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入川第一步
字數:4377 加入書籤
從黃巾小兵開始!
傳令兵走後,楚歌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帶著眾人繼續學習。
第二天早上,楚歌正在吃飯,廖化匆匆而來。
“元儉,吃了沒有,坐下一起?”楚歌招呼道。
“主公慢用,我已經吃過。”廖化道。
“有事找我?”楚歌放下碗筷,看向廖化。
廖化道“主公,昨天那童兒吵著要見你。”
“童兒?”楚歌一愣,隨即想起,“那落水孩子還沒轉交給對方親友?”
廖化點點頭“還未有人來認領。”
楚歌愕然“以我們的行船速度早已過了事發地點,現在可如何是好?”
兩人麵麵相覷,老實說廖化也是剛知道昨日落水的幼童,還在己方船上。
楚歌想了想道“這樣,你說那孩子吵著見我,把他帶過來,我看有沒有線索找到他家人。”
廖化領命離去,很快就帶著一個醜醜的小孩走進船艙。
小孩子看著不大,五六歲的樣子,一般來說,這個年齡的小孩大都可愛,哪怕長得平常,也和醜不搭邊。
可眼前的小孩給楚歌的第一印象就是醜。
鼻孔朝天,五官擠在一起,難看的要死。
當然,楚歌作為一個大人,尤其是有素質的大人,當然不會以貌取人,尤其是對孩子。
他溫和一笑,語氣和藹道“孩子,你叫什麽名字,可記得家住哪裏?”
對麵小孩也不露怯,拱手一禮,學著大人樣子道“回稟大人,小子叫龐統,襄陽人氏,家父龐德公,小人家中頗有資產,請大人派人送小子回家,家父必定厚報於大人。”
“龐統?這麽巧。”
楚歌心中一驚,麵色不改道“孩子,因為特殊原因,我們暫時無法和外麵接觸,這樣吧,你先在船上住下,等船隊靠岸了,我再派人通知你家人來接你。”
“如此,多謝大人。”
龐統無奈,隻能稱謝告退,一路行來,他也看出船上都是些糙漢子,他怕繼續鬧下去,被對方直接丟到江裏。
大難不死,他可不想再去江中飽飲一趟。
“元儉,讓人好生照看這小子。”龐統離去後,楚歌對廖化囑咐道。
“是,主公。”
“另外,你們教學時不用避著這小子,如果他想聽,就讓他聽。”
廖化雖然摸不著頭腦,還是點頭領命。
遇上龐統,雖然是小時候的龐統,楚歌也不想放過,至於這小子會不會被他教壞。
好笑,他長於世人幾千年的見識,怎麽會教壞龐統,對方隻會比曆史上更厲害。
而且龐統在手,今後攻略荊襄之地,也等於有了內部人員。
見著龐統,楚歌突然想起,荊襄之地,還有個人或許能招募到。
當即,他招來一個親兵“你去長沙找一個叫黃忠黃漢升的人,看看他家裏有沒有生病的孩子,如果有,你就告訴黃忠,想治好他孩子,就入川來找我。”
親兵得了命令,領了盤纏奔向長沙。
派親兵去請黃忠,不過是他的一步閑棋,能成固然好,不成也無所謂。
——
時間一天天過去,船隊經過半月航行,這天,終於抵達了夷陵地界。
“等下次再來,就是我取荊襄之時。”
船頭甲板。
楚歌遙望夷陵縣城,心中默道。
夷陵作為荊州入川的門戶,位置自然十分重要,不過這個時候並不是占領的時機。
這時如果取了夷陵,就要麵對荊州和漢中的軍隊,一旦漢王朝下令,他就會兩麵受敵。
而夷陵之後,就是三峽地界,這裏兩岸險峰不斷,隻要把手河道,就能拒東麵的敵人。
“都準備好了嗎?”
夷陵之後,船隊又航行了三天,終於在秭歸碼頭停下。
“主公,就等你下令了。”
殺散秭歸碼頭的守軍僅用了盞茶時間。
等楚歌率軍來到秭歸城下時,這裏的守軍已經亂做一團。
秭歸雖屬荊州南郡,可深處三峽腹地,這裏承平已久,哪裏會想到遇上兵災。
加上城牆不高,又是楚歌親自帶領,沒用多久碼頭這麵城牆上的守兵就被殺破了膽子。
“縣尉死了,大家快跑啊。”
“大家跟上。”
打開城門,楚歌留下一隊人馬,招呼其他人朝其他三麵城門殺去。
每攻下一道城牆,楚歌就留下一隊人馬看守城門和俘虜。
大軍一路奔行,占領整個秭歸縣並沒有用多久時間。
縣衙門口。
楚歌聽到城裏鬧哄哄,邊走邊道“廖化,你帶人去城裏維持秩序,有趁機作亂者,殺無赦。”
“是,主公,末將這就帶人去。”廖化帶隊朝外跑去。
楚歌又道“杜遠,你帶一隊人馬看守倉庫。”
“大壯,你帶宣教團的人去通知百姓去校場集合,跟他們說,來的人,不管大人小孩,都可以領一鬥米,不來的,就請他們來。”
宣教團是楚歌新成立的團隊,人員都是接受知識比較快的人。
他為領導,裏麵的人經過一段時間曆練,就會外放出去做事。
目前來說,就是他的行政班底,哪裏需要哪裏挪。
眾人離去後,楚歌帶人走進縣衙。
“馬忠,帶人搜查一下,看看裏麵有沒有人?”
馬忠帶著親兵離去,很快押著兩人回來“主公,在柴房找到兩人,說是下人,末將看著不像,打了一頓,這才老實交代說他們是本縣縣長和縣丞。”
抓到大魚的馬忠頗為興奮,楚歌笑道“做的不錯,去打聽下兩人有無劣跡,有的話,等會帶去校場砍了立威,恩威並舉,才好叫百姓聽話。”
“是,主公。”馬忠匆匆跑出去。
“大王饒命,大王饒命啊,小人是良民,小人沒有劣跡,沒有劣跡。”縣長和縣丞一聽要被砍頭,嚇得癱倒在地,連連求饒起來。
楚歌笑道“放心,我們大同軍不亂殺人,你們平日裏沒欺壓百姓,我就不會對你們做什麽,反而還要好好重用你們。”
兩人聽罷,還是不停磕頭,不停顫抖。
好了,不用說了,這兩人是好官才怪了。
在縣衙等了一陣,直到馬忠回來,楚歌起身朝外走“帶上他們,隨我去校場。”
“大王饒命,大王饒命。”
“老朽不去,老朽不去。”
麵對兩人求饒,楚歌麵無表情,邊走邊道
“把嘴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