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正二品?【第三更】

字數:3680   加入書籤

A+A-




    楊蕭有些無語,因為這係統明細隻顯示了三條訊息,那就是聲望累積人的地區訊息,所處的社會地位,以及累積的聲望點數,基本格式就是這樣的。

    累積人所在地域,大唐。

    累積人社會地位,大唐平民。

    累積人名望值點數,一點。

    而且這上麵密密麻麻的都是這些訊息,可以說就算你查看到了有用的訊息,最多也就是知道了他的戶籍和社會地位,以及累積的點數,根本查不出究竟是誰。

    這樣的明細別說一點用沒有,但可以說就算有用,那用處也不是很大,至少楊蕭還是不知道,究竟是誰在關注自己。

    有些失落,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處,至少會知道那人的社會地位,這一點就足夠了。

    想到這裏,楊蕭也算是釋懷了,既然查看了,那就看看吧,看看自己究竟被擁有什麽樣社會地位的人關注到了。

    於是,楊蕭就開始往下翻看,不一會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訊息。

    這下麵有很多條訊息,的確如楊蕭所想,都是一些在長安有些名氣的人,雖然都不是特別有名氣,但大多都是一些官員和地方的土豪劣紳,累積的聲望也是從五十到五百不等,最多的是四百八十,一個六品的官員。

    而翻看到最後的時候,楊蕭終於是看到那個讓自己驚訝的訊息。

    累積人所在地域,大唐。

    累積人社會地位,正二品官員。

    累積人名望值點數,三十一萬。

    楊蕭眼睛有些直了,三十一萬,這賬算是對上了,與自己猜想的沒什麽出入。那麽就是這人的社會地位了,正二品官員?那可是僅次於親王以及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將的職位啊。

    這樣的一個人居然注意到了自己?那是因為什麽呢?因為自己的詩,或者是自己的菜?這不可能,一個位及正二品的人,是不可能會涉及到自己這種小人物的。

    當然了,楊蕭也設想過是不是褚遂良他們,因為他們在大唐也算是位高權重,雖然現在還不到正二品,可畢竟也是無限接近的了。

    不過想了想,還是不對,因為如果是褚遂良他們的話,那麽就是說很有可能已經驚動了皇帝,名望值也不一定隻給這些。

    況且,這名望值也是在觸動了這個角色的時候,才會給自己,不是無緣無故的讓人知道了你,就會增加名望值的。

    想到這裏,楊蕭還是有些不死心,就在心中想了想當時在大唐,正二品的官員,首先就是尚書令,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官員,如果在幾個月之前的話還有,李世民掌權之後,這個尚書令就變成了一個空職。那麽,就隻剩下中書令和侍中了。

    想到侍中這個官職,那是大曆年以後的事情,那麽文官的方麵,幾乎就隻剩下中書令了。

    除了文官之外,那就是武官,楊蕭回想了一下,正二品的武官,在唐朝隻有一個,那就是輔國大將軍。

    細細想來,唐代的輔國大將軍一共應該有四個人,那就是薛仁貴,薛訥,郭子儀,張巡。他們四人,後三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都是後世的人,這個年代都沒有出現呢。

    那麽,隻有一個人有可能了,那就是薛仁貴,因為隻有他曾經在曆史上擔任過貞觀年間的輔國大將軍,這個職位。

    當然了,如果是薛仁貴的話,那幾乎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畢竟這薛仁貴的確是個傳奇人物,在大唐留下了赫赫的聲名。

    但最後,楊蕭還是否決了自己的觀點,因為年代根本就對不上。薛仁貴其實被李世民發現的時候是在貞觀十八年,李世民大軍征戰遼東的時候。

    當時因為李世民發現這薛仁貴驍勇善戰,才重用了此人。可現在才是貞觀初年,不太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於是,想到這裏的楊蕭似乎隻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現在的中書令,而仔細想了想,現在的中書令不就是房玄齡嗎?這房玄齡是誰?估計楊蕭已經可以把他的簡曆背誦下來了。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齊州臨淄人。唐初政治家、宰相,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

    房玄齡十八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後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後,為李世民出謀劃策,典管書記,是李世民得力的謀士之一。

    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等五人並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為中書令,負責綜理朝政。曆任尚書左仆射、司空等職,封梁國公。

    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病逝,追贈太尉,諡號“文昭”。後配享太宗廟廷。

    房玄齡善謀,而杜如晦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

    《新唐書》本傳對其評價是“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

    這是現代對房玄齡這個傳奇人物的一段介紹,他的能力和對唐代的貢獻自不用說,如果說真的是房玄齡注意到了自己,那楊蕭還真的需要想一想了,為什麽一個如此傳奇的人物,會注意到自己?

    一頭霧水的一陣亂想,楊蕭也是沒想到什麽有用的東西,於是便甩了甩頭,讓自己從這種紛亂的思緒裏回過了神來。

    而這是,楊蕭月醉樓的早餐已經是開始兜售了。楊蕭知道,今天這樣的食客爆棚的場麵的確並不多見,如果自己可以抓住這個機會的話,那麽名望值的積累應該會更上一層樓。

    於是,楊蕭則走到了後麵,對這所有的人道。

    “各位,因為食客絡繹不絕,我們實在不好拒絕。所以,我決定今天不打烊了,由早餐開始,一直開到晚市結束,我們能賣多少就賣多少,麵粉不夠了去取,材料不夠了找人去買,我們一定要借著這幾天的機會,讓我們月醉樓紅火起來。”

    說到這裏,楊蕭突然頓了頓,然後大聲的道。

    “當然了,大家不會白幹的,這幾天工錢翻倍……額,是翻三倍。”

    眾人本來一聽挺鬱悶的,畢竟工作時間長了麽,但後麵的一句,實在是太振奮人心了,一時間月醉樓裏也是忙活的熱火朝天。

    然而,楊蕭沒有注意到的是,那個送給了自己三十一萬聲望的人,已經是來到了月醉樓的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