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農兵
字數:4248 加入書籤
從黃巾小兵開始!
這邊正說著,台上人群走出一個端莊秀麗的女子,女子大約十六七歲,穿著淡綠色仕女裙,她走過來對楚歌盈盈一禮“拜見大人。”
“你是?”楚歌麵露疑惑,莫非是看上他了?
女子側頭看向廖化,又是盈盈一拜“敢問將軍,可曾婚配。”
“沒,沒有。”女人柔柔的聲音,讓廖化手足無措。
“那小女子蒲柳之姿,可入得將軍之眼。”女人大膽發問。
“入,入得,可,可是我……”廖化滿臉通紅,雙手緊握,沒了威嚴姿態。
楚歌不等他說完,大笑起來“好好好,恭喜兩位情投意合,元儉,還不快帶這位姑娘去登記。”邊說邊推了廖化一把。
看著兩人離去,楚歌嘴角微翹。
都說沒有千年的王朝,隻有千年的世家。
秭歸這小地方的大姓,就知道分散投資,這不都讓家中女子嫁給他軍中將領了。
對此,楚歌樂見其成,他打土豪是為了分田地,而不是為了消滅世家大族。
老實說,他有無盡的生命,並不怕這些世家大族做大做強。
另外,就算現在消滅了所有世家大族,隨著時間流逝,跟隨他打天下的這批人同樣會成為新的世家大族。
難道到時候又要消滅他們不成?
相親活動持續了整個上午。
下午又開始給士兵分田。
娶了老婆的,就把田產分在女方所在地,暫時沒娶的,就讓他們自由挑選落籍地方。
每個士兵,楚歌還批下一塊宅基地,讓他們建房安家。
對此,自然又贏來所有人的衷心感激。
楚歌表示,這才哪到哪呢。
他今後會打造更舒適的生態圈,凡是忠心跟隨他的,肯定是所有人羨慕的對象。
他也對眾人說,做自己的事,莫問前程,莫亂伸手,否則將一失永失。
楚歌也知道任何政權都會有蛀蟲滋生,哪怕再舒適的生態圈也杜絕不了這個可能,因為人心總是一山還望一山高。
隻是他盡量做好,如果還有人墮落,他斬殺起來也就問心無愧了。
晚上。
別人家喜氣洋洋,抱著老婆熱炕頭,楚歌卻獨守後院練刀。
穿越以來,他白天處理各種事務,晚上因為不用睡覺,又沒有燈光,所以就抽空練習刀法。
“老子這麽強,可不是因為開掛,而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呼。”
“呼呼。”
刀鋒掀起的聲浪,伴隨著傻笑,不時在後院響起。
幸好這一幕沒被底下的人看見,不然絕對形象破滅,成為後世史書上記載的黑料。
第二天。
還是廖化早早的過來,楚歌調笑了兩句,兩人開始說起正事。
廖化問“主公,城外鄉鎮真的不用派人把守嗎?”
“不是我不想派人守衛,而是我們人員就這麽多,哪裏夠分兵。”楚歌表示他也很無奈,恨不能把底下人掰成兩半用。
“那萬一巫山縣派兵打過來怎麽辦?”廖化擔心道。
楚歌笑道“量他們也不敢,那些臭魚爛蝦我自有應對,接下來我會在每個鎮上設立農兵,以益州兵的素質,有農兵把守地方,綽綽有餘了。”
“農兵?”廖化不解。
楚歌解釋道“閑時操練,忙時耕種,戰時打仗,此為農兵。”
“主公妙策。”廖化一臉敬佩。
楚歌一愣,隨即恍然。
是了,農兵製度,相當於另類的屯田製,公元前209(陳勝、吳廣起義,全球時間線以此為準)年的現在還沒出現呢。
告示發出。
每家每戶出一個青壯,十六歲以下的不要,四十五歲以上的不要,但凡弄虛作假,家裏收回田地。
過了兩天,廖化又來報告。
“主公,農兵已召集完畢,隻是還缺少操練兵器。”
對此,楚歌早有準備,起身道“前些日子我已命工匠趕製兵器,今早有人來報,說是已經趕製完成,走,我們一同去瞧瞧。”
一路往外走,楚歌趁機向廖化了解招兵情況。
“元儉,百姓們對農兵一事可有怨言?”
廖化笑道“百姓們起初還會嘮叨幾句,見沒影響家中農活,又能白得一頓米糧,現家中青壯多的,都在搶著要加入。”
“這就好。”楚歌笑道,“至於名額,你們看著辦,每鎮設500農兵,數量足夠了,就暫時停止征召,數量不夠的,就酌情讓家中青壯多的加入。”
廖化點點頭,表示明白。
“主公,這些日子以來,米糧所費頗多,如今再農兵一頓夥食,怕是負擔更重。”
楚歌麵露讚許“元儉倒是越發有大局觀了。”
“都是主公教導有方。”
楚歌哈哈一笑,這馬屁拍得舒服。
笑過後,他也不由歎息道“糧食卻是個大問題,接下來我還要普及教育,也要給夥食補貼,這些日子大壯可找我哭訴了好幾回。”
聽楚歌這麽說,廖化不由皺起了眉頭。
見狀,楚歌無奈又好笑。
如今這些糙漢子,讓他趕鴨子上架,一個個既當兵又當政,平日裏還要抽空補習新知識,人人都往十項全能發展了。
可是不管怎麽樣,鋪開教育,越早越好,哪怕縮衣節食,都不能耽誤了掃盲工作。
至於糧食不夠?
算了,真不夠,老子就去隔壁搶。
正所謂鄰居屯糧我屯槍,鄰居就是我糧倉。
那些世家大族的家裏,可是堆滿了糧食,而且一個個屁股不怎麽幹淨,到時抄家肥上一波,就能續上一段時間的命了。
說笑歸說笑,不過楚歌倒是也有了應對之策。
大漢朝確是天災不斷,可這天災對益州來說,還是影響甚微,目前的天府之國可不缺糧食。
今早,他就把蔣欽找來,讓後者裝成商人,帶人前往西邊買糧去了。
把消息告訴廖化,廖化明顯也鬆了口氣。
說話間,兩人到了縣衙隔壁。
這裏原是之前縣長的府邸,現在被楚歌改成了科學院。
說是科學院,其實裏麵沒有一個科學家。
裏麵的人,大都是他這些天召集起來的工匠,其中木匠居多,鐵匠少許。