門麵便在長安引起了軒然大波,當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那首詞——《水調歌頭》。

    其實這首詞,楊蕭在青陽的時候便自己彈奏吉他演唱過王菲的版本。

    當時的確是在青陽引起了不小的共鳴,一些人認為這首詞是曠古絕今的好詞,擁有無法比擬的意境,甚至有人將其推上了神壇進行膜拜。

    不過當時的楊蕭也算不上是文學圈的人,再加上這首詞是唱出來的,雖然意境不錯,可當真正放在那些迂腐老者的口中,就變了味道。

    不但抨擊這詞上不了大雅之堂,還有人一味的往楊蕭身上抹黑,說這是一首求愛的詞,是低俗之作,隻適合在青樓傳唱。

    一時間兩派的人爭論不休,所以在褒貶不一的前提下,很快《水調歌頭》在青陽便失去了熱度,當時也沒有互聯網這種傳播方式,因此也很少有人知道。

    可楊蕭今天之所以再把這曠古絕今的神作搬上曆史舞台,主要是因為,長安是整個大唐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對於詩歌的品鑒肯定有著自己獨具一格的想法。

    再加上楊蕭實在是太喜歡這首詞了,所以才是將其嵌入了自己的酒樓之中,也算是讓自己的月醉樓顯得更詩情畫意一些,檔次也上來了,希望可以給自己的酒樓帶來更多的生意,同時增加一些噱頭。

    可楊蕭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月醉樓還沒正式開張,在長安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然,這罪魁禍首就是這首——《水調歌頭》。

    1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